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宁波市综合客运枢纽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阶段、建设型式及衔接模式,阐述了宁波市综合客运枢纽系统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布局规划,以完善综合客运枢纽功能,为国家枢纽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铁路的兴起发展、衰败与复苏,铁路客运枢纽设计理念由单纯的交通功能向交通与城市功能融合的方向发展,布局不断优化、功能相应叠加。通过国内外典型铁路客运枢纽案例的分析,回顾了国内国外铁路客运枢纽的发展沿革,总结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和功能变化;在此基础上,指出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发展演变的几个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客运需求变化、城市化进程、综合交通体系的变革、科技的发展都是客运枢纽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结构、功能、运作三个维度对大型综合客运枢纽进行了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分析了以大型综合客运枢纽所在城市政府为主导,不同运输方式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具有明显的协同化运营要求.本文针对面向协同化运营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问题,分析了铁路枢纽与集疏运体系的协同关系,提出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梳理了面向协同化运营的建设原则和推进策略,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面向协同运营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推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综合客运枢纽是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宁波综合客运枢纽发展具备良好基础,但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较为滞后,在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问题突出。本文在总结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布局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提出了宁波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布局模式与具体方案,并以宁波南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为例,对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城市客运换乘枢纽服务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价,找出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建立了城市客运枢纽换乘服务水平评价体系,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进行了有效分析;选取西安市地铁2号线北大街、小寨、钟楼等三个典型枢纽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DEA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城市客运枢纽换乘服务水平评价中,并且为提升换乘枢纽服务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综合客运枢纽是指交通运输网络上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衔接换乘的大型客运枢纽,它是城市内外客流集散中心和要素汇集中心,对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综合客运枢纽的主要功能包括集散、换乘、停车、引导和直通等,其服务质量可通过乘客的满意程度来衡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乘客对综合客运枢纽服务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评价标准也将随之变化。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综合客运枢纽服务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性梳理,总结现有量化指标体系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广东省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按照空间、功能、时间等不同维度,界定了综合客运枢纽在规划、建设和运营等不同阶段一体化发展内涵。针对政府市场职能和中央地方事权划分,分析了省级交通部门推进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思路。并以重庆为例,在分析综合客运枢纽发展历程和发展形势基础上,提出了重庆交通部门推进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应聚焦于制定发展战略、完善规划体系和机制、确定重大项目清单、加强行业指导、完善投资政策、加强审批管理、优化协调机制和强化服务监管等领域。  相似文献   

9.
日本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世东 《综合运输》2009,(12):70-74
基于日本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特点分析,结合我国城市客运枢纽建设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铁路车站为核心,加强城市轨道衔接,打造综合性客运枢纽;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或协调机制,保障建设、管理运营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梁慧丽  隽志才 《综合运输》2015,(2):76-81,87
随着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客运场站基础设施的研究已成为城乡客运一体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不同形式的枢纽选址、运输枢纽场站选址算法、运输枢纽场站评价指标和客运枢纽场站布局方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述评;综述了客运枢纽场站选址研究的发展及该领域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该领域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引导指示标识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综合客运枢纽内部乘客集散。本文定义了综合客运枢纽引导指示标识系统效能,总结其与效率的差异,分析影响综合客运枢纽引导指示标识系统效能的因素,并以效能优化为目标,研究引导指示标识的优化设置问题,提出提高系统效能的标识设置对策,以期为综合客运枢纽引导指示标识设计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永晟  梁星灿 《综合运输》2023,(12):181-186
近年来,湖北省积极打造综合客运枢纽示范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缺乏针对综合客运枢纽城市的统筹规划,亟需建立全省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层级体系。从综合客运枢纽城市概念入手,划分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四个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层级,构建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层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节点重要度+系统聚类”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7个市州进行分层布局。最终形成湖北省“1+3+3+8”的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布局体系,用于指导后续全省综合客运枢纽港站布局,推动新时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围绕综合客运枢纽实施区域性土地总体开发是促进枢纽设施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优化城镇空间格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综合客运枢纽在开发方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和国情实际,针对性提出创新枢纽开发方式、增强枢纽发展活力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发展综合客运交通网络的重要指导思想。综合客运枢纽作为综合客运交通网络中最重要的节点之一,更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贯彻该思想,从前期的选址设计到后期的运营策略分析等,都必须面向乘客服务,体现以人为本这一服务宗旨。本文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分别对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选址、空间布局设计、运营管理等环节的研究进行分析,并对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单连龙 《综合运输》2012,(12):43-46
本文总结了武汉市客运枢纽交通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武汉客运枢纽交通衔接人性化、层次化、多元化和高效化等规划原则,以及交通衔接的规划思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武汉客运枢纽交通衔接的总体规划框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归纳了综合客运枢纽综合开发的类别及目的,总结了目前我国综合客运枢纽综合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综合客运枢纽综合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福州客运枢纽为例,从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客运枢纽布局的影响因素.阐明了影响站场布局因素的分析在合理规划站场布局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海俊  赵慧  胡松 《综合运输》2012,(11):49-54
本文通过回顾北京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历程、建设情况,总结已建枢纽的特点,分析了枢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顾民  潘亮 《综合运输》2021,(2):59-65
本文对高铁客运枢纽区域内步行交通的影响范围和功能定位进行分析,提出在站城融合理念下,步行交通是高铁客运枢纽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利用开源数据,对比我国京沪高铁沿线与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以及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东京站、名古屋站,分析枢纽步行交通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站城融合背景下枢纽步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重点和指标体系,为高铁客运枢纽实现站城融合、建立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重庆北站是重庆铁路枢纽的四个主客运站之一,承担着枢纽东西方向通道客运作业,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枢纽内客运组织的顺畅性。本文通过对重庆北站既有客运通道、车站能力、功能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重庆北站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可为重庆北站后期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