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地震诱发边坡动力失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实地调研5·12大地震后汶川震区附近道路沿线的滑坡与崩塌灾害分布情况,对地震烈度、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影响边坡动力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经过统计表明,沿发震断层长轴方向的地质灾害点数目明显地比垂直于断层的短轴方向比较多;地震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该区域分布上以沿河流水系呈线状分布;地震引发的滑坡多集中在坡度2...  相似文献   

2.
对于山岭隧道而言,洞口段是整个隧道结构的咽喉部位,一旦其在地震中发生坍塌等震害,势必对隧道运营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对隧道洞口段的地震动力特性及抗减震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文献调研,对目前该问题的研究进展和已取得的成果作了详细分析,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美国北岭地震(Northbridge)、皮瑞塔地震,中国的汶川地震等调研资料表明伸缩缝处的破坏是桥梁的主要震害之一。采用隔震设计的桥梁其伸缩缝变形量不仅要根据温度变化计算,同时必须考虑由于相邻联桥之间的地形、几何线形(斜交)、刚度变化等因素,结合伸缩缝处在地震时出现的碰撞情况来设计变形量。使用隔震技术的桥梁如果仅从墩柱强度和延性出发而没有上部构造做相应配合,则其收效甚微。该文以乌鲁木齐绕城高速公路某桥作为背景,考虑地震情况下可能发生伸缩缝处的主梁碰撞效应,对与隔震技术配套使用的伸缩缝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和研究。通过对不同伸缩量的比较和不同地震强度等级下的计算,明确了伸缩缝的选择原则。研究了相邻跨周期比对地震中主梁碰撞的影响,同时对强震下桥梁结构的安全进行了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4.
汤建良 《中南公路工程》2013,(2):190-192,201
通过反应谱及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在衬砌刚度材料变化时的地震反应,采用3种工况分析,其计算结果与震害区公路隧道情况调研吻合,为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拟动力方法的地震条件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地震条件下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基于传统的滑楔体极限平衡理论,采用拟动力方法,得到了地震条件下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以及临界破裂角的解析解.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考虑了地震力、挡土墙后填土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挡土墙与后填土之间的摩擦角和粘聚力、挡土墙的倾角以及超载角等影响因素,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临界破裂角和地震主动土压力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不考虑土体放大系数和挡土墙后填土的粘聚力的影响时,临界破裂角小于Mononobe-Okabe方法计算出的破裂角;临界破裂角随着土体放大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地震主动土压力系数随着地震系数、挡土墙倾角或者超载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挡土墙后填土的内摩擦角或者土体放大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挡土墙与后填土之间的摩擦角的增大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岩质边坡动力破坏机制的基础上,实地调研5.12大地震后汶川震区道路沿线的边坡地质灾害分布,其边坡动力失稳主要受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沿发震断层长轴方向的地质灾害点数目明显比垂直于断层的短轴方向多;地震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该区域分布上以沿河流水系呈线状分布;地震引发的滑坡多集中在坡度20°~50°范围的边坡上,开始滑动的位置大多发育在边坡的中上部。此外,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关系也非常密切,距离发震断层越近,滑坡、崩塌出现的密度就越大;上盘区域内滑坡、崩塌的出现密度及震害程度都远远大于下盘区域,并存在明显的优势滑动效应;发震断层端部、错落、转折等尖端部位在错断过程中,能量释放最为强烈,这些部位的地质灾害发育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核安全级柴油发电机组,这种柴油发电机组应用于核电站应急备用电力系统。其最大特点是结构上强大的抗地震功能。在地震发生时或(和)地震后机组均能启动并满足对它的基本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刘林  邓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38-40,62,M0007
震荷载是大跨径斜拉桥的重要控制因素,在地震事件后需要快速评估,以确定损伤情况并给出需检查的薄弱环节。介绍了一种基于监测数据的斜拉桥地震事件安全评估策略。首先,对比监测到的和设计采用的地震加速度谱,初步确定地震的严重程度;然后,根据已建立的基准有限元模型,以监测地震荷载为输入进行时程有限元分析;最后通过比较理论和实际监测的结构响应,确认结构的震后性能。  相似文献   

9.
陈铭迪 《交通科技》2021,(3):13-15,31
为探究高烈度地区地震作用下铁路多跨简支梁桥的抗震性能,以西藏地区某铁路多跨简支梁桥为工程背景,建立该桥设置减隔震措施后的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探究设计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关键构件动力响应和关键截面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摩擦摆支座减隔震效果较好,在设计地震作用下,支座未脱空,支座反力满足设计要求;在罕遇地震作...  相似文献   

