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铁路对于郑州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核心促进作用,但是随着郑州城市规模的扩大,郑州铁路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愈加突出。结合铁路枢纽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针对郑州进入到大都市圈时代,在国家中心城市定位、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新发展要求下,研究郑州铁路枢纽面临的转型发展要求和优化策略,以实现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功能中心的融合发展,并通过铁路货运线路和枢纽的优化调整,实现中心城区环境优化和货运枢纽与产业功能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铁路枢纽城市运输与经济发展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枢纽的发展与城市、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实现良性互动发展的意义重大,也是各个枢纽城市关注的焦点。围绕着几个典型铁路枢纽城市的货运发展、铁路与公路运输构成、铁路与公路运输运距等展开分析与比较。提出铁路交通枢纽的发展依赖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枢纽的发展依赖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六盘水枢纽既有、在建、拟建及规划铁路的基础上,结合水盘铁路的功能定位和城市发展规划,提出了水盘铁路东进和西进引入枢纽的两大系列方案,考虑地区内客流特点和车站布局,重点对引入六盘水站、六盘水东站和六盘水西站三种方案进行研究。通过线路对城市影响、地质条件、工程投资等方面的综合比选,得出最优接轨方案,为新建客运专线铁路引入枢纽地区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旅客特性的离站静态标识空间布局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客运枢纽是城市内外交通衔接的纽带,铁路客运站内部的离站交通标识对旅客在铁路客运站中安全快速流动和转移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使旅客舒适快捷地离站,不仅是离站旅客也是铁路客运枢纽管理者所密切关心的问题。文章从标识的基本概念出发,对静态交通标识进行详细分类,基于旅客特性,对静态标识的摆放位置进行研究,并建立各类静态标识高度设计模型,为大中型铁路客运枢纽中的静态标识空间布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东京都市圈、巴黎大区和纽约大都会区的市郊铁路与中心城区交通衔接特点,提出了本线直达、跨线直通和枢纽中转三模式衔接分类方法;认为我国超大城市应尽量采用本线直达模式、新建市郊和相衔接城轨线路应开展跨线直通专门论证、充分利用多枢纽中转模式,实现与中心城轨道交通网衔接、城市副中心应作为市郊铁路选线的重要控制节点和枢纽中转首选;提出重点突破两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技术标准障碍,探索利用对外铁路枢纽之间联络线通道实现市郊铁路贯通中心城,加快研究满足跨线直通、连结城市副中心的快速轨道环线,加强市郊铁路车站的接驳交通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德国柏林中央车站的建设理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耗巨资历时10余年建成柏林中央车站,向世界展示了利用中心城区交通区位优势,综合多种运输方式的大规模换乘效率,实现“零距离”垂直换乘,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城市地面交通矛盾的一体化铁路枢纽建设新理念。目前国内不少大城市把原来位于市中心的铁路客站简单移至城外的做法,值得深刻反思。铁路客站是惟一能够保留在大城市中心地区的大型公共交通枢纽,认识不到这一点,铁路就可能失去自己的根本性竞争优势,城市也会因为交通血脉不通而大大降低活力。  相似文献   

