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1月18日,2011年度航运、造船和船级社国际三方会议在中国船级社总部召开。会议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中国船东协会主办,中国船级社承办,来自国际海事界的重要航运组织、中日韩三国造船协会及国际船级社协会等组  相似文献   

2.
《中国船检》2014,(11):1-1
10月30~31日,2014年造船、船检、航运国际三方会议(简称“三方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学会、中国船东协会共同主办,中国船级社(CCS)承办。来自国际航运公会、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波罗的海航运公会、国际船级社协会、国际造船特别问题专家委员会以及欧洲、日本、韩国、中国航运和造船组织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8-9日,第八次国际造、检、航三方会谈在中国船级社总部召开。来自船东、船厂、船级社行业的近20。个国际和地区性航运相关组织,如国际航运公会、国际独立油船船东协会、国际干散货船船东协会、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国际造船特别问题专家委员会、国际船级社协会、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国际船东互保协会以及来自欧洲、亚洲、中国、日本、韩国航运、造船协会等方面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对国际规则、安全、环境保护、安全操作和运营、海事劳工、海事经济等方面共22项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事》2011,(8):68-69
船舶建造档案行业标准跨行业国际会议召开借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89届会议(MSC89)召开的机遇,欧洲造船协会(CESA)于2011年5月12日召集了包括造船业、船东和船级社三方在内的跨行业国际会议。造船业、船东以及船级社方面的代表参加了跨行业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SCF行业  相似文献   

5.
殷毅 《中国船检》2010,(7):52-53,110
2010年6月3~4日,来自中国造船界、船东、设计院,日本造船和船东协会,欧洲造船协会以及四大国际船东组织和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的60多名代表聚首北京,召开三方会谈特别专题会。会上,中国海事界充分表达了在GHG(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技术观点和立场。会议决定将工业界试行的EEDI(新造船能效设计指数)共同经验在充分征求工业界意见的基础上向MEPC61(海上环境保护分委会第61次会议)提交提案。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造船者、船东和船级社三方对话第5次会议(the fifth meeting of the Tripartite Dialogue),从船舶设计和建造,贯穿其运作和最终再循环,包括修理和维护,制定和确证船舶质量标准成为会议的主要议程。会议包含涉及造船者、船东和船级社共同利益的范围广泛事宜,还讨论了造船业的自我规范能力,并在下次会议召开之前达成了许多进展的创议。代表造船业的有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梁静 《中国船检》2007,(12):16-17
第七次国际船东,船厂和船级社三方会谈于2007年9月21日在日本东京落下帷幕。来自全球船东、船级社和以中日韩三国为主的造船界代表近百人参加了会议,各方代表共作了30余次演讲,对会议的18项议题和当前海事界热点、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并形成了一系列行动计划。 在亚洲航运和造船崛起的大背景之下,这个完全由海事界自发组织和参加的国际船东、国际船级社和亚洲船厂的三方对话机制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共同的话题把三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最初的尝试,到中途的风雨兼程,再到今天的步入正轨,它似乎已经成为海事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会谈三方都认识到:对话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对话成为工业界共商对策的开放透明的平台;对话为交流信息和谋求合作创造了条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02年11月8日,一个由全球海事界知名人士组成的"船东船厂船级社三方对话会议"在上海召开.国际干散货轮协会(intercargo)、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intertanko)、国际航运公会(ICS)、波罗的海航运公会(BIMCO)等四大国际船东组织,中日韩三国造船协会及造船厂代表,中日韩三国船级社,国际船级社协会及欧美船级社代表,共70多人出席了大会.会议主题是通过三方对话以促成一个更合作、合理的海事工业界.  相似文献   

9.
2002年11月8日,国际干散货轮协会(intercargo)和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intertanko)在上海召开会议,邀请国际知名航运企业、船级社、造船企业等相关机构的负责人,共同探讨船舶标准等相关问题.国际干散货轮协会主席曹慰德先生主持了大会.在会议间隙,记者专访了这位热衷于中国文化的航运界知名人士.  相似文献   

