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深港高速铁路,对于改善深港交通状态、促进地区繁荣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广深港高速铁路地下隧道工程贯通距离长、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先后在广深港狮子洋隧道、益田路隧道及深港隧道等采用GAT精密磁悬浮陀螺全站仪对测量导线进行检核、修正,取得了良好的定向测量和贯通效果.简述了GAT精密磁悬浮陀螺全站仪原理和技术优势,以深港隧道皇岗公园竖井至米埔竖井段为例,总结了该仪器外业操作、数据采集、成果计算、精度评定等方法要点,分析了数据质量、可靠性指标、作业效率及仪器常数稳定性,给出了GAT磁悬浮陀螺全站仪仪器常数测定中误差为±2.6”、隧道导线边定向中误差为±2.3”,总体定向精度优于3.5”.应用结果表明:GAT精密磁悬浮陀螺全站仪精度高、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稳定性好,应用于高速铁路隧道定向测量(特别是困难条件下竖井间定向测量)能够确保高速铁路隧道的高精度贯通.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接触网附加导线一般安装于支柱田野侧,但在车站、隧道口以及彩虹桥等特殊地段,附加导线的安装条件受限,需要进行特殊安装。本文对高速铁路特殊地段接触网附加导线的安装方案进行优化分析,为高铁建设接触网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平面变形监测日益重要,而目前的监测手段与精度难以满足需求.通过对常规的平面变形监测方法优缺点及测量机器人全站仪的精度分析,创新了在高速铁路特殊监测条件下的平面监测方法,并分工况对不同的监测方法进行论证.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证明新的监测方法效果良好,可使得高速铁路平面变形监测精度及效率达到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提出高速铁路接触网光纤复合架空避雷线设计、架设方案以及光纤监测系统安装方案,结合运营维护需求提出可行的监测方案,满足故障实时报警和精确定位要求,并通过监测数据进一步提升架空导线的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5.
绝对无定向附合导线平差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两端通视而构成的绝对无定向附合导线的平差计算理论与计算方法,同时以实例验证该理论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接触网附加导线虽不与受电弓直接发生接触,但其状态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初期,附加导线在转换处设计考虑不够全面,产生了不少问题。结合目前高速铁路的常规隧道断面和车站布置方案,研究适用于不同线路条件下的附加导线转换方案,保证附加导线和接触悬挂、附加导线和建筑物之间的绝缘距离,加强接触网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同时满足技术经济性和景观性要求。研究结论:结合标准规范和工程实际,对附加导线转换处的设计方案进行方案比选,从绝缘距离、安装施工难度、建设成本、景观性等诸多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剖析,最后根据比选结果给出不同情况下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7.
陈志良 《铁道勘察》2005,31(1):51-53,55
论述了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竖直导线定向测量的原理、布设测量、优化设计、精度评定以及成果计算的方法和理论,同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与传统的定向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前运营高速铁路重点地段基础变形监测缺乏完整的技术体系,以某运营高速铁路重点地段基础变形监测实践为依托,进行以下研究:(1)分析运营期高速铁路重点地段基础变形监测特点,提出重点地段的选取原则;(2)结合相关规范,提出适用于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的监测断面和监测点布设方法以及相关监测技术要求;(3)根据重点地段监测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无定向地形控制测量是指没有与已知边(方向)联测连接角的导线或线形锁,在测量实践中,其解算一般采用近似平差计算,且均在求解完控制点的假定坐标后,经过旋转和缩放来计算控制点的坐标.基于AutoCAD软件准确的绘图、图形旋转、图形缩放、量测等功能,提出无定向地形控制测量近似平差控制点坐标的获取方法.通过无定向线形锁的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基础变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纤振动加速度传感阵列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础变形监测方法。在某运营高铁线路路桥过渡段采用该方法进行现场实测,通过联合经验模态分解(EMD)-功率谱分析方法得到轨道结构的振动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轮轨振动信号经过轨道板、CA砂浆层以及底座板的层层衰减后到达电缆槽内振动信号的峰值加速度与现有文献一致,说明该监测方法正确。该方法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健康状况的长期监测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可为后续无砟轨道结构局部变形的病害识别以及趋势预测建立特征库。  相似文献   

11.
