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广州市地铁接运公交专线现状的调研,分析了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的现状特性及影响其运营性能的各种因素,探讨了提高运营性能的方法,为类似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专线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当前,所有的进口粮食接运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进口粮食大幅度下滑的严峻形势,日子都很难过。面对目前不太景气的市场环境,口岸粮食接运企业如何加快改革步伐,摆脱困境,扭亏为盈,求得生存与发展,已在为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对此,我们认为,口岸接运企业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客观现实,经营者除了要有开拓的经营思想、灵活的经营策略、务实的经营作风、严格的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外,还要勇于改革、大胆构思,探索积极有效的经营手段,要具有防范经营风险、化解经营风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真正成为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意味着我国将向具有极强竞争力的国际农产品进一步开放市场。正确分析我国粮食接运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和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并采取积极主动的对策,是我们面对国际竞争的唯一选择。 一、“入世”对我国粮食接运企业的促进作用 加入WTO之后,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中国粮食接运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和生产经营环境也将发生新的变  相似文献   

4.
<正>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特殊的战略地位。进口粮食是在全国粮食总量平衡和地方粮食总量平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平抑价格、稳定市场的措施之一。做好进口粮食接运工作十分重要。进口粮食接运工作中的商务处理直接关系到接运工作的好坏。商务处理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检疫对象中的疫粮、虫粮。二是在海洋运输中造成的残损。三是在国内运输途中的雨湿、霉变、短少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会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将  相似文献   

5.
徐云来 《综合运输》1999,(12):41-43
<正>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1998年全国要进行的五项改革,其中第一项便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如何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一方面要保质、保量、按时接好到港的进口粮食,另一方面又要维持口岸粮食接运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成为一个急需探索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上海口岸的实际情况阐述一些拙见,以期与同行共同商讨交流。  相似文献   

6.
仲济凯 《综合运输》2001,(4):37-38,33
<正>自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从而使我国即将跨入“经济的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这一协议以及1999年4月10日于华盛顿签署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将使中国进一步向世界开放粮食市场,这将使我国粮食市场与流通秩序面临严峻的挑战,对目前口岸粮食进出口接运工作和机构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但同时也为构建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与塑造粮食进出口接运工作新格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笔者就上述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口岸粮食进出口接运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正> 粮食是国民经济重要战略物资,是人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在全国粮食总量平衡和地方粮食总量平衡中,进口粮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口粮食是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平抑价格、稳定市场的措施之一。因此提高进口粮食接运质量,做好进口粮食  相似文献   

8.
<正>在世界经济国际化,贸易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世贸组织更需要中国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这样深刻的大背景下,港口粮食接运企业(简称港口企业)如何找准目标,准确定位,更快更好地融入世界粮食的大流通中,谋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乘势而上,取得新突破,笔者认为,应当对中国入世可能对港口企业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确定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并体现战略上的个体性、实用性和超前性,从而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就中国入世给港口企业的机遇、挑战及应当采取的对策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 粮食进出口是国家对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港口接转工作又是粮食进出口的重要环节、必须途径。做好港口进出口粮食接卸、中转、运输,按时、保质、保量、安全、经济,合理地完成接转任务,意义十分重大。 天津市津港粮油进出口接运公司前身为天津市新港粮食转运站,始建于1961年,是在国家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进口粮中转企业,30多年来为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和整个华北地区的粮食供应、军需民食、稳定市场、救灾粮的紧急调运补充各地粮食库存、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都市圈区域交通发展模式研究为目标,基于空间网络分析技术分别建立上海都市圈轨道网与道路网的空间句法线段分析模型,并以整合度指标分别定量评价区域内轨道网和道路网各空间组团的可达性。结果表明,都市圈道路网的空间可达性明显优于轨道网,都市圈交通体系缺乏能够与区域发展格局相匹配的轨道网络。结合上海市都市圈发展背景及交通运输方式特征对比,得出结论:构建高密度、多层次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以轨道交通引导区域空间发展规划是上海都市圈区域交通发展的较优模式。  相似文献   

11.
探寻深圳公交一体化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公交一体化的关键 一体化的公交交通系统即通过建立公交长效发展机制和政策法规,促进公交系统内部各方式间的经营整合与运行整合,实现公交系统的管理、服务、票价、政策统一,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2.
浅谈快速公交缓解交通拥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以常规公交为基础,以地面道路网为支撑,结合现代巴士技术,吸取轨道交通优点,并获得一定时空优先权和政策优先支持的新型城市公交系统.快速公交系统被国际公认为是应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成为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对巴黎、柏林-勃兰登堡、东京、纽约等国际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网络进行系统介绍,总结多层次轨道融合发展经验。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对我国都市圈轨道系统在线网层次、枢纽体系、运营组织、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轨道交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指出了轨道交通对环境振动影响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轨道振动强度的分布特点,并阐述了轨道交通系统对周围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以及解决措施,最后根据目前轨道交通系统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交管理和运营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城市公交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水平。它不仅是一个城市交通发展的主动脉,而且也体现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文明化程度。格尔木市公交系统经过历年来的不断发展,现已逐渐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公交投入不断加大,公交线网不断拓展,公交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公交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大幅提升,为市民出行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保障。本文通过对格尔木市公交系统的走访调研、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针对格尔木市公交系统管理和运营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梳理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迅猛发展的小汽车和发展滞后的公共交通系统等相互作用,使北京城市交通面临日益严峻挑战。受道路条件和小汽车冲击等因素的影响,改善常规公交的投入收效越来越小,而轨道交通建设又“远水解不了近渴”。相对而言,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BRT)投资小,建设周期短,运量大,灵活,环保。因此,北京把发展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提到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7.
赵永刚 《综合运输》2024,(2):24-28+64
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正在建设多层级轨道交通系统,结合国内外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经验,展望十四五时期北京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目标。从规划、建设、运营各阶段,简述轨道内部四网融合的重要关注点。综合轨道内外关系,从满足通勤需求和引导城市发展两个方面,以网络层面提出轨道融合发展思考,从既有线改造和运营管理提升两个方面,以线路层面提出轨道融合发展思考,从交通枢纽和轨道微中心两个切入点,以站点和区域层面提出轨道融合发展思考。基于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结合北京市具体建设项目,从点线网各层面思考十四五时期轨道融合发展的经验及预期成效,展望远景2035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2014年5月中旬,越南多地爆发针对外国企业和人员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造成我在越同胞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交通运输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统一部署,广西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及国际道路运输企业紧急组织应急运力,展开接运回国同胞行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城市交通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我国各善的城市交通体系。因此我国许多大城市需要建立“以常规公交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形成完城市都在积极地准备建设轨道交通线网,而建设轨道交通的前提是编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网规划可分为背景研究、轨道网布局规划、轨道网实施规划和轨道网控制性规划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大城市正处于或即将进入轨道交通大规模集中建设时期,这是涉及城市百年大计的重大民生工程,需要慎之又慎。通过研究"轨道城市"的成功案例,大城市在应对快速城镇化和机动化的双重压力时,均是依托轨道交通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与交通和谐共赢,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围绕以"轨道城市"为核心价值观的城市发展理念,在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这一顶层设计过程中,倡导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构建适宜武汉远景发展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