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主要从模型设计理念的对比、生产周转时间的对比、占用设备资源的对比、占用劳动力资源的对比等4个主要方面,就新型液压模型和传统模型两种不同的方案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新型液压模型,无论在模型制造成本、施工技术、生产周期、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提高,是铁路T梁生产上的一次革新。  相似文献   

2.
介绍T形梁预制采用手摇棘爪整体立拆模系统和配套的整体钢筋笼绑扎系统的施工工艺,从整体绑扎台座及其钢筋绑扎、安装及整体模板立拆模作业工序等方面进行阐述,可为以后在进行T梁预制施工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出行的日益频繁给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导致桥梁工程的大规模建设。T梁以其受力明确,制作便捷,运输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公路和铁路桥梁中。但T梁预制过程中模板难以控制、模板支拆时间长、预制T梁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成为T梁预制难题。通过实际工程项目,针对T梁预制中的难题对预制模板进行实质性改进,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难题,使模板支拆时间大幅缩短,T梁质量大大提高,对T梁预制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RPC(Reactive Powder Concrete)是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发出的超高强度、高耐久性、高韧性和体积稳定性良好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可以从材料上解决低高度桥梁的应用问题,能解决既有建筑物对新建铁路制约的难题,同时,在保证桥下净空的前提下降低线路高程,能大量减少桥梁两侧的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由于原材料组分的变化,使得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试配,以及RPC拌和、浇筑、养护等,都与普通混凝土有很大差异,专用掺和料为袋装且比重小,高强度钢纤维比重大,造成搅拌站上料困难等难点。通过3次模拟试验和19孔实体梁的工程实例,对首次采用的铁路32 m跨度RPC简支T梁进行了试验研究,介绍大跨度RPC简支T梁的配合比选配及拌和、浇筑、养护等预制工艺,总结RPC大跨度预制T梁的制造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5.
铁路专用线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铁路建设形式之一,重载小半径铁路专用线更是主要的发展方向。晋中南铁路专用线采用300 k N轴重列车活载,其单线最小曲线半径300 m,双线最小曲线半径600 m,超出32 m常用跨度简支T梁梁图适用范围,而采用更小跨度的简支T梁或连续箱梁不经济。根据铁路小半径重载桥梁的特点,提出小半径曲线下重载铁路简支T梁的设计方案。重点研究适用于小半径简支T梁的偏载计算,分别提出恒载偏载和活载偏载的计算方法。目前多条专用线已经通车运营,实践证明设计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既有铁路重载扩能运输改造进程的持续推进,不断提高的列车轴重使得既有铁路桥梁的荷载效应也随之提高,许多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梁端出现了斜向开裂现象,必然会降低T梁的整体刚度和耐久性.选取典型32 m预应力混凝土病害T梁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运营性能测试分析斜裂缝对T梁动力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而分析不同列车荷载、混凝土强...  相似文献   

7.
着重论述了结合梁的几种桥式及特点,期望结合梁在重我提速等领域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主要从安全性能、高效性、建场配备设备费用、场区合理布置等四个主要方面,就提梁机模式和传统的横移梁模式2种不同的建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提梁机模式建场方案具有较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线国杰 《铁道建筑》2007,(10):13-15
整体滑移式侧模板在青藏铁路、黄万铁路的32 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T形简支梁预制中的成功运用,明显提高了工效,改善了梁体的外观质量,节约了投资,较传统分块拼装式模板在工艺改进及成效上有了长足进步。文章介绍制梁台座区与整体侧模的配套设计,整体侧模与滑移模小车的设计,以及整体侧模板的安装与拆移。  相似文献   

