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寿命长、平整度好,噪音小、抵抗自然因素能力强等优良品质,是适合现代交通特点的一种高级路面,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它来修筑城市道路、公路干线和高速公路的路面面层。我国石油资源丰富、国产沥青质量逐渐提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通量愈来愈大,修筑沥青混凝土路面日益增多,对其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为此公路及城  相似文献   

2.
沥青砂路面在我国公路上很少采用,在城市道路中仅在个别城市用于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封面层。我国对沥青砂的性质、使用性能、适用范围以及施工经验比较缺乏。科特迪瓦修筑沥青砂路面的实践及经验,对我国公路建设,尤其是在缺乏碎石材料地区的公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不同降温速率下两种应力吸收层对复合式路面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在水泥混凝土基层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修筑的复合式路面,可以克服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缺点,集两种路面结构的优点。但根据美国俄亥俄州交通厅对已建成CC-AC复合式路面的复合式病害调查结果显示,复合式路面易产生的病害为反射裂缝。国外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应力吸收层技术可以解决此问题。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复合式路面结构的三维模型,分别采用ISAC应力吸收层及低模量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两种应力吸收层,对不同初始温度复合式路面在不同降温速度下产生的温度应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低模量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在防止放射裂缝方面要优于ISAC应力吸收层。  相似文献   

