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在我国城市构建交通平静的概念,从完善城市居住区的道路设施、限制机动车的使用、公交优先、倡导骑自行车和步行出行、倡导绿色交通理念的角度探讨构建交通平静模式的方法策略。本文旨在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设施的建设和理念的推广在我国城市构建交通平静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浅谈昆明呈贡新区独有自然气候、地理优势及高铁和地铁投运后自行车交通发展的机遇.通过自行车在交通模式中的使用优势分析表明:①自行车便性、灵活性弥补新区地铁可达性,自行车换乘地铁高效融合其准时、舒适、便捷特性,并有效解决最后1km难题;②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空间加速新区多模式混合型社区发展,并扩大就业和经济活动空间;③新区高校聚集,大学生主力军将成为自行车文化复兴导火索,加速新区交通模式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及交通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了缓解这些问题及推动哈尔滨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绿色交通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了哈尔滨市交通发展状况基础上,主要从构建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自行车及步行慢行系统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哈尔滨市绿色交通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既承担交通、管线敷设等市政功能,又是城市居民最常使用的公共活动场所。长期以来以"车本位"为主的设计思想占据主导,忽视了公共活动空间,结果形成了以私人小汽车为主,公共汽车、自行车、步行的发展受到严重阻滞的局面,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本文在分析阿布扎比设计手册核心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道路空间设计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基于多元平衡需求导向的道路空间设计思路,并从安全性、用地、路权分配、空间、生态、景观、人性化和精细化7个方面对城市道路空间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基于上述分析对道路横断面设计进行了探讨,并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断面布置中的重要的交通要素进行分析,旨在为创建安全、便利、优美、生态、充满活力的街道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输》2012,(6):91-92
柏林年轻人出行,更倾向于步行、自行车以及公共交通出行,且德国年轻人的小汽车保有率正在下降。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人们意识到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出行能够改善环境;二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三是小汽车在德国已不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柏林的自行车出行是其成功的案例,柏林正通过自行车网络大规模扩展、公共私人空间自行车停车设施建设及加强沟通交流等措施成为自行车城市。同时配合中心区小汽车交通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停车管理,新的发动机技术和车辆概念(电动汽车)及小汽车租赁,以达到未来城市中小汽车的使用更少、更多样化及更理性。在道路空间再分配上倾向干非私人机动车交通。  相似文献   

6.
数字     
《综合运输》2009,(10):90-91
<正>6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表示,据统计,目前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仍是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一般占全方式出行的60%。但是,目前自行车出行比例正以年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优化街区路网结构的意见,本文分析住宅小区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街区制的理念以及可能会带来的交通变化,从交通角度提出应对措施。首先,建议应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其次,在规划小区中建议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布局理念、采用单向交通组织方式、精细化处理交叉口、加强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建设和规划优质公交;在已建小区逐步打开过程中,注重开放小区内道路的定位,打通交通微循环系统,以人为本精细化设计以及交通稳静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国外已有很多国家鼓励民众使用真正的绿色交通方式--步行和自行车,同时还大力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增强货运交通系统建设,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对于小汽车的限制措施除了停车收费、燃油税外还收取拥挤费,有些国家已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列举中国与欧洲城市在自行车交通规划定位、路网建设、交叉口改善、法规教育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从交通设施与政策层面分析中欧自行车交通现状的差异,并进一步指明我国未来自行车交通发展的挑战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总量削减:处理城市与交通关系的重要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围绕如何处理城市发展与交通发展的关系问题,指出"汽车交通总量削减"理念是从根本上解决交通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从优化城市功能规划、倡导"轨道交通+常规公交+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模式角度提出减少汽车交通需求的措施,并从差别化停车收费、合乘制、拥挤收费等方面列举国内外的抑制汽车交通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自行车在山地城市应用的可行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镇化、机动化水平的提高,"以车为本"的交通发展导向已经暴露出了诸多的弊端。为了有效缓解山地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分析了自行车在山地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从环境、交通、社会以及经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自行车交通在山地城市运用的可行性以及注意事项,从而促进山地城市自行车系统的良好发展,倡导山城市民拥有绿色低碳出行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国外典型城市自行车发展模式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哥本哈根、东京两个城市中不同的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从中得到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当前,城中村道路通行不畅、停车难、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等问题日益严峻“,短平快”治理需求不断被提出。针对城中村当前面临的主要交通问题和治理需求,提出道路分级标准和管控要求,以及相关交通设施设置方法,以期为城中村交通问题治理提供思路,实现对城中村道路空间的高效管理和对交通问题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4.
疏通微循环是改善城市交通的重要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疏通交通微循环在改善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分别从支路里的停车问题及改善思路、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微循环交通中的路权保障方法、利用微循环减轻主干道特别是交叉路口的交通压力三个主要方面展开论述,并指出疏通微循环系统应综合考虑其他非交通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未来交通在城市中用自行车代替小汽车出行的五大理由:1)节约空间自行车占用的空间比小汽车少,一辆小汽车在出行和停车时所需的空间大约是一辆自行车的6倍,而往往在高峰时段一辆小汽车里只有1-2个人,所以自行车单位面积的运载量是汽车的3-6倍,需要的停车面积少67%-85%。因此,自  相似文献   

16.
绿色交通是一种低污染且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这可以解决我国因私人汽车增加等原因所带来的交通拥堵、汽车排放尾气增加、资源短缺、城市能耗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和空气污染等问题。且该运输系统该运输系统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可以降低建设维护成本和促进社会公平。目前,我国绿色交通发展在持续进步,本文以舟山为例,从基础指标、交通工具和道路建设三个方面选取数据,并将熵权法和TOPSIS法结合对2016年至2018年舟山绿色交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舟山2017年绿色交通发展状况最优,其次是2018年。  相似文献   

17.
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人小汽车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交通拥挤,而交通拥挤正迅速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大城市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了优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缓解我国交通拥挤形势、实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国外城市小汽车发展背景态势,在结合我国城市自身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私人小汽车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密切联系是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根据与条件。本文从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规模的影响、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决定作用、主要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锁定效应等方面分析研究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形态的作用关系,以期对北京实现构建新的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目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从交通文化角度看荷兰绿色交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以荷兰1995年和2011年的自行车交通发展对比为主线,从交通文化的角度剖析荷兰绿色交通的特点,深入分析荷兰交通枢纽周边交通规划、路权分配以及自行车交通文化的形成,以期通过交通文化的阐释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缓解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受城市中心区用地限制,近年来各大学因自身发展需要纷纷在城市郊区兴建校区。然而,现有城市郊区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空间尺度过大、人车冲突隐患严重、校园缺乏活力等问题。慢行是大学校园内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对慢行系统的改善规划设计成为提升校园活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厦门、上海、昆明和天津等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对比国内外高校的校园规划实例,研究校园慢行规划的特殊性。以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为例,基于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查方法对慢行交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安全、便捷、舒适、活力的规划目标;将慢行交通设施与公共空间改造相结合,提出步行和自行车改善策略和方案,并对重点片区进行改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