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建立有限元分析计算模型,分析了地基及填方路基的变形性状,以及模量变化对地基及填方路基沉降的影响,对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填方路基拓宽工程差异沉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采用无砂混凝土小桩处理的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建立有限元分析计算模型,分析了采用无砂混凝土小桩处理的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地基及填方路基的变形性状,以及桩长变化对地基及填方路基沉降的影响,对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凡 《公路》2006,(2):84-87
根据CFG桩复合地基工程特性,确定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原则,提出地基沉降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其在高速公路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沈国印  李修忠 《公路》2012,(9):9-14
对于高速公路拓宽工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拓宽后新老路基差异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加宽方式、加宽宽度、路堤高度、路堤模量、路基填料重度、土基模量、软土地基厚度等各种因素对地基及新老路基附加沉降的影响,对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高速公路拓宽后新老路基差异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加宽方式、加宽宽度、加宽高度、路基刚度、路基填料重度、土基模量、软土地基深度等各种因素对地基及新老路基附加沉降的影响,为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路基拓宽工程理论计算方法以及新老路基软基处理方法的概况入手,从已建老路工后沉降的观测,新路基复合地基的处理措施,新老路基整体性和抗裂能力3方面探讨了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路基拓宽关键技术及处理方法。根据实际工况条件,介绍了老路基拓宽关健技术的应用情况,为软土地基路基拓宽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中通过广佛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软基加固的设计方案分析,并依据实验取得的资料,重点介绍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基工艺在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中的应用,该技术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湿软地基填方路基在山区普遍存在。以湿软地基填方路基滑坡的某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依据勘察和监测资料,运用多种方法,分析该类型滑坡的成因机理,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山区高速公路填方路基建设有其特点和难点,修筑在斜坡湿软地基上的填方路基容易发生失稳和滑移。以晴兴高速公路某填方路基为例,分析斜坡湿软地基上填方路基滑坡的滑动机理,提出采用科学分区、综合处治措施对滑坡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0.
以在建某高速公路拓宽段地质资料为背景,通过通用有限元程序PLAXIS,对拓宽工程中新填路堤下卧土体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的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拓宽新路基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能较好地解决不均匀沉降问题,能避免路面结构性破坏.  相似文献   

11.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实测沉降表明,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基本为线性关系,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平方基本为正比关系,进而从理论上论证了两者的关系。两者的这种关系有利于将工后沉降法、沉降速率法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软土路基在施工期间若沉降量过大,会造成工程造价的大幅度增加。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该文从理论和实践等几个方面分析沉降差异的原因,并根据工程经验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北京地区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层位移的实测资料,并分析不同布置下双线盾构隧道引起的沉降特征,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工程为依托,分别在双线盾构区间隧道的平行段和交叠段设置分层沉降监测断面,研究盾构施工引起的不同深度处地层沉降规律。分析表明:北京典型地层不同深度的沉降槽曲线可用高斯分布来描述,沉降槽宽度随深度的增加不断减小;不同深度处,盾构到达监测断面前、超过监测断面1倍埋深距离、后期沉降这3部分大致各占总沉降的1/3;对于双线交叠盾构隧道,当先开挖下面的隧道再掘进上面的隧道时,沉降槽整体变深;北京典型地层条件下(地下水位以上),不同深度处沉降槽对应的地层损失率基本不变;施工中,盾构停机会使地层损失率和沉降量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公路改扩建项目建设水平,分析了路基差异沉降量的计算理论和主要原因,利用ANSYS15.0绘制数值模型,得到新老路基间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并探讨加宽高度、填料重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基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基本呈中间小两边大的"凸"形变化趋势,其最大值分别位于土路肩的边缘和新老路基结合位置;随着加宽高度和填料重度增加,加宽路基和地基土各监测点的沉降变形和新老路基间差异沉降也随之变大,且路基加宽高度从2 m至12 m,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提高129.3%,填料重度每提高5 kN/m3,新老路基差异沉降平均增加79.4%.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延伸,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填方路堤,为此,针对出现的高路堤,开展路堤沉降观测和沉降规律的研究就有其必要性。该文通过对实验的路基沉降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既可以对后期沉降进行预测,也可以总结不同土质路堤的沉降变形规律,据此可以指导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改进有关的施工工艺,直接为公路施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天津市某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110.6m×80.7m×6.0m预制装配整体式曝气池的沉降计算和实测结果,从沉降计算角度说明此种结构型式的可行性。该文介绍了在土质比较均匀、地基承载力不高但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经过准确计算沉降量,采取底板起拱措施,可以控制沉降差以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现场测试、室内土工试验及工后沉降监测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和数值分析,对强夯加固拓宽路基及降低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的效果进行研究,得到强夯后路基平均下沉0.245 m,地基土固结度达到57 %,其新老路基沉降量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既有隧道下的隧道施工引起的沉降日益受到比以往更多的关注。由于在这些基础设施(建筑地面,砌体地下隧道,管道和其他设施)下的隧道施工在过去几十年隧道施工对现有基础设施建设的损害已经产生。基于Mair的理论分析和确定在既有隧道下新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和地面体积损失之间关系。由方程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确定地面沉降。计算现有隧道因新隧道施工引起的最大沉降。通过使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提出因隧道施工导致现有隧道的沉降和地面体积损失的控制方法。在新隧道施工之前使用大管棚(LPS)增强技术,通过与不使用LPS增强技术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使用LPS增强技术对地面体积损失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LPS增强技术可以显著减少新隧道施工导致现有隧道的沉降,地面损失方法被证明是估计LPS增强效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邢波 《路基工程》2010,(2):186-188
追求"零沉降"理念,无砟轨道的铺设与运营对线下结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文中结合京津城际铁路的实际,提出了为满足列车高速运行条件的沉降控制标准,总结归纳了在路基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采用的沉降变形综合控制技术,并通过其沉降观测、评估进行验证,最终达到了满足高速列车安全、平稳、舒适的运行目标。  相似文献   

20.
越南河内-海防高速公路是越南在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为中越两国政府签订的“两廊一圈”宏伟规划的实施工程之一,它的建设将使越南的公路交通运输更加顺畅和快捷,对于促进越南的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越南河内-海防高速公路保时保量完工,必须开展河内-海防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规律研究,用于指导河内-海防高速公路的施工和控制工后沉降,确保路基的安全和稳定。选择河内-海防高速公路某标段典型路基段面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Logistic 模型和 Weibull模型对路基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各模型对该工程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的适用性,提出 Weibull模型的结果更符合实际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