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中国水运市场的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进行,它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运输提供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从事内河、沿海和远洋运输的航运企业大量增加,民用船舶保有量逐年递增,水路运输在多种运输方式中的地位得到稳步提高。水运市场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的格局和多家竞争的局面。但是,另一方面,在我国建设水运市场的过程中,由于法律法规滞后,管理不健全,操作不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幅放缓。中国经济依然是拉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上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国际环境良好,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较强,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些行业经济结构得到合理有效调整,保障了国内生产总值取得9.5%的较高增长;国际贸易走势依然较强,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到6450亿美元,同比增长23.2%;煤炭、矿石运输需求继续上升;国民经济各重点行业仍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增幅比2004年有所下降。一、2005年上半年水运经济运行情况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平稳增长拉动下,2005年上半年水运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  相似文献   

3.
抓住机遇再创重庆水运辉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运输》2003,(9):42-43
重庆位于我国内陆西南部,由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境的长江,以及呈叶脉状分布的嘉陵江、渠江、大宁河、小江等长江支流覆盖了全市70%的区、县(市),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重庆得舟楫之便,因水而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长江重庆段航运条件,嘉陵江、乌江等主要支流的梯级渠化将进一步完善干支协调配套运输条件,重庆水运将再次迎来黄金时期。一、重庆水运基础设施亟待加强重庆是我国西部地区惟一的水陆空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枢纽。经建国50多年的建设,重庆航运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长江干流九龙坡港以下河段可以终年通行3000吨级…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输》2007,(8):90-90
湖北省省长罗清泉: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运业发展,将航运发展纳入了全省“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关于加快全省长江水运业发展的意见》。总的要求是:以航道网络化、船舶标准化、港口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为目标,加快航运建设,提高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能力和使用效率,尽早建成长江中游武汉航运中心,形成干支直达、通江达海的航运体系,实现由水网大省向水运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5.
江海联运:推进长三角水运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革 《综合运输》2011,(2):53-56,7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航运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航运联盟的合作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在分析长三角地区水运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江海联运、内河航运和港口等水运要素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加快建设长三角航运联盟的措施建议,以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水运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由艰难爬坡向经济起飞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加强加快建设、深化改革、加快航运事业发展的黄金发展期,更是我区实现由传统航运向现代航运转变的战略机遇期。文章回顾了“十五”期间广西水运建设的发展,提出“十一五”时期广西建设和谐水运应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先后陷入低迷,世界经济进入到新一轮调整期。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趋势下,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速明显下降,外部需求增速持续走低。水运业具有外向型的发展特点,与全球经济形势变化息息相关。全球经济的下滑造成国内外货运需求的显著降低,进而影响到水运市场,水路货物运输量和港口吞吐量增幅均呈现下降趋。  相似文献   

8.
在交通人热议的"十二五"规划中,水运被多次提及,这种绿色、环保、高效率的运输方式,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可能左右中国很大一部分城市的发展路径。"十一五"期间,我国内河水运建设总投资预计为1000亿元,超过建国以来至"十五"期末的投资总额。临港经济继续成为引领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临港经济与港口、航运事互相促进,组成了共生共赢的航运"互  相似文献   

9.
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全球航运市场低位徘徊、复苏维艰成为过去一年的基本底色。在业界一片转型升级的呼声中,信息化定格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突破口。盘点过去,2013年水运行业信息化转型与博弈,值得关注;展望未来,2014年行业信息化脉络与格局,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0.
<正>世纪经济正充满活力地迈入21世纪。今天,各国经济更多地依赖于对外贸易。加之其它因素,水运特别是海运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如何审时度势、利用机遇、迎接挑战域把握机遇、急流勇退)、谋求发展,是个重要课题。 一、挑战 世纪之交我国水运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1.既要发展又要还清历史上的欠债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水上交通虽发生了突变,但仍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因体制等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重竞争,轻联合;重硬件,轻软件;重运力,轻运量;重管理,轻市场;重强制,轻机制;重数量,轻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包括川、滇、黔、桂四省区,是我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资源种类繁多且相互匹配。作为我国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上游地带的西南地区,这里的水资源约占全国的70%,也是国家生态屏障之所在。西部开发战略为这里的潜在资源优势的发挥提供了机遇和前提。因此,发展西南水运,建立起发达的水上运输通道,将是实现我国东西部优势互补、协调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充分利用和发展大西南的水运资源,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速,航运需求大量…  相似文献   

12.
黄强 《综合运输》2011,(4):10-14
"十二五"长江航运发展要围绕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长江水运体系的宏伟目标,着力提高长江航运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运价格规制逐步放松,运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本文首先回顾了水运价格规制的变迁轨迹,分析了放松价格规制的各项动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放松规制后对航运市场价格的宏观调控问题,并提出港口服务价格规制进一步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正>水路运输是古老而传统的运输方式。公元前214年开凿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是连通珠江和长江的跨水系航运枢纽,是历史上中原文明与岭南文明融汇的最主要通道,秦汉时期就已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前,内河水运与海运同属综合运输体系的运输方式,是同一产业链上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部分。内河水运为海运提供腹地和货源,是海运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延伸。  相似文献   

15.
戴根龙 《综合运输》1998,(11):20-21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运有了长足进步,个体专业户勃兴、长江旅游客运红火、沿海航运走俏、京杭运河等一批干线航道整治竣工。但与兄弟行业相比,水运的发展远远没有铁路、公路、航空那样辉煌,水运在运输结构内部的比重还在不断降低,水运企业普遍亏损。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水运如何迈进21世纪?笔者认为,水运业亟需尽快进行一系列的深刻、广泛的改革。笔者长期在基层从事水运管理工作,现从县乡基层角度出发,就广大水运业主非常关心的水运规费的改革问题,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内河水运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运输方式。早在秦代,我国就开凿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37公里的灵渠,它为连通珠江和长江的跨水系航运枢纽、融汇历史上中原与岭南文明做出了独特贡献。放眼世界,繁忙的美国密西西比河与跨越欧洲多国而优美畅通的莱茵河,这些都是世界内河航运开发乐章中的悠扬之作,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17.
西江水运主通道通航枢纽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西部项目西江水运主通道通航枢纽建设研究的背景、内容、成果及关键技术,为其他航运枢纽建设提供了设计、决策的依据,其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西江水运主通道通航枢纽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手段,针对那吉航运枢纽建设工程,重点开展了航运枢纽关键技术、通航建筑物型式、枢纽施工期船舶通航问题、枢纽下游长河段航道整治关键技术及右江发展船型和运输组织等项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篇对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进行介绍,为我国内河航运枢纽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交通部于80年代末提出了从“八五”开始,用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建设“三主一支持”的长远规划设想,随后全国水运主通道布局规划编制完成,作为全国水运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指导我国内河航运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0年来水运主通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九五”时期突出重点,注重效益,水运主通道得到了较快发展,内河航运的落后面貌有了初步改观。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但千吨级航道的里程只占通航里程的10%,而美国达到60%,德国达到70%。"中远集运总经理孙家康的一句话、一个数据的比较,就道出了中国内河水运的软肋。和公路、铁路相比,内河水运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的比较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