7.
云贵厦及渝长沪联络线是长株潭枢纽内重点建设的铁路交通线,对长沙铁路网引入高铁资源、构建“米”字型高铁网,提高城市竞争力而言具有重要影响。为科学确定联络线线路方案,需要统筹铁路与城市、既有与规划的关系,结合长株潭枢纽总体布置与总图规划提出3种线路方案,同时参考线路长度,从对既有线影响与经济性等角度进行方案比选,最终确定满足项目要求的最佳方案——云贵厦联络线设置在长株潭枢纽内、渝长沪联络线设置在萍乡地区,希望该研究可为铁路相关工程选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新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正在快速发展建设,站城融合综合开发模式下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是未来综合交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其功能布局具有交通隐形化、空间一体化、衔接无缝化、管理集中化、服务智能化等新特点。近年来,虽然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建成,但整体效率不高,各种交通方式由于条块分割等衔接不畅,枢纽功能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较为缺乏,不成系统。本文以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为例,结合项目特征分析其布局模式的选取,以交通需求预测为依据进行各功能模块的规模测算,考虑枢纽的复杂度、关联度并构建布局优化模型设计其布局方案,探讨站城融合新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功能布局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以铁路客运站为主的综合客运枢纽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区位态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论证了枢纽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圈层影响模式以及对城市区位态势的双向影响作用,提出需要从系统平衡的角度对枢纽的规划建设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铁路的兴起发展、衰败与复苏,铁路客运枢纽设计理念由单纯的交通功能向交通与城市功能融合的方向发展,布局不断优化、功能相应叠加。通过国内外典型铁路客运枢纽案例的分析,回顾了国内国外铁路客运枢纽的发展沿革,总结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和功能变化;在此基础上,指出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发展演变的几个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客运需求变化、城市化进程、综合交通体系的变革、科技的发展都是客运枢纽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具有明显的协同化运营要求.本文针对面向协同化运营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问题,分析了铁路枢纽与集疏运体系的协同关系,提出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梳理了面向协同化运营的建设原则和推进策略,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面向协同运营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推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物流给铁路货运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严峻挑战。在物流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时,如何寻找铁路传统货运融入现代物流,加速货运发展的突破口,是一个值得思索也必须思索的问题。物流园区在我国发展不足十年,国内一些城市将其与铁路货运相结合,依托铁路货运站开始规划专业性较强的铁路物流园区便是利用现代物流理念发展铁路货运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京津冀城市群不同层次旅客需求,进行轨道交通网络的分层设计实现交通一体化,论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中两个直辖市北京、天津、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共13个城市的铁路客运枢纽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铁路客运枢纽类别划分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铁路客运枢纽划分的指标进行量化和对指标在2020年的数值进行预测,然后分别采用基于虚拟最劣解和灰色关联度的加权综合理想解法和基于立方群准则聚类法对京津冀城市群铁路客运枢纽进行类别划分,提出3个层次的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城市铁路货运站发展前景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大城市货运站形成规律 我国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形成大量的货运需求,除了公路、水路之外,最常见的是通过铁路来满足大批量远距离货运需要。由此形成了若干个货运站(由地理位置、货运种类、货运技术要求等要素决定); 另一方面,在铁路发展中,则大城市是客流货流集散中心,往往又是若干条干线的交汇点。因此,必然形成由联络线与各种专业性车站构成的铁路枢纽。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货运站。 综上所述,大城市暨铁路枢纽的货运站、数量多、分工细、占地大、影响广,在城市发展与铁  相似文献   

15.
穆策 《综合运输》2023,(11):175-181
以京滨铁路引入天津枢纽项目为背景,首先,从互联互通条件、客运布局的合理性、运输组织利弊、工程实施难度、与城市干扰情况、与城市规划的符合性等角度对比分析京滨铁路引入天津枢纽内各站利弊,确定京滨铁路引入天津西站方案较优。然后,进一步对比分析方案I沿北环铁路方案(南口路区间接轨、天泰路区间接轨、新建双线引入天津西),方案II经北辰经济开发区方案(沿大北环铁路南侧、沿九园公路北侧)引入天津西站的优缺点。最后,从工程技术、工程投资、总体规划、经济效益等多种角度分析确定南口路区间接轨为较优方案。本文可为大型铁路枢纽新建铁路接轨引入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德国柏林铁路客运枢纽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剖析柏林铁路客运枢纽,分析了该枢纽的客流集散特征、列车开行方式、与城市交通的结合及土地利用效率;综合分析结果,得出了对我国城市铁路客运枢纽规划设计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机场枢纽不同于铁路枢纽,它面向城市群服务;机场枢纽不同于港口枢纽,它服务于时间价值高的旅客及货物。提高机场的枢纽效率,发挥航空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作用和优势,必然依存于机场枢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优化衔接。解决好机场航线和机场地面交通网络优化衔接等两个领域的问题,才能使航空运输的快捷性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外围的交通资源整合迫在眉睫,市郊铁路对于实现城市规划功能定位、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市郊铁路属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建议从理顺政府体制入手,以产权为核心构建新的组织模式。市郊铁路组织模式的改变事实上体现了制度进步和资源整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输》2010,(6):96-96
交通工程 京沪高速铁路镇江段全线贯通。 杭长铁路客运专线义乌段开工。 杭州铁路东站枢纽东西广场开工。 山东枣(庄)临(沂)铁路电气化工程开工。  相似文献   

20.
刘文彬 《综合运输》2022,(5):149-154
合武高铁和合宁高铁作为沪汉蓉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入合肥铁路枢纽方案对沪汉蓉高铁整体线位走向及合肥枢纽客运车站分工有较大影响。在分析合肥铁路枢纽概况、枢纽客运量预测及车流特点的基础上,从工程技术条件、运输组织、线位走向、工程投资等方面确定沪汉蓉高铁应引入合肥南站,结合客运系统布局,重点研究了近期实施合武合宁直通线方案与近期沪汉蓉铁路城际通过车流绕行合肥站方案,并最终推荐近期实施合武合宁直通线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