4.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纵向配筋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向配筋是修筑CRCP的关键技术,也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主要问题.针对CRCP和CRC+AC复合式路面的结构特点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对现行规范中CRCP的纵向配筋方法进行了分析.运用传热学理论和有限元法,研究了CRC+AC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温度效应,计算和分析了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效应对CRC+AC复合式路面纵向配筋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规范中横向裂缝平均间距和缝隙平均宽度的计算公式不够科学和合理,对温度效应考虑也不够全面,与实际不符;建议目前仍按2002版规范为依据进行纵向配筋设计;CRC+AC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在不小于4 cm时能起到隔热作用,并对纵向配筋率可以起到折减作用;CRC+AC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0 cm时,纵向配筋率可减小0.06%.研究成果对CRCP和CRC+AC复合式路面的合理设计和推广应用有重大意义,也可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的重新修订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路面面层主要是承受行车的磨耗及水平力的剪切作用,而柔性面层如沥青混凝土已不能沿用过去的强度指标来衡量其好坏,应以多轴向负载的三轴剪切强度来衡量才是确切的。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国产沥青作为结合料的碎、砾石沥青混凝土在常温和高温时的抗剪强度,以及在高温时不同施荷速度时对它的影响。我们利用了这些强度指标修建了一些试验路,获得了初步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力学角度研究沥青混凝土模量的提高对于车辙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抵抗车辙危害新方法。从车辙产生的机理出发,分析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路面结构中面层模量对车辙产生的影响;利用试验方法分析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动稳定度和动态模量值,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路面结构力学性能并分析高模量下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通过试验研究发现,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动稳定度和动态模量值都有显著提高,有利于抵抗车辙产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路面承受最大剪应力的范围在路面结构的中面层,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提高路面结构中面层的弹性模量,可以有效地改善路面结构的受力状态,降低剪切应变的数值,抑制和减少沥青路面车辙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贫混凝土沥青路面受力在不同路面结构和材料参数下的状况,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面层厚度、面层模量、应力吸收层厚度、应力吸收层模量和裂缝宽度对贫混凝土基层沥青面层层底应力的影响。路面结构计算与分析表明:在贫混凝土基层-沥青面层复合式路面结构中,适当增加沥青面层厚度对防治反射裂缝十分有效,而通过提高沥青面层强度的方法来减少反射裂缝效果不明显;一定厚度和模量的应力吸收层能有效降低沥青面层底面应力水平;贫混凝土基层裂缝宽度对沥青面层底面受力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泥沥青混凝土路面是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型式。根据室内试验与修筑试验路段的实践,着重介绍了水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性能和施工方法,为提高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和抵抗永久变形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成猛  艾长发  李永明 《公路》2011,(11):35-39
为探讨黏层油合理用量及其对路面性能的影响机理,采用直剪试验、斜剪试验及小梁弯曲试验分别测定了不同黏层油用最的复合圆柱体试件的抗勇强度及复合小梁试件的抗弯拉应变.研究结果表明:(1)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层间喷洒黏层油,可以增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结构整体性,并且黏层油的喷洒量存在一个最佳值,在此最佳用量下,沥青混凝土面层层间黏结...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提出了贫混凝土基层+沥青碎石过渡层+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路面结构层,并铺筑试验路段,取得了关键性的技术数据,并进行经济性评价,为贫混凝土基层沥青面层典型路面结构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李静  程耀辉  陈超纲  孙东根  秦卫 《公路》2006,(8):197-200
我国二、三级公路一般采用半刚性基层和较薄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半刚性基层承载能力强,但是容易产生裂缝,并会逐渐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上形成反射裂缝。面层裂缝是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也是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二、三级公路面层较薄,反射裂缝更为严重。因此,研究半刚性基层的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防治方法,对于提高低等级公路路面使用性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介绍“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防治措施研究”科研项目的主要内容、观测结果和主要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合料燃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晓莉  姜汶泉  黄志义  吴珂 《公路》2007,(10):195-198
通过马歇尔试件燃烧试验和模型隧道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燃烧试验,分别对沥青混合料受火源直接影响以及高温环境中的炙烤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隧道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面层防火最小设计厚度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依据微分等效介质理论和试验测试确定结构设计材料参数,通过有限元法和路面结构层控制指标参数开展不同厚度、沥青混合料基灌注式半刚性复合材料组合设计计算,确定采用弹性模量为2 800 MPa的沥青混合料基灌注式半刚性复合材料为面层材料,沥青混合料基灌注式半刚性面层60m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0mm结构组合完全能满足轻型交通旧路罩面受力与变形要求。同时,经过实际工程应用证实,该沥青混合料基灌注式半刚性路面结构组合优于同类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检测沥青混凝土路面层间黏结强度及桥面防水层黏结强度,开发了可用于现场和室内试验用的拉拔仪和剪切仪.用该仪器对某城际快速干线在修筑过程中进行了106个试样的现场试验,不仅得到了该快速干线沥青混凝土路面层间黏结强度及桥面防水层黏结强度的分布规律,而且对施工质量起到了监控作用.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桥面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广州市番禺区迎宾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简要总结介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在设计、施工和管理特别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根据项目的经验,提出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城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行车舒适性和外观效果,国内正在逐渐实施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方法来改善其使用性能。该文结合苏州市某道路改建工程,针对旧路病害调查、弯沉测试、板块接缝防水处理、铺设土工格珊、道路扩宽处置及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等情况进行了探讨。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加铺沥青混凝土的方法来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离析率的沥青路面工程支付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路面修筑质量,基于沥青面层的离析现象与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提出将面层离析率作为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指标之一;通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提出沥青面层离析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在沥青混合料离析分类和离析对路面质量的影响程度的基础上,给出了沥青面层离析率的计算方法。借鉴国外先进工程管理理念和方法,论述了沥青路面工程验收采用激励式的工程支付调节方式的合理性;分析了费用调整(PA)的基本原理和过程,通过评估路面寿命与离析率的关系模型建立了基于离析率与支付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拒绝离析率水平(RSL)和付款因子(PF)的合理范围,提出了实施费用调整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宋守国  周清 《公路》1992,(11):31-33
根据1989年南京~扬州公路上铺筑丁苯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试验的成功经验,在205国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3cm丁苯橡胶沥青混凝土的试验路,获得良好效益。本文介绍试验路的设计施工及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9.
四川乐峨公路原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经多年营运,路面出现了断板、错台、脱空等多种病害。对该路面进行了改造,采用了“白+黑”设计方案,其中黑色面层采用4cm沥青马蹄脂SMA-3路面上面层+4cm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主要介绍SMA-13上面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  相似文献   

20.
刘立新 《公路》2006,(12):143-146
有关调查表明,我国诸多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沥青迁移现象。沥青迁移逐渐造成了沥青混合料沿路面厚度方向的离析,面层沥青富集而底层沥青贫集,面层空隙率降低而底层空隙率增大。底层空隙率增大又伴随着负压的产生与空隙的连通,即便面层混合料中只存在微观裂纹,水分也会被吸入底层从而产生水损害。沥青迁移的积累也可能造成路面油斑或油斑带。本文根据非线性粘弹性力学原理论述了沥青迁移的物理力学本质,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及减轻沥青迁移的材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