10.
张炤虎 《汽车生活》2008,(11):142-142
成都车展无疑是地震灾后的"第一大展",也是劫后余生的四川车市真实的期望。在我看来,2008年9月和11月的两大车展都应该称作灾后车展。成都车展无疑是地震灾后"第一大展",这是主办方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的原话,也是劫后余生的四川车市真实的盼望;广州车展恰好是在  相似文献   

11.
日本高速道路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日本高速道路桥梁抗震设计经过多次地震的洗礼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历程。特别是经历1995年兵库县南部地震后,日本道路协会两次修改抗震设计规范。规范中考虑了巨大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塑性变形能力,提出了延性抗震设计和性能抗震设计方法。这对我国完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以往地震后桥梁震害调查情况及连续刚构桥的施工特点,给出了施工期间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依据桥梁的抗震设防要求、施工特点以及结构性能,推断出地震发生的概率及其等级。针对施工期间地震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从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工期延误、环境影响四个方面进行了考虑。然后根据风险发生概率及其对应的损失确定风险级别,并做出相应的决策。最后,应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对北山连续刚构桥进行了施工期间地震风险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21,66(6):214-221
受九寨沟Ms7.0地震影响,地震直接触发和潜在的地质灾害已经频繁破坏或堵断公路,这种影响将长期存在,对游客前往景区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制约景区旅游业恢复和发展的重要"瓶颈"。以斜坡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对比分析地震前、后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各路段危险性,研究其对不同方向游客到达景区通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震前、后灾害点数量以及灾害点密度比均随易发性等级的提高逐渐增大,高易发区地震前、后分别为低易发区的9倍和27倍,符合地质灾害易发性等级划分原则;(2)因距离震中近、地震烈度高、地形陡峭,震后76%的灾害点和新增的高危险公里路段单元主要分布在路段6、7、8、9、10,震后成都方向、甘南方向至景区的路段组以及景区内部路段危险性大幅提高,会对游客到达景区通达性产生较大影响;(3)针对不同路段及路段组地震前、后危险性变化对景区客流的影响,提出了防、治、建等对策与建议,为震后九寨沟区域交通规划和旅游业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赵青 《公路交通科技》2010,27(12):99-104
针对一座4跨梁式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选取空间梁单元建立4种模型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并选取3条地震波,进一步对比分析了支座模型改变后连续梁桥和简支梁桥内力和位移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改变梁式桥支座模型,上部结构在桥台和梁端间伸缩缝处及相邻梁和桥墩间伸缩缝处相对位移的地震反应会明显变大,但桥墩内力和位移的地震反应明显减小,隔震效果显著;合理选择台梁间、墩梁处和相邻梁体间伸缩缝处限位弹簧装置的刚度可以有效地减小上部结构在地震中的相对位移,防止其发生梁端碰撞和落梁破坏。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汶川地震中板式橡胶支座简支梁桥地震响应出现的新特点,结合桥梁抗震规范中的最新规定,对地震序列作用下板式橡胶支座简支梁桥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考虑强地震序列后,板式橡胶支座在历次地震作用下的残余位移将得到累计,从而降低了桥梁后续的抗震及运营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朱宏伟  项琴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7):30-34,99
现场调查表明,锚杆支护能有效提高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通过采用拟静力法对汶川震区内锚杆支护边坡的地震稳定性进行验算后得知,边坡的动力安全系数随锚杆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利用FLAC3D分析了地震作用下锚杆支护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以及锚固参数对边坡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锚固措施能有效抑制坡表加速度的放大作用,地震后...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曾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中联重科迅速反应,在第一时间通过产品的GPS定位系统紧急寻找并火速集结玉树附近地  相似文献   

18.
以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为背景,阐述了规划目的,划定了规划范围,简要介绍了地震造成公路、水路受损情况,提出了重建规划思想和编制原则,确定了重建规划方案,并为规划实施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陡路堑边坡地震影响规律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震动力时程,采用动力有限元法,对高陡路堑边坡地震影响建立分析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讨论了高陡路堑边坡成层材料在耦合人工地震力和疏干后地下水 地震多场耦合作用下的响应特性,研究了地震动力强度、地下水、地基强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19,(11)
针对白鹤滩水电站黑水河大桥改造工程现场进行了地震安全评价。内容包括区域地震构造与区域地震构造背景研究;确定地震带和潜在震源区大小的分布函数;确定潜在震源区对场地基岩地震加速度峰值的贡献概率,给出不同超越概率的地震动加速度的峰值和反应谱;在拟合基岩谱后,得到了场地设计的地震动参数,设计并合成了地面运动的时程曲线。研究成果为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