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交通平台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交通出行业态,共享交通成为共享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本文梳理了城市交通出行的传统模式;分析了共享交通出行的发展背景和发展需求;探讨了共享交通有关业态的合规性、安全性及可靠性等问题;最后讨论了私家车租车、私家车搭乘及私家车拼车等共性交通业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大型国际性体育赛事,对城市交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加快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行状况的改善,并促进了城市长远发展。有效的赛事交通管理不仅是大型体育赛事正常有序举办的基本保障,而且可以减轻举办城市赛事交通压力,减少对举办城市居民正常出行造成不良影响。做好大型赛事的城市交通管理,需要从交通的组织、技术和规划三个基本层面着手,建立多渠道、多方位和多途径的交通管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我国特大型城市位于城市外环以外的大型居住社区引发了很多交通问题。本文以2012年上海市外围五处大型居住社区居民出行距离为研究对象,详细对比分析了社区区位、周边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出行方式等因素与居民出行距离的关系,并分通勤交通和非通勤交通两种方式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发现,通勤交通出行距离与其距离市中心距离成正比,且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较高。非通勤交通出行距离主要与社区周围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成反比,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水平越高则出行距离越短。同时,居民出行距离越长,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越高;若社区周边设有大型购物娱乐设施可有效减少以购物和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出行距离。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城市人口、机动车保有量以及出行距离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出行总量迅速攀升,对城市交通安全、畅通、生活环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首先从城市交通复杂性、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和城市交通问题频发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然后以城市交通安全为切入点,从城市交通事故、城市交通违法和事故成因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最后,从道路及设施、交通宣传、交通执法、绿色交通出行和交通环境五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付一方 《综合运输》2023,(12):60-64+192
为了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城市轨道交通出行者决策行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准确性,缓解线路运营面临的高峰时段客流拥挤现象,从出行广义费用角度出发,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研究。综合考虑票价、出行时间、舒适度、准时性等因素,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广义费用计算模型;以北京地铁5号线为例,将广义费用作为出行阻抗引入客流分配之中,构建了基于广义费用的随机用户平衡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模型,并提出了嵌套Logit模型的迭代加权法用以求解模型;基于分配模型及算法,对不同票价和列车容量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广义费用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模型能够实现对轨道交通流量的有效预测,可对各类缓解高峰时段拥挤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辅助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相关决策。  相似文献   

6.
为监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供需矛盾及其时空差异化特征,引入时空消耗模型,分别以运输服务时空资源总量、出行需求时空资源占用量以及二者比值,计算了城市轨道交通供给能力、出行需求量和交通承载力。按照总体水平和均衡程度两个维度,选取轨道线网交通承载力、线网承载不均衡度和线网承载空间差异性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承载力评价指标,为更加精准地识别城市轨道交通出行需求与供给时空资源匹配关系提供支撑。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轨道线网供给能力总体高于出行需求量,全天轨道线网交通承载力位于高值区间,并呈现早晚高峰和午间小高峰的特征;线网承载力不均衡度显著偏高,轨道站间区段交通承载力差距悬殊,但在空间上总体呈现显著离散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规划设计为切入点,从地理位置选择、基础设施布局、车辆进出口设计、检修设备配置、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出发,提出一系列设计策略和原则,旨在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规划提供参考,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满足民众高效、安全、环保的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多数大城市仍存在用地功能布局欠佳、公交服务水平不高、方式调控措施不当、慢行交通环境较差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避免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加剧和蔓延,我国大城市应立足既有问题,综合考虑机动化、老龄化、绿色化、智慧化发展趋势,从加强用地交通融合、完善绿色交通体系、引导私人汽车出行、打造智慧交通系统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机动化交通快速发展、私人小汽车迈向普及、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以及能源越来越短缺的年代,寻找适合我国城市的交通发展模式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常州市武进城区通过开展慢行交通规划研究,探索适合武进特点的交通方式,围绕慢行交通提出若干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力求从人性化的角度为未来的慢行出行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升城市整体魅力。  相似文献   

10.
