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是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是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在总结我国生态护坡的理论研究及技术现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发展历程及技术应用现状,并介绍纤维结构团粒喷播、三维柔性生态护坡等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新技术,最后分析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发展趋势,为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铁路区间绿色通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绿色通道建设是我国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是绿色通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如何做好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某高速铁路为例,借鉴了该高速铁路通道范围内高速公路和相关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经验,探讨了铁路区间绿色通道建设的方法。研究结果:总结了高速铁路路基边坡绿化的基本原则和绿化林带植树绿化的基本原则。研究结论:按照路基边坡和林带绿化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绿化草种和树种的选择以及树种配置和植树位置。  相似文献   

3.
铁路的绿色通道可以起到稳固边坡、保持水土、美化路容等作用。采用工点分区和多因素影响分析等方法,对某铁路的绿色通道设计进行研究。根据适用的绿化形式和基本原则,将该新建铁路分为路基、桥梁和站区三类工点,分别采用灌乔结合、灌草结合和以观赏性植物为主的绿化原则;在苗木种类和建植方式选择方面,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了与既有绿化有机统一的植物种类。研究表明: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应根据工点类型选择相应的绿化形式,路基的绿化设计应根据边坡高度以及是否有排水沟进行有机调整,苗木种类和建植方式应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既有绿化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喷播植草技术是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的有效措施,是实现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根据张集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需要,在张集铁路集宁地区路基边坡实施树种选择试验。在试验中,对应试树种的发芽率、生长量及越冬率等方面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筛选出适合该项目路基边坡防护的树种,旨在为全线路基边坡植物防护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国内各区划系统的目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以《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指南》为基础,结合铁路绿色防护特点及环境概况,提出了铁路路基绿色防护的区划方案。该方案遵循了气候区、自然区及生态区区划工作中普遍运用到的区划原则,提出了以气候、地貌及植被和水资源分布为主导因素,以温度及干燥程度、地貌及植被和有无灌溉条件为主要指标的二级区划系统,并推荐了干旱区及过干旱区的适宜植被。旱区铁路路基绿色防护区划方案对旱区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为制定防护区划的细化方案及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国内各区划系统的目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以《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指南》为基础,结合铁路绿色防护特点及环境概况,提出了铁路路基绿色防护的区划方案。该方案遵循了气候区、自然区及生态区区划工作中普遍运用到的区划原则,提出了以气候、地貌及植被和水资源分布为主导因素,以温度及干燥程度、地貌及植被和有无灌溉条件为主要指标的二级区划系统,并推荐了干旱区及过干旱区的适宜植被。旱区铁路路基绿色防护区划方案对旱区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为制定防护区划的细化方案及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路基施工为例,介绍了我国重载铁路技术标准现状,在贯彻"绿色通道"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路基边坡防护、路基排水措施以及路基施工工艺和方法,并论述了施工控制要点,给出了在现有标准下提高路基施工质量的措施和建议,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是铁路运输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通道建设对于边坡防护,控制水土流失,改善沿线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从新建杭黄高速铁路站前Ⅱ标绩溪北站和黄山北站之间绿化通道试验段建设的施工应用,初探高速铁路绿色通道建设。  相似文献   

10.
建设胶新铁路绿色通道的构思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点从树立全新建设理念、路地共建绿色通道、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永久保持绿化成果等 4个方面 ,论述建设胶新铁路绿色通道的方案构思与实践 ,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方案首创生态林、经济林与生物技术工程防护相结合的新方法 ,体现路地共建的新思路 ,形成国内首条环境优美的铁路大型绿色风景线。  相似文献   

