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显示,2020年之前我国将建成超过1.2万公里的铁路客运专线。大规模的客运专线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保证,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铁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扩大内需,我国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其投向的重点之一是铁路基础设施。在国家投资的拉动下,铁路建设的资金缺口补齐,建设步伐加快,原规划至2020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2.9万公里,目前铁路宣  相似文献   

3.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四纵四横”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际轨道快速交通系统,规划到2020年,新建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客运专线1.2万公里。最近正式公布的铁路“十一五”规划将客运专线建设摆到重要位置,计划到2010年新建客运专线7000公里,在这些规划的带动下,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客运专线本身也在建设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正>铁路客运专线公司(以下简称客专公司)是提供旅客运输服务的专业化运营商。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显示,2020年之前我国将建成超过1.2万公里的客运专线。为了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客运专线一般采用现代化企业的运营手段。因此,研究其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正> 一、川渝地区对外铁路通道现状 建国40多年,川渝地区铁路从无到有,先后建成了成渝、宝成、川黔、成昆、襄渝、内宜、成达等多条干线,截止1997年底,拥有铁路3111.5公里。与全国水平比较,川渝地区铁路网密度偏低,每万人拥有铁路0.27公里,低于全国平均0.47公里的水平,1997年川渝地区铁路运输负荷为:客运468万人公里/公里,货运1619万吨公里/公里,平均运输密度为2087万换算吨公里/公里,单线路网完成如此大的运输负荷,可见川渝地区铁路网已全面紧张,既有干线部分出现能力饱和。  相似文献   

6.
我国铁路网密度及运输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铁路网密度及运输负荷状况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铁路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网密度和运输负荷是判别其发展水平和市场满足程度的重要指标。衡量铁路的路网密度通常可以用以下两个指标:(1)按国土面积计算(公里/万平方公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铁路营业里程(公里)/该国或地区的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2)按人口计算(公里/万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铁路营业里程(公里)/该国或地区的总人口(万人)。这两个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铁路网发展水平。数值越大,则说明该国家或地区的铁路网越发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俄罗斯联邦铁路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自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原苏联14.7万公里铁路网也随之组建各国铁路管理机构。 1992年2月,根据叶利钦总统的命令,俄罗斯成立了俄罗斯联邦交通部(相当于我国的铁道部),铁路系统仍实行交通部—铁路局—铁路分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输》2001,(9):39-39
<正>15日 我国“十五”期间将投资3500亿元用于铁 路建设。投资规模和新修铁路数均超过“九五”水平,创 历史最高记录。根据这一计划,将投资2700亿元,用于 建设铁路路网。“八纵八横”铁路主通道、以青藏铁路为 代表的西部铁路网、秦沈客运专线等是投资建设的重 点。“十五”期末,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将达到7.5万公 里左右,比2000年新增7000公里,超过“九五”新修 6000公里的水平。其中,客运快速线路将达到1.4万公  相似文献   

9.
正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范振宇在"PPP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高端对话"上做主题发言《"十三五"公路交通投融资政策思考》。交流公路交通投融资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介绍了行业在"十三五"的投资政策的导向,以及推进PPP项目一些思路和想法。全国高速公路现在的总体规划,包括国家规划和地方规划,大概是20万公里左右。"十三五"预计会开通的高速路会达到3万公里,到2020年,"十三五"末,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万公里,这个里程已经远远超过美国。在铁路方面,干线铁路网规划总里程和高速公路网规划大体相当,也是20万公里,"十三五"预计开工建设的  相似文献   

10.
王毅 《综合运输》2004,(7):12-14
2004年1月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我国铁路网中长期建设目标,描绘了铁路网至2020年的宏伟蓝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发展的高度重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批准和实施,标志着我国铁路新一轮大规模建设即将展开。  相似文献   

11.
五洲纵览     
《西部交通科技》2012,(3):5+4+3
政策法规"十二五"时期西部将新增铁路1.5万公里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规划》目标,"十二五"时期西部将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5万公里,路网规模达5万公里左右。《规划》提出要强化铁路建设,加快西部地  相似文献   

12.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发展目标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铁路网要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主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是规划之年,各部门、各地区纷纷出台新的五年规划,这些规划充分反映了国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热情追求,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发展经济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理性,需要科学,需要平衡。据了解,各地新的高铁规划申报提出的2020年目标,比2008年修订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有很大增加,少则增加30%,多则增加100%。新疆甚至提出2020年铁路里程达1.2万公里,是目前的3倍以上。到2010年底,全国已有36座城市向国家主管部门上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其中有28座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得到批准,共规划线路90多  相似文献   

14.
<正> 交通工程 东亚铁路网建设正在启动。泛亚铁路计划以新加坡为起点,经吉隆坡、曼谷、金边、胡志明市和河内抵达中国西南重镇昆明;此外还修支线通到缅甸首都仰光和老挝首都万象。这两段铁路明年内可动工,200O年前完工。中泰铁路计划以中国昆明为起点,经祥云、思茅、景洪,然后进入老挝,经琅勃拉邦抵达万象,再经过泰国廊开直达曼谷,全长2219公里;预计明年可动工,并将于200O年完工。到2000年东亚铁路网建成后,中南亚半岛铁路网就可通过中国铁路网同欧亚大陆桥连接,直达欧洲。 吉林省第一条高速公路——长春至四平高速公路本月26日举行通车典礼。它南起于四平市的五里坡,北止于长春市东郊的兴隆山,全长133公里。全线有7条连接线与沿线城  相似文献   

15.
政策法规     
《西部交通科技》2012,(3):I0001-I0001
“十二五”时期西部将新增铁路1.5万公里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规划》目标,“十二五”时期西部将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5万公里,路网规模达5万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16.
铁路网规划是一个运筹学问题,需要在效益和成本之间作出平衡。基于效益与发展的铁路网规划模型主要考虑交通网络的社会效益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文选取设计的4个指标旨在分别量化地体现铁路建设成本、铁路建设的资金分配、铁路建成后对旅客时间成本的节省以及对区域各城市的提升作用,通过乘除法完成多目标网络模型向单目标的转化,并设计算法和程序解决问题。以云南省楚雄州铁路网规划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效益与发展最优的铁路网规划方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正>一、2004年以来铁路发展成绩显著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铁路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快速扩充运输能力、快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为主线,全面深入推进和谐铁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输》2013,(Z1):8-23
<正>第一节高铁的定义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是指通过改造原有铁路线路,使营运时速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时速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铁除列车营运速度达到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配合提升。广义高速铁路还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本报告研究的中国高铁,包括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所指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输》2006,(11):79-85
铁路“十一五”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编制,主要阐明铁路行业发展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指导铁路行业发展、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决策重大铁路项目、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西部交通科技》2009,(7):I0004-I0005
据2009年6月22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九届国际重载运输大会消息,到2012年,我国将有1.3万公里时速达250~350km的客运专线建成投产,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标志着中国铁路全面进入高速铁路时代。与此同时,我国西部地区的铁路网密度也将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