从磁悬浮陀螺全站仪定向原理与定向测量过程出发,对磁悬浮陀螺全站仪定向成果质量控制进行研究。测量前,首先对磁悬浮陀螺全站仪进行检定及重复性精度观测,确保仪器自身稳定可靠;其次在测量过程中比较陀螺定向成果常数边与检核边,并检核洞内对向边的观测质量;最后进行测量成果检核。以秦岭引汉济渭输水隧洞5号~7号支洞为例,采用磁悬浮陀螺全站仪定向成果质量控制的方法,陀螺定向中误差为2. 5″,定向边方位误差为1. 4″,再利用加测陀螺边的方法对地下导线方位角加以改正,较好地控制了导线测量误差累积,保证了引汉济渭输水隧洞5号~7号支洞的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12.
大风区高速铁路接触网附加导线舞动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附加导线舞动问题,进行附加导线在大风环境下舞动机理方面的分析,研究附加导线处尾流风场、功率谱随环境风速的变化规律,通过风场仿真计算及附加导线有限元分析,判定附加导线在风作用下的舞动为尾流驰振,并据此提出制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介绍液体静力水准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总结在高速铁路运营期实时沉降监测中影响系统精度的主要因素及削弱这些因素的方法。通过对液体静力水准系统在某高速铁路运营期沉降监测项目中的监测成果与工人周期监测成果对比分析,表明液体静力水准系统监测方法能够满足运营期高速铁路沉降监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接触网结构复杂且无备用,是牵引供电系统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对其进行在线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故障、防止事故升级,是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有效方法。本文论述了光纤传感技术在接触网附加导线的应用,其原理是将光纤植入接触网附加导线内,以光纤作为介质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对沿光纤敷设范围内的接触网进行监测,具有监测实时性好、灵敏度高、室外无源、监测距离长等优势,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服役过程中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健康监测可能出现由结构局部损伤或者传感器故障导致的测点异常问题,建立一种并行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来识别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监测测点的异常。采用结构早期初始状态的监测数据训练并行图卷积神经网络,获得结构初始状态下的测点数据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利用并行图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服役状态无砟轨道测点监测数据,实现轨道监测测点异常的识别;此外,对明显漂移的数据可基于有向图分析修正预测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某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长期监测数据并识别了异常测点。  相似文献   

16.
郭新强 《科技交流》2000,30(1):12-16
本针对导线测量时遇到的联测问题,通过理论研究和详细推证,提出一种较合理、较易操作的新式联测方法--无定向线型锁法,对今后导线联测困难时是一种可尝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和吸收高速铁路测量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我国铁路工程测量建立了"三网合一"的测量理念,高速铁路、普通铁路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随即引入了"隧道内CPⅡ平面控制网"这个新概念,隧道内CPⅡ平面控制网在用途、点位埋设、测量时机、数据采集、平差原则、贯通测量等方面,与隧道施工导线网具有显著差异,按照施工导线网测量原则再次施测隧道内CPⅡ平面控制网,很难保证控制网既满足轨道控制网(CPⅢ)测量精度要求又满足无砟轨道施工后建筑界限与隧道线下工程施工现状相一致的复杂要求。应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技术策略,才能确保隧道后续无砟轨道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8.
地铁隧道两井联系测量严密平差及软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两井联系测量钢丝投点法的工作原理与技术要点,依据无定向导线的特性采用附有参数的条件严密平差,最后通过程序实现数据自动化处理,并结合具体工程进行验算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学仕  郑成沛 《铁道勘察》2008,34(1):8-11,43
介绍广州地铁鱼大盾构区间地下导线测量与贯通误差测量结果,证实利用陀螺方位进行地下导线定向,提高了地下导线的可靠性,显著降低了贯通误差.进一步对测量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与仿真计算,得出为使贯通误差最小,直伸导线加测陀螺方位边的最佳位置是在导线的2/3处左右.曲边导线则在4/5处左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弓网关系是保障列车高速安全运行的基础,为确保弓网系统长期服役的可靠性,有必要建立高速铁路弓网检测监测体系。在梳理高速铁路弓网系统检测监测需求的基础上,吸收供电6C系统成果,构建高速铁路弓网检测监测体系框架,从感知、传输、数据、分析和应用5个层面进行分析描述,论述弓网检测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法,阐述体系在弓网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技术创新中的运用实践,并对体系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高速铁路弓网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