11.
绿色生态铁路的设计理念对铁路路堤边坡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铁路路堤边坡呈带状分散分布,对于气候条件恶劣或少雨地区,带来了后期的浇灌养护困难问题。渗灌节水技术可以较好解决交通线路沿线的绿化浇灌问题,但淤堵问题是传统渗灌节水技术推广应用中的一个难题。以京张高铁路堤边坡绿化工程为试验段,提出一套基于毛细透排水带为渗灌材料的智能化毛细渗灌节水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以毛细透排水带作为毛细渗灌材料解决了渗灌淤堵问题,具有很好的节水效应;智能化毛细渗灌节水技术实现了自动监测、自动灌溉及远程智能化管理,解决了铁路边坡绿化浇灌养护问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铁路绿色通道试验区设计与施工应用的探索,重点阐述了液压喷播植草、穴植容器草(灌木)苗、三维网垫植草、人工植树及植藤等植被防护在西北干旱地区的设计、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为生态脆弱地区铁路高边坡植被防护设计与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山区铁路不可避免会出现大量路堑高边坡,开挖工程中为保证高边坡的稳定,会采用悬臂式支挡类结构进行预加固。悬臂式抗滑桩支挡结构的实施必然会造成支挡工程的增大,视野绿化景观的影响。为了优化支挡工程,完善建立铁路的绿色通道的理念,对于悬臂式预加固支挡措施与边坡平台埋入式预加固支挡措施进行各方面比较,分析出更适应于路风景脆弱区的高边坡预加固支挡模式。研究结论:通过对悬臂式支挡与边坡平台埋入式支挡在结构设计、力学分析、工程投资、景观要求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在路堑顶地形相对平缓的高边坡加固工程中,埋入式预加固桩相比悬臂式预加固桩可以节省工程投资50%、达到完全绿化边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涎流冰是高寒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现象,青藏高原具备产生涎流冰的气象和水文地质条件,涎流冰对川西-藏东地区交通廊道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通过卫星地图识别和现场调查,对川西-藏东交通廊道涎流冰的发育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川西-藏东交通廊道区涎流冰主要位于以阴坡为主的缓坡地带,以坡面溢流型为主,主要位于海拔3500~4500 m之...  相似文献   

15.
站区景观作为铁路客站与城市空间的重要接口,是站城融合、集约发展、信息共享的有利抓手。太子城站站区景观遵循"一站一景"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现代化铁路客站的设计要求,力求打造精品客站、示范工程。综合运用生态、交通、美学、园林绿化等学科相关理论、文献综合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太子城站站区景观的地域独特性、功能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特性,以景观生态学为立足点从工程概况、设计构思与理念,较为系统的对站区景观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设计结合工学、生态学以及现代科技学科手段,探索出站区景观以人为本、生态涵养、智慧人文的设计理念。研究统筹考虑站前、站后、路内、路外各部分景观,在景观总平面布局、建筑风格、路基边坡、站前广场、站区生产生活房屋景观等进行了一体化设计。研究注重景观功能及旅客空间记忆点,强调进出站、候车、生产生活等空间区域,将站区景观划分为广场区、路基边坡以及生产生活区三大片区分别设计。通过提取生态、人文等地域元素,有机整合绿色防护、生态修复与景观绿化三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景观绿化设计方案,为铁路客站站区景观绿化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与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基于概率统计论以可靠指标β和失效概率Ff,考虑计算参数的均值同时也考虑了各参数的概率分布特征,不同于以往以容许应力为基础的安全系数设计方法。针对铁路路基本体的结构特点,从概率统计的原理出发,对铁路路基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提出以基床表层变形控制的铁路路基基床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和以瑞典条分法为功能函数铁路路基边坡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并利用分离函数建立铁路路基边坡实用设计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胶新铁路路基工程和绿色防护设计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胶新铁路路基工程的自然概况 ,设计的主要原则 ,边坡绿色防护和优化概况。提出了路基要高标准设计和施工 ,采用新技术、新结构 ,形成与桥隧强度和变形要求、使用安全寿命相当的土工构造物 ,边坡绿色防护要因地制宜 ,与土工合成材料和圬工结合 ,先试验 ,再逐步优化 ,专业施工 ,专项验收的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世杰 《铁道建筑》2020,(6):112-116
京张高速铁路DK72+275—DK72+445段深路堑岩质边坡采用常规混凝土结构防护不能满足环保、经济等方面要求,因此总结目前广泛采用的各类绿色防护技术并调研其实施后的绿色生态防护效果,提出了采用GPI岩质边坡植被再造技术的边坡防护方案。该项技术克服了岩质路堑边坡难以绿化的困难,提高了岩质深路堑边坡与周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采用GPI岩质边坡植被建造技术防护较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结构平均节省43.4元/m2,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