绿色出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实现出行"安全、畅通、高效、舒适、环保、节能",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交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绿色出行的概念、内涵、特征和实现途径等相关理论进行解读,确定绿色出行系统的主要构成;采用计划行为理论、交通需求管理理论等多视角,对影响和制约城市绿色出行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并研究提出围绕保障能力、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的绿色出行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1.
交通运输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通过提供有效的运输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基本需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对交通服务的供给改革、保障公民的交通权实现,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以政府主导提供的交通社会服务为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交通社会服务供给侧改革,旨在落实公民交通权,适应时代所需,优化全体公民基本出行需求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2.
带形城市发展期带状特征凸显,通过大量的参数类比得出,由单核向多核发展这一特殊发展期的交通特征:老核心区原有用地模式调整难,高峰时易发生交通拥堵;城市带向发展拉大了出行距离,居民的出行次数、出行距离和平均出行时间均会显著增加;新核心区发展初期,交通需求仍主要集中在老核心发展成熟区内;伴随新核心区发展,核心区之间的出行需求量快速增大,新老核心间轴向干道会集中大量交通,高峰时交通压力过大;新区发展逐步成熟后,新老核心区间联系会更密切,新核心内部出行增大。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出行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系统介绍了《青海交通便民出行服务系统》的建设背景,功能和特点,并根据相关交通信息化规划中对出行服务的相关要求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展望出行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交通与旅游的演进及融合历程,提出交通与旅游融合的三个阶段。在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及在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第三阶段的背景下,提出了以完善游客出行链为重点,构建"两网两体系"的旅游交通规划研究框架,并在呼伦贝尔-阿尔山综合交通规划中进行了应用。文章最后从规划理念、规划思路、规划方法、规划重点、规划内容等五个方面对新阶段的旅游交通规划应对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交通信息系统对安全驾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交通信息系统概述 在现代社会,城市道路经常发生交通拥挤。当对道路交通情况不了解,特别是在对某些道路可能拥挤、心存担忧的情况下,或在行驶过程中遇到事故引起的偶发性的交通拥挤,或发现前方交叉口车辆正大排长龙时,交通用户一定期望能够得到相关的交通信息,从而避开拥挤的路段或交叉口,找到一条理想的出行路线。交通信息系统正是这样的一套系统。通过向交通用户传播、发送一系列的信息,交通信息系统可以减少交通用户出行的不确定性和交通堵塞造成的延误,并使得交通用户更有能力把握和控制出行时间,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运输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分析了浦东国际机场旅客特征和陆侧交通出行特征,并重点阐述了旅客陆侧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机场旅客出行意愿调查分析,为浦东国际机场陆侧交通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科技在交通社会服务中的应用存在的需求问题,结合市场对科技在交通社会服务中应用的需求,提出了提升政府网站服务水平、提升网上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和提升交通产品大数据采集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科技在综合运输服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政府网站建设管理、完善网上出行信息服务、交通大数据服务等三个方面,本文评价了科技在综合运输服务中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市紫竹院路为例,对比紫竹院路潮汐车道实施前后的交通调查数据,论证了紫竹院路设置潮汐车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交通流量、交通出行效率和设施利用率三个方面分析潮汐车道的实施效果,以及其对周边路网流量分布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潮汐车道开通后,紫竹院路进城、出城方向的高峰小时交通量显著增加,行程车速大幅提高,单车道利用率随着断面交通流量增加趋向均衡,路段交通出行环境改善;紫竹院路周边主要平行道路的高峰小时流量基本保持不变,潮汐车道可能会引起更远范围路网交通流量的重新分布,以达到新的交通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日渐成熟,车牌自动识别系统,车牌识别数据包含了大量的牌照信息和出行时空信息。本文通过对上海市车牌识别数据,从时间维、空间维、车辆属性维、车辆使用特征维等多个维度对车牌识别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路网的交通构成,反映城市机动车的使用现状。该研究对于分析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提供了新的分析技术手段,辅助决策者合理地制定交通政策,引导交通结构和交通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