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综合运输》2009,(4):94-94
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会议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2.
综合信息     
交通部确定长江干线港口发展重点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说,根据交通部的规划,“十一五”期间,将继续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区域性枢纽作用的主要港口,进一步拓展港口功能,实现港口结构升级,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完善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的集装箱运输体系、铁矿石江海转运体系、煤炭专业化运输体系、汽车滚装运输体系和石油及液体化工品江海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长三角港口群是指位于上海、浙江、江苏两省一市的所有港口。按照国务院关于建设以上海为主体,浙江、江苏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构想,长三角港口群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范围一致,区别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专业术语,长三角港口群是一个地域和区域港口集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正> 上海要建成为国际金融、经济、贸易中心,还要建成为一个国际航运中心。事实上,上海要想成为“三个中心”,必须首先把它建设成为一个国际航运中心城市,而一个国际航运中心首先必须是一个国际航运信息中心。 当今人类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专家  相似文献   

5.
<正> 上海建立国际航运中心,是我国航运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把上海建成21世纪新型国际大都市的需要。亚太地区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对上海建立国际航运中心也提出了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尽快制定相应的对策,使上海成为真正的国际航运中心。 一、上海建立国际航运中心的可能条件 1.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 上海位于太平洋的西岸,处于中国海岸线  相似文献   

6.
<正>从一名码头工人,成长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包起帆长期在港口生产第一线从事物流工程的研发工作。作为一名全国科技工作者,包起帆在前进的路上从不曾停步,他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带领广大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港口的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输》2012,(2):12-15
<正>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上海、江苏、浙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划,全面有序推进港航发展工作,生产态势总体良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主要生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但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  相似文献   

8.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总体布局与战略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着力推进南、中、北三大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对国际航运中心的总体布局进行合理规划,通过资源整合和功能协调,建设一个布局合理、结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航运中心体系,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同时,在竞相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形势下,如何根据港城地理区位和腹地物流特征来准确把握其战略取向,也是发展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鉴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国际航运中心总体布局的基本构想,建议补充规划建设西南和台湾海峡两大国际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输》2001,(6):24-26
<正>上海是一个拥有14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给上海的道路运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九五”期间,按照交通部培育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的要求,我们在上海市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努力贯彻“重在有质,建管并举”的方针,精心培育市场、适应上海进行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管理重心转移到提升客货运输档次、积极推行科技管运、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上来,提高上海道路运输的技术等级,努力实现道路运输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的转变,为上海经济和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健全长江口航道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6月17日,原长江口航道建设有限公司调整为交通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负责长江干线浏河口至长江入海口约122公里的航道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1.
张菁 《综合运输》2006,(6):86-9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港口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港口,其港口吞吐量长期占据着我国的几乎半壁江山,已经成为当前亚洲、以及世界航运业繁荣兴旺的引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开港、宁波港和舟山港一体化、江苏省提出加快港口发展的整体战略等,这一切给长三角港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长三角地区港口进入了资源整合、功能优化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样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如何协调各方关系,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港口协调发展?怎样推动港口之间的紧密合作,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2006年5月26日召开的长三角港口工作座谈会上,本刊记者专访了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明志先生。  相似文献   

1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水深目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的码头水深标准应该是多少?长江口经过治理,分三个阶段,花10年时间,使航道水深达到负12.5米,是否就能满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的要求?愚以为,上海要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其深水港的码头水深应达到负15米,与此相应的进港航道水深应能达到负16.5米。而且,实现这一目标的任务非常紧迫,必须在今后5~10年内达到标准;否则,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难度将会大大增加。这可以从周边港口的竞争形势、世界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以及世界大港兴衰的经验教  相似文献   

13.
经过10年的建设,我国最大的跨世纪工程——三峡工程近来捷报频传:库区蓄水达到预期的135米水位,大坝船闸试通航成功,三峡电站开始发电,年内就可发电55亿度,三峡工程自此进入投资回报期。三峡工程不仅带活了万里长江,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为建设中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供了强劲发展动力。凭着长江水系的广阔腹地和丰富资源的强大支撑,上海港如虎添翼,在东北亚诸港的竞争中优势更加明显,建设的步伐和速度将会大大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2010年形成基本框架、2020年基本建成更加没有悬念了。万吨船队直通重庆上海港货源将大增在我国…  相似文献   

14.
邵万胜 《综合运输》1997,(11):15-18
<正> 一、概述 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上海要发挥“一个龙头(浦东开发、开放)和三个(国际商贸、国际金融、国际信息)中心”的战略作用后,于1994年5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又相继作出了关于加快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上海市政府和相邻的浙江、江苏、山东以及安徽、江西、湖北等省的有关港口城市,都迅速作出了一系列“抢滩”上海国际航运市场,积极发展自己的战略性策应,争抢机遇,争取主动。上海市政府也邀请了国内外的港口、航运、航道、口岸等方面的著名专家和教授,汇聚申城,多次召开了关于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都市圈综合交通协调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长三角地区交通设施网络以铁路、公路、水运为主,优化交通系统结构应加快过江跨海通道及半岛工程建设的进程,建设更为密集的高速公路网,改善内河通航条件,优化集装箱铁路运输系统结构,完善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的集疏通道,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组合港。要保证区域交通系统协调发展与结构优化应建立一个协调组织,完善交通系统综合规划,建立统一的物流税费标准体系,联合制定有关政策、法规等。  相似文献   

16.
<正> 当前世界上可以称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港口,如美国的纽约港、西欧的鹿特丹港、亚洲的香港与新加坡港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拥有超容量的物流与信息流,一般都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所在地。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营造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客观需要,但在世界经济与贸易都取得巨大发展的今天,为了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国内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扩大其空间布局上“点”的局限,将长江三角洲内各主要港口有机结合在一起,以组合港的形态出现。对此问题已基本取得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但是众多港口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内部应该怎样科学合理组合?目前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全行业乃至全国都关注的大事来。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上海海事大学有先天的优势,且专门成立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如今,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已成立3年,经过这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际金融危机对长三角地区港口(简称长三角港口)和航运业发展的冲击相当严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了严峻挑战和考验。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相关港航管理部门和企业积极应对,危中求机,逐步扭转了港航生产持续下滑的态势,率先实现企稳回升,全年长三角港口经济运行总体上好于预期,港口经济逐步复苏、逐季回升。货物吞吐量增长平稳,不少港口由上半年的负增长全部转为正增长;外贸货物吞吐量逐步反弹;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明显减缓,不少港口为负增长,降幅逐季收窄,回升态势明显。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发布了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意见并批复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长三角港口发展均为利好,对于我们战胜金融危机,渡过难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洋 《综合运输》2007,(8):41-44
<正>天津市地处渤海西部海岸中心位置,位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在北方港口中的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天津市正在加快滨海新区的建设,并着力于将天津港打造成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2006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  相似文献   

20.
陈涌 《综合运输》1996,(4):11-12
<正> 一、建设长江经济区国际航运中心的紧迫性 以上海为“龙头”,重庆为“龙尾”,三峡工程为重点,沿江城市为依托,横贯七省一市的长江经济带,是中国跨世纪的热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中国的中部形成一个实力雄厚的经济基地,参与国际竞争,使中国经济步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是下个世纪中国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的关键,意义深远。因此,建设适应长江经济区开发开放需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已成强弩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