10.
现场预制铁路T梁生产准备阶段成本预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铁路建设速度逐步加快,为满足建设工期的要求和减少运输费用,大中型桥梁工程项目采用现场预制T梁方式建设桥梁.现场预制T梁需要在当地建设梁场,投入制梁设备和人员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成本.那么如何在投入生产之前合理控制这些成本,此文通过对建场工程内容的阐述,从合理选择场址、优化建场和临建设施方案、优选劳务队伍、加强材料和工装设备的采购管理等方面,提出合理控制该阶段成本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突破与发展,融合新兴技术的智慧重载铁路系统能够有力提升运输安全与效率.本文从运营智能化、装备智能化、运维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四个方面总结了智慧重载铁路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给出了智慧重载铁路的定义,提出了智慧重载铁路系统框架及重点建设内容,并对智慧重载铁路系统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轨排框架法施工技术是我国高速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采用的主要施工技术,具有施工精度高、质量稳定可靠等特点。重载铁路相对高速铁路曲线半径小,对轨排框架长度、刚度均有一定适用性要求。通过理论计算确定在重载铁路最小曲线半径条件下适用的最大轨排框架长度,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轨排框架刚度对重载铁路曲线轨道状态的适用性以及确定轨排框架支撑条件对道床结构高度较高的重载铁路无砟轨道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侯亮 《铁道建筑技术》2011,(10):49-53,89
发展重载铁路运输,当前己被世界各国视为增强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和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重载铁路线路方案研究,参考各国重裁线路的设计参数,结合我国重载铁路的实际情况,根据鄂尔多斯地区货物种类及流向,地形及地质情况,对我国的重载线路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重载铁路因为其特殊的行业特点和自身特色,目前已有的其他部门、行业、以及其他国家的管理信息系统无法直接应用.本文针对目前铁路TMIS,TDCS等系统积累的大量具有宝贵价值的基础数据,在供应链环境下,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客户关系管理和营销理论,设计出了的重载铁路运输辅助决策系统软件.该软件对改变目前的铁路货运市场营销模式与服务模式,创造运输经营的良好效益,加快实现铁路物流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重载铁路的不断发展,轮轨之间的横向力在逐渐加大,轨道横向抗力已成为控制线路稳定性及行车安全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相应的轨道临界横向力,已成为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证。研究结论:本文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结构模型,以重载铁路为例,分析了横向力的大小对扣件受力、钢轨轨头横向变形、钢轨轨底抬高量、轨下垫板变形的影响,得出轨道各部件的受力变形规律。针对模拟的轨道结构,钢轨受到横向力大于250 kN时,可能出现倾覆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重载铁路特点及煤运通道蒙华铁路三荆段自然环境、桥涵分布情况;结合煤运通道重载铁路桥梁设计,从活载标准的选择、桥式、桥型方案的确定、常用跨度简支梁的选型、特殊跨度桥梁设计、桥墩设计等方面阐述重载铁路桥梁设计思路。结合煤运通道城烟特大桥对高桥桥型选择进行综合分析,桥墩设计应结合合理刚度选择、施工、景观等因素综合确定。最后对煤运通道三荆段桥梁设计进行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随着大批客运专线相继投入运营,既有线的运输能力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对既有铁路进行有计划、有选择的技术改造,开行重载列车,能够充分利用既有设备条件,节约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线路输送能力,提高铁路劳动生产率,降低货物运输成本.研究结论:本文阐述了我国重载路网的发展规划情况,提出了重载运输通道规划所应遵循的原则.以铁路部门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以线路通过能力和投资金额上限为约束条件,建立基于径路的重载线路投资决策与货流分配模型,并介绍求解方法.本模型的建立使重载化改造的决策依据由定性化转为定量化,从而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重载铁路轮轨磨损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轮轨接触理论,分析了不同轮轨接触几何匹配关系下的轮轨接触应力情况,指出轮轨接触应力、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轴重是影响重载铁路轮轨磨损的主要因素,从重载运输装备方面提出了减少轮轨磨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重载铁路目前在我国快速发展,而铁路选线是铁路设计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建设方案的合理性及投资规模.重载铁路选线有其自身的特点,简要分析了府兴重载铁路特点和影响重载铁路选线的各种影响因素及选线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重载铁路的运输组织及线路加强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勇 《铁道工程学报》2006,(7):21-23,67
研究目的:对铁路重载的两个重要方面——运输组织和既有线路加强进行分析探讨,力求概括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般模式,提出切实有效的方案. 研究方法:主要结合参与研究的我国大秦线、北同蒲线两条重载铁路的经验,列举已实施的案例,提炼出共性的特征,求证总结出重载铁路运输组织和线路加强可能的几种模式. 研究结果:根据重载铁路以煤炭运输为主的运输特点,运输组织应重点抓好重载列车的装车、运输、卸车及车辆回空、机车运用等各个环节;线路方面应对轨道、路基、桥涵采取适当有效的加强方式. 研究结论:本文根据重载线路的不同运输特点,提出重载铁路运输组织方式.在提高列车重量方面,应达到5 000 t、10 000 t、20 000 t;在装卸车组织方面,减少技术作业站的集结和分解时间,采用直接过翻车机整列卸车的循环拉运方式;技术作业站和中间站到发线长度应满足重载要求;采用客货分线.线路加强模式为采用无缝线路、高强度高质量的轨枕和钢轨、治理路基和桥涵病害、改建地段采用较高标准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