10.
寒星 《中国船检》2008,(11):3-3
2008年11月8日至9日.在第八次国际航运、造船、船检三方会议上,中国船级社(CCS)总裁李科浚表示.三方会议在建立协调沟通机制方面走在了前面.船东、船厂、船级社要用信心和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1.
《水运文献信息》2005,(9):29-29
2005年6月13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成员首席执行官(CEO)会议上,包括中国船级社在内的十大船级社就油船和散货船共同规范的实施达成一致,并签署历史性协议,迎来全球统一的造船标准。  相似文献   

12.
正3月23日,由广东造船工程学会主办、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绿色船舶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研讨会在广电计量举行。广电计量副总经理曾昕,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学术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体设计技术学科带头人徐文珊先后致辞。广东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李东明和来自中国船级社、美国船级社广州公司、船东公司、造船厂、研究机构、技术及设备供应商等单位共11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张荣忠 《航海》2006,(2):13-15
世界上最早的船级社是1760年成立的英国劳氏船级社(LR),是国际上影响较大的英国船舶检验机构。英国船舶总吨位的90%以上和世界船舶总吨位的1/3以上都是在该船级社入级的。该社由一个委员会控制,委员会由来自船东、船舶和机器制造商、钢铁制造商、保险商、伦敦保险协会和船东协会,以及皇家船舶设计和建造协会技术委员会的代表组成。劳氏船级社内的验船师包括造船工程师、轮机工程师、电气和  相似文献   

14.
《船舶工程》2017,(7):后插4-后插5
正7月7日,为期一天半的第五届中国渔业船舶装备技术及采购峰会在广州珠江宾馆拉开帷幕。来自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广东省造船工程学会、广东省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高校、船厂、船东、船级社、设计研究院所、渔业装备厂家及《中国船舶报》、《广东造船》、《船舶工程》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嘉宾12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金向  相似文献   

15.
第二十三届亚洲船东论坛5月20日在日本大津王子酒店隆重召开,来自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盟船东协会(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文莱和越南船东协会)的近20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来自亚洲船级社协会、亚洲造船专家论坛、BIMCO、国际航运商会(ICS)、Intercargo,Intertanko以及亚洲地区打击针对商船的海盗及武装抢劫行为合作协议组织(ReCAAPISC)等也派代表出席了论坛的对话会议.  相似文献   

16.
应香港航运发展局、香港船东会、香港理工大学、万邦集团(IMC)的邀请,中国船级社(CCS)总裁李科浚11月9日在香港出席以“对话香港船东“为主题的“中国造船论坛2011”,并发表了题为《新形势下船级社的责任和角色》的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17.
新造船所涉及到的三大风险承受方(造船商、船东、船级社)由于近年来在其各自领域遇到激烈的竞争,因而被认为这对新造船标准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安飞  胥苗苗 《中国船检》2005,(11):42-45
2005年10月31日~11月1日;;由全球船厂、船东、船级社共同参与的第5次三方对话在北京举行。今年的“三方会议”已是第2次在中国召开;;与会的国内外海事界精英共有80余人;;会谈内容涉及了船厂、船东和船级社共同利益范围内的广泛事宜。我们不仅在此听到了来自亚洲造船强国的声音,而且看到了利益各方对目前一些热门海事话题的见解。当三股力量汇聚一堂的时候,分歧、误解被弱化,经验、教训被分享,在谋求共同利益的远景目标下,“三方会议”正将一个团结繁荣的海事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同时,它也在见证着海事繁荣期的种种变局。  相似文献   

19.
正3月23日下午,由学会主办、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绿色船舶全生命周期研讨会"在广电计量会议室举办。来自中国船级社、美国船级社、船东、造修船企业、船舶配套企业、设计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和质检人员约11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广电计量总经理助理王庆东主持,广电计量副总经理曾昕及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学术科普工作委副主任、中船集团总体设计技术学科带头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2月11日,上海外高桥造船建造完工的又一艘绿色环保型17.6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在沪交付给美国船东,并由此实现今年造船完工总量706万载重吨,创下中国造船的又一新记录.来自美国福茂航运集团、美国船级社、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外高桥造船等中外船企高层,以及各人新闻媒体,共同见证了具有历史意义这一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