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突破传统层次分析法标度的局限性和实现以港区船舶溢油事故风险为主要决策依据时的溢油应急设备库选址,基于传统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船舶溢油事故风险为准则的港区船舶溢油事故应急设备库选址模型.考虑对风险定性认识的差异、表征风险各指标的值的差异以及各指标风险等级分级差异等,对模型中因素重要性比较标度进行了拓展.对舟山港6个港区的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选址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显示,1#港区权重最大,风险准则下溢油应急设备库选址最优方案为1#港区.研究表明,所构建溢油应急设备库选址模型是可行的,能够为港区船舶溢油风险排序以及应急设备库选址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宁波-舟山港水域船舶事故的实况调查和分析,结合港口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港口一体化建设的宁波-舟山港水域船舶事故应急体系模式,并对应急反应体系中的应急组织结构和应急行动流程等重要核心内容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3.
《交通标准化》2009,(2):98-98
浙江海事局近日宣布,我国海上最大人工深水航槽正式开通启用,今后3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无须过驳即可满载进出宁波一舟山港。  相似文献   

4.
中国舟山港溢油模拟信息系统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补充完善《舟山港溢油应急计划》,提高溢油反应能力,研制了中国舟山港溢油模拟信息系统,该系统能预测溢油运动轨迹,扩散范围,影响区域,能预测溢油蒸发,乳化,被海岸吸附,溢油性质变化,能预测溢油处理方案,该系统预测的溢油运动轨迹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山西省水路交通货运和客运业务得到快速发展,船舶运输中的环境风险逐步增加。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应当开展船舶污染水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通过对山西省内河船舶运输溢油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山西省内河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的设备配置要求。明确了山西省内河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的事故船舶残油卸载能力、溢油围控和敏感区防护能力、机械回收污油能力、吸油材料吸附油污能力、储存转运污油能力、岸线溢油清污能力、设备库房储存能力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随着三峡库区通航条件的改善、船舶流量的持续增大,尤其是水上危险品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库区水上溢油风险形势日益严峻.本文根据三峡库区不同水位期特点,针对溢油事故高风险水域的溢油数值及围控模拟结果,提出了三峡库区不同水位期船舶溢油围控策略,并对溢油应急围油栏设备配备进行适应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建立基于船舶溢油污染损害评估的BP神经网络,借助MATLAB语言对该网络进行训练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误差分析,证明使用BP神经网络对船舶溢油污染损害评估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风浪天气的情况和特点,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船舶航行技术工作,总结了大型集装箱船在宁波港停靠码头时拖轮因如何协助及作业.  相似文献   

9.
随着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船舶对海洋的污染也日益加剧,尤其表现为溢油污染.分析了船舶溢油原因,提出并比较了治理溢油污染各项措施的优缺点,以应对不同情况下的溢油污染.  相似文献   

10.
船舶在港时间有较强的可压缩性,协调好船方、货主、码头作业和相关部门及单位的工作,是提高船舶在港作业效率,节省船舶在港时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古代宁波港是指1840年之前木帆船时代的宁波港口,其中心地带是三江口。在过去的近40年间,学术界对于古代宁波港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起步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00年),相关研究从学术废墟上开始复兴。第二个是发展阶段(从2001年开始到2012年),推动学术研究迅速开展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第三个是兴盛阶段(从2013年到现在),主要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虽然关于宁波港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依然有许多学术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依据《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根据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影响论证与评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厦门港东渡0号至1号泊位14万吨级邮轮码头改造工程平面布置及航道通航条件与设计船型各项通航要素的适应性从理论方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估,并提出评估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嘉兴港乍浦港区水文、地质以及潮型特征,介绍了嘉兴港乍浦港区大潮差滚装泊位的布置与设计。滚装泊位在总体布置上兼顾到相邻泊位,在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滚装船在任何潮位条件下的通行要求。本设计不仅充分满足工程要求,而且在平面上合理布置,提高了泊位的利用率,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节约了宝贵的岸线资源,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的协调发展,建立了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分析上海和宁波两港口国际集装箱中转量、港口群水路集疏运比例的影响因素,建立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的因果关系图,通过系统模拟进行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功能的合理定位、集疏运结构的优化和近洋航线中转港的选择。仿真结果表明:2010年上海港国际集装箱中转量将呈现增长趋势,上海港水路集疏运比例超过30%,长江三角洲地区应以上海港为集装箱枢纽港,优先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太仓港将具备长江三角洲近洋航线中转港的能力,太仓港可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近洋航线主要中转港。  相似文献   

15.
依据《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根据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影响论证与评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就船舶并靠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码头缆桩受力测算和安全进行论证分析,并提出安全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间港口国监督的发展现状及实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消除低标准船、加强海上安全、保护海洋环境及改善船员生活与工作条件,区域性港口国监督制度已经成为一项成效显著的利器并得到全球共识。从1982年3月巴黎备忘录成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全球已建立九个区域性的港口国监督。本文重在介绍九大港口国监督区域的发展现状,并比较其实施的效果,拟供完善我国港口国监督制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重庆市4艘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区间客船的稳性,在满足国家对船舶稳性最低要求和重庆市港航管理局对船舶稳性的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探讨了区间客船技术改造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在技术改造过程中提高重庆市短途区间客船经济性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港口物流已成为一个港口发展的动脉和支柱性产业。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的发展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制约因素,关键是要提升其港口物流竞争力,而提升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关键又在于整合其物流资源。相关对策由此提出以促进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方法估算了铁路车站间OD客流,调查分析了铁路乘客对高铁和普铁的选择偏好,确定了高铁开通后普铁线路客运的供需关系与均衡,把普铁线路上的客流转换成相应的旅客列车列数,以此计量客运占用的普铁的通过能力;评估了各普铁路段的总通过能力,基于扣除系数法计算普铁各路段剩余的货运能力,并进一步在普铁线网上根据集装箱进港量确定集装箱班列枢纽站的候选集;将候选枢纽站的班列发车频率作为离散的内生变量,基于现实中的干线公路网络和普铁网络构建枢纽站选址和发班频率优化模型,求解模型,确定集装箱铁路集港服务网络的经济技术指标;以上海港和宁波港及其腹地为案例进行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案例的空间范围内的普铁运输线上,日均通过能力最小为79列,最大为137列;基于普铁各路段剩余的货运能力,计算得出各集装箱班列枢纽站的日均发班频率最小为6列,最大为19列;由计算得到的普铁路段上的流量可以看出,铁路运送到上海港和宁波港的日均集装箱量分别为13 677、12 094 TEU,分别占2个港口日均到达总量的25%和33%,相比目前占比5%~7%有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20.
基于熵权属性识别模型的港口水域交通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船舶安全航行制定预防措施,文章将熵权法和属性理论相结合,建立了港口水域交通环境风险评价的熵权属性识别模型,并结合嘉兴港进行了应用,得出了各评价区域的风险等级和排序。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结果合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