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迎秋 《车时代》2009,(12):18-18
今年车市火爆的核心原因是什么?有人说,今年车市特征是政策因素决定一切,我觉得不完全如此。它应该是包括政策在内的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刺激下,中国车市把二、三级市场启动了。  相似文献   

2.
股市深不见底、房市也是深不见底,看来车市也将步两者的后尘。艰难的现状恐慌开始继续蔓延,实际上,由于外部环境的持续恶化,重新刺激汽车市场崛起的有利因素仍然遥遥无期,无论是摇摇欲坠的北美车市还是严重滞胀的欧洲和日本车市,还有大家倍加关心的以中国市场为首的“金砖四国”新兴市场,都还远没到最坏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11月份车市强势增长了24%,汽车市场是否就此全面复苏?价格大战是否来到?12月车市,依然存在多个悬念。 11、12月份是车市销售最好的时机,从11月份车市的增长势头看,12月车市将会依然飘红。这是企业和销售商的最后冲刺阶段,加上11月份的库存调整到了下半年的最低点,12月份销售有望再创新的纪录。  相似文献   

4.
《当代汽车》2007,(7):10-11
车市与股市,这是两个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一个是需要花钱消费的市场,另一个是期待投资增值的市场,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却同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汽车市场而言,目前中国股市的昂首向前是好还是坏?股市的蒸蒸日上会不会对车市产生影响?股市与车市的交锋,空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人们对此有正反两种观点,正方认为股市的红火将会推动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发展;而反方则认为大量资金涌入股市,会对汽车市场产生负面影响,股市抢走了车市的蛋糕。那究竟这两个市场间有着怎样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影响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吴勇 《汽车情报》2004,(17):18-20
如果说2003年我国车市的主旋律是降价的话,2004年,降价依然是我国车市的主旋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4年初以来国内已有20多个品牌的80多种车型有不同程度的降价,一场波澜壮阔的降价狂潮正在席卷全国车市。降价的受益者是汽车消费者,降价告诉人们中国汽车市场日趋成熟,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驶入了买方市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降价也警示汽车厂家的生存。  相似文献   

6.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5月新车也开始陆续粉墨登场。特别是中级车的强势人市,让整个车市跌宕起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车市销售并不像天气那样火,迫于新车上市的压力,为了破解6月车市疲软密码,许多厂家企图用价格打动消费者,撬动市场。  相似文献   

7.
中国车市波动规律与第6次扩张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民 《上海汽车》2009,(12):18-21
采用“车市波动分析法”,设定一个系数(扩张系数)两种效应(扩张效应、收缩效应),用波动图形和数据判定车市走势。分析研究后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是按波动规律发展的,经历5次波动周期压缩。2008年汽车市场进入本轮波动收缩期(第5次收缩期),2009年1季度车市进入“谷底”运行,2季度车市走出“谷底”,3季度平稳回升,结束第5次波动期。从4季度起到2010年前后,中国车市进入新一轮波动期的“第6次扩张期”。  相似文献   

8.
价格不太可能出现大幅“跳水”,二、三级市场是销量提速的突破点。 今年上半年车市的出色表现被不少人称为“小井喷”,有很多人担心下半年车市会疲软。然而,在中国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下半年车市仍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回眸2006年,“十一五”开局之年,真可谓:又是五年新开局中国车市呈吉祥。概括而言:车市实际增长明显高于预期;自主品牌激发国人拥车梦想;乘用车市场增势依然强劲;商用车市场缓步走出调整期,展望2007年,十七大即将召开,宏观经济更加稳健, 中国车市前景看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价格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先前是车市的降价常态,一直没完没了,经年累月。近来车市突如其来的涨价之风却特立独风,“加价时代”再现江湖,惊讶过后感觉只是迷茫。  相似文献   

11.
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瘟疫一般的蔓延,人们看到了剧烈动荡的北美车市摇摇欲坠、开始恐慌蔓延的欧洲车市深受其害、持续下滑的日本车市雪上加霜。世界上这3个汽车大市场先后都出现了骤然下跌悲惨局面。不仅如此,就连一直拉动世界汽车市场的中国、俄罗斯和印度这几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也未能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12.
《时代汽车》2010,(1):28-34
2009年车市已经收官,如果仅仅用“牛市”、“火爆”之类的词来形容去年的中国车市肯定不够。在这一年里,汽车市场充斥着太多的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所有关心关注国内外汽车市场的人来说,2009年绝对是令人难忘的一年。  相似文献   

13.
森林 《汽车情报》2005,(36):13-17
临近年关岁尾,200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全然没有了悬念——不温不火,平稳发展已成定局。从2005年车市特点已不难看出,在2003年开始显露苗头的汽车买方市场正在加速形成,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了一个转型的时期,市场变数进一步增大,各种相关因素都将影响中国车市今后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汽车导购》2004,(8):46-48
从5月份开始,没有一个关心汽车市场的人不惊呼,“车市怎么了?为什么车突然卖不动了?”“五一”黄金周和北京国际车展都没能让车市火起来: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不断增大,叫苦不迭:厂家也联合起来,大规模地调低全系列车型的价格.试图一起来拯救不断下滑的车市。但是,这些行动都没能改变什么,车市依然冷清,消费者仍然持币待购。从2002年的“井喷”到2004年的“持币待购”,刚刚红火了两年多的车市一下子就消沉起来,这似乎让正在不断扩大产量的各大厂家还没有准备好,也令正在加大投资中国这块最广阔市场的国外汽车巨头们感到突然。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了2002、2003年的车市井喷之后,2004年全国汽车产销增速放缓应在情理之中,但车市上半年持续数月的低迷行情还是超出人们的预想。又使原先看好的预测者大跌眼镜。其原因是,对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还是缺乏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一些只会按照数字机械分析市场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汽车市场格局变化最大的一年,日本地震对全球车市的影响,使德系车愈战愈勇,韩系车也趁势雄起。尽管车市风云变幻,惟一不变的是车企对市场的渴求和热情。在2012年到来之际,让我们一同回顾2011年难忘的车市记忆。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汽车国内中高级车市打出的"流体"拳已全面升级。回顾中国车市这5年爆发式增长,伊兰特、赛拉图、宝来为代表的中级车一直保持着国内车市中坚力量的角色。可随着国内汽车消费能力的提升,中高级车市场发展也尤为迅猛。中国车市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夺中高级车市者夺天下"。中高级车的影响力和利润率均高于其他车型,这块市场一直是众多厂商的必争之  相似文献   

18.
展望2010年车市,又会有哪些关键词呢?记者认为,兼并重组、海外并购、新能源汽车仍将成为2010年车市的关键词,而汽车消费信贷、二手车市场有望成为新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黄峥 《车时代》2009,(6):282-283
2009年上海车展期间,以“寻找车市支点!--2009中国汽车产经年会”4月22日在上海唐朝大酒店成功举办,权威专家与行业人士同场论道,就中国车市走向和产品政策支点等热点话题深入探讨,与会嘉宾们充分肯定了产业政策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积极作用,普遍认为2009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是谨慎乐观的一年。  相似文献   

20.
《轿车情报》2012,(6):96-97
中级车市场向来是容量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细分市场。当中国车市一度成为全球第一市场后,中级车也不再是单纯靠性价比便能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更多地挖掘消费者的内在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