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建设交通强国"战略出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视角,结合广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实际,分析新时代地方政府在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体系中所应履行的职能,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地方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助推"一带一路"繁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福建省交通运输部门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发展战略,围绕交通运输部提出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交通业建设,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为主线,以促进交通物流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充分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和新挑战,针对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产业,理应主动作为,承担起促进新格局的使命.促进"双循环",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只有交通运输"大动脉"活力涌动,经济血脉才能更...  相似文献   

4.
交通运输局具有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监管职能。当前受外部因素和运输企业内部自身条件的限制,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挑战。为适应新形势下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提出的更高要求,促进交通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发挥政府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交通运输企业要全面把握交通运输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强化企业自身管理以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企业的运输系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和成本管理工作水平,同时积极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输》2012,(7):4-17
<正>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交通运输是塑造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要突出对"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的支撑保障,提高国际通道保障能力和互联互通水平,形成便捷高效、开放融合、安全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新时期的交通发展,必须着力发挥三个作用:一是增强引领作用,构建交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二是发挥先导作用,完善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三是强化支撑作用,打造国际互联互通网络。  相似文献   

7.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在新形势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虽然广东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快速发展,但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铁路仍是发展中的短板。"十三五"期间,广东省需要继续加快铁路建设,发挥铁路比较优势和骨干作用,构建与其他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珠三角城际铁路为突破口,推动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城际铁路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行业首次从综合交通运输角度,制定标准化发展规划,归纳了行业发展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对今后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进行布局。作为首个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专项发展规划,研究编制《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标准化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行业标准化工作战略部署,提高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交通运输部部长、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杨传堂在听取关于《标准化规划》时强调,要切实把研究、制定、宣传、实施、监督、创新和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重大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建设和成果推广应用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为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宏伟蓝图,促进行业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经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批复,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交通运输委员会(以下简称"交通委员会")于11月23日在西安召开了成立大会,大会以"促  相似文献   

10.
科技的力量     
<正>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科技创新不断地推动着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海洋和航空运输等为代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建成,以新能源汽车、远洋船舶、高速列车、大型飞机为代表的交通运输工具发展迅猛,以智能交通体系为代表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方兴未艾。"科技部部长万钢表  相似文献   

11.
汪鸣 《综合运输》2014,(12):9-14
本文认为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重心应向综合转移,需要研究树立符合国情的交通运输发展价值观,确立体现交通运输综合发展的新战略,促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服务一体化发展,创新"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思路,在综合管理职能、市场监管等方面取得体制机制改革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张菁 《综合运输》2011,(6):11-11
<正>5月26日,交通运输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扣住"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突出了"三个服务"的交通运输发展宗旨,充分体现了"适度超前"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是引领和指导交通运输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世界加速步入信息化时代,如何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和智能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正成为日益迫切的需求。新年伊始,以"融合创新——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为主题,全国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推进大会在北京召开。"电子收费支付技术与出行信息服务"、"交通基础设施和载运工具运行监测与自动跟踪、识别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及车(船)联网和主动安全"、"大数据技术应用"等议题被提出并得到深度剖析和解读。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下的科技创新浪潮,交通运输行业管理者和服务者早已意识到,要推动智慧交通发展,必须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建设,引领  相似文献   

14.
<正>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引领交通运输领域科技创新,确保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盘点2007,《综合运输》编辑部综合有关专家和学者的意见,评选出2007年我国交通发展十件大事。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6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深入剖析了现阶段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形势要求,提出了"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规划》体现了国家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史就是一部新旧动能转换史。在"交通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和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技术驱动下,交通运输发展的核心动力将由政府主导的模仿赶超向市场引领的自主创新发展转换,新旧动能转换将更迫切、更曲折、更复杂。推动交通运输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应重新认识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政府与市场、投入与产出、国内与国际等四个方面的关系,以自主创新发展为核心,从技术进步、结构优化、需求引导、监管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推拓展交通运输发展新空间,促进我国交通运输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潘琪 《综合运输》2010,(11):79-84
<正>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是合理资源配置、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面临"十二五"规划的实践,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思考是什么?研究交通区位有什么现实的意义?交通发展如何促进城市群的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交通区位论专家、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管楚度教授。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输》2011,(8):73-84
<正>(2011年至2015年)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依据国家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围绕建设民航强国战略,阐明发展思路,明确主要目标,确定重点任务,引导市场主体,指导政府行为,是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编制和实施本规划,对于促进民航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更好地适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需要,服务小康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潘琪 《综合运输》2011,(7):80-84
<正>2011年全国交通工作会提出了"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  相似文献   

20.
<正>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ETC用户突破4767万。拥有如此庞大的用户,ETC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和盘活。为此,无论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里,还是2017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上,以及在《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和《推进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都明确提出拓展ETC应用领域。据了解,除了高速公路通行,停车是ETC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