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日本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世东 《综合运输》2009,(12):70-74
基于日本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特点分析,结合我国城市客运枢纽建设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铁路车站为核心,加强城市轨道衔接,打造综合性客运枢纽;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或协调机制,保障建设、管理运营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照空间、功能、时间等不同维度,界定了综合客运枢纽在规划、建设和运营等不同阶段一体化发展内涵。针对政府市场职能和中央地方事权划分,分析了省级交通部门推进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思路。并以重庆为例,在分析综合客运枢纽发展历程和发展形势基础上,提出了重庆交通部门推进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应聚焦于制定发展战略、完善规划体系和机制、确定重大项目清单、加强行业指导、完善投资政策、加强审批管理、优化协调机制和强化服务监管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综合客运枢纽是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宁波综合客运枢纽发展具备良好基础,但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较为滞后,在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问题突出。本文在总结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布局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提出了宁波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布局模式与具体方案,并以宁波南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为例,对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具有明显的协同化运营要求.本文针对面向协同化运营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问题,分析了铁路枢纽与集疏运体系的协同关系,提出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梳理了面向协同化运营的建设原则和推进策略,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面向协同运营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推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宁波市综合客运枢纽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阶段、建设型式及衔接模式,阐述了宁波市综合客运枢纽系统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布局规划,以完善综合客运枢纽功能,为国家枢纽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综合客运枢纽是实现多种轨道交通方式衔接换乘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为了找出影响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流线关键因素,合理布局枢纽换乘流线,采用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MATEL)与解释结构模型(ISM)融合方法,对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流线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DEMATEL方法研究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结合ISM模型建立影响因素之间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深入分析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流线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层次及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换乘组织有序度是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流线的根本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新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正在快速发展建设,站城融合综合开发模式下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是未来综合交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其功能布局具有交通隐形化、空间一体化、衔接无缝化、管理集中化、服务智能化等新特点。近年来,虽然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建成,但整体效率不高,各种交通方式由于条块分割等衔接不畅,枢纽功能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较为缺乏,不成系统。本文以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为例,结合项目特征分析其布局模式的选取,以交通需求预测为依据进行各功能模块的规模测算,考虑枢纽的复杂度、关联度并构建布局优化模型设计其布局方案,探讨站城融合新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功能布局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8.
交通流线设计是关系客运枢纽交通功能实现的关键问题。当前建筑与交通两个学科领域共同推进的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研究从不同学科视角分阶段进行,存在较为明显的"学科壁垒"现象。该现象的存在使得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中一些底层的基础性规律研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脱节,并导致我国客运枢纽在从单一运输方式客运站向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诸多工程设计实践中的困惑与运营实践中的问题。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研究中"学科壁垒"现象的揭示,有助于运用跨学科视角,推进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为我国综合客运枢纽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从既有客运枢纽布局方法出发,分析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规划层次枢纽的布局要求,探讨了省域层面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的重点和难点。以江苏省为例,围绕旅客出行无缝衔接的服务体系建设为目标,并以响应区域不同运输结点和不同层次客流需求特征为切入点,提出"客流分层、结点分级、枢纽分类"的布局方法,以及枢纽布局方案与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0.
李永晟  梁星灿 《综合运输》2023,(12):181-186
近年来,湖北省积极打造综合客运枢纽示范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缺乏针对综合客运枢纽城市的统筹规划,亟需建立全省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层级体系。从综合客运枢纽城市概念入手,划分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四个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层级,构建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层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节点重要度+系统聚类”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7个市州进行分层布局。最终形成湖北省“1+3+3+8”的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布局体系,用于指导后续全省综合客运枢纽港站布局,推动新时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进程的加快,与之相关的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通过分析高铁枢纽片区的客流构成,分别利用弹性系数法和四阶段法预测模型,构建客流规模预测体系。以阜宁南站综合客运枢纽为例,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从供需匹配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公路客运在中长途城际客运、农村客运发展,以及综合客运枢纽(公路客运站)、普通公路客运站建设运营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从需求角度,分析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传统公路班线客运、个性化定制客运,以及农村客运发展面临的主要需求形势;最后从供给角度,针对主要问题和需求形势,从公平与共享、效率与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了对"十三五"期公路客运运营组织及客运站点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营的综合客运枢纽数量超过了30个;已完成立项批复,处于设计、建设进程中的约100余个,我国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显著进展。高铁的开通、民航线路的拓展,让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越来越短。当初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客运专线通车之时,就有外媒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铁路的兴起发展、衰败与复苏,铁路客运枢纽设计理念由单纯的交通功能向交通与城市功能融合的方向发展,布局不断优化、功能相应叠加。通过国内外典型铁路客运枢纽案例的分析,回顾了国内国外铁路客运枢纽的发展沿革,总结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和功能变化;在此基础上,指出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发展演变的几个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客运需求变化、城市化进程、综合交通体系的变革、科技的发展都是客运枢纽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5.
吴海俊  赵慧  胡松 《综合运输》2012,(11):49-54
本文通过回顾北京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历程、建设情况,总结已建枢纽的特点,分析了枢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北京城市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作为综合运输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客运枢纽,也面临着站城融合趋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落实减量发展要求等新形势。在此背景下,本文系统梳理北京市枢纽发展历程,总结枢纽发展的现状,结合枢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从一体化开发理念应用和区域特征两个维度提出差异化发展思路建议,为促进北京市综合客运枢纽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公共客运一体化发展将有效支撑环珠江口湾区融合互动发展。在环珠江口湾区城际间交流日趋密切的背景下,分析了环珠江口湾区公共客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判了未来城市发展、出行特征、资源环境等对公共客运发展的要求,进而从公共客运服务网络构建、区域共享枢纽体系打造、公共客运一体化建设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环珠江口湾区公共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梁慧丽  隽志才 《综合运输》2015,(2):76-81,87
随着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客运场站基础设施的研究已成为城乡客运一体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不同形式的枢纽选址、运输枢纽场站选址算法、运输枢纽场站评价指标和客运枢纽场站布局方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述评;综述了客运枢纽场站选址研究的发展及该领域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该领域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归纳了综合客运枢纽综合开发的类别及目的,总结了目前我国综合客运枢纽综合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综合客运枢纽综合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京津冀城市群不同层次旅客需求,进行轨道交通网络的分层设计实现交通一体化,论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中两个直辖市北京、天津、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共13个城市的铁路客运枢纽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铁路客运枢纽类别划分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铁路客运枢纽划分的指标进行量化和对指标在2020年的数值进行预测,然后分别采用基于虚拟最劣解和灰色关联度的加权综合理想解法和基于立方群准则聚类法对京津冀城市群铁路客运枢纽进行类别划分,提出3个层次的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