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人值守线路所的安全、周边环境以及设备运行情况是铁路维护部门关注的重点。以刘家村线路所为例,设计了一个采用Zig Bee无线传感器和3G无线通信技术的安全监测系统,通过上位机实现远程接收环境数据、现场视频、报警信息和控制设备运行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安全是铁路系统保持稳步发展的基础,针对云南地区普速铁路安全隐患进行长期综合分析研究,运用高清智能球机、移动4G网络、物联网、视频分析等技术,实时、直观地传输铁路周边视频信息,及时发送侵入报警及现场设备状态,开展视频自动巡航监控和远程语音警示,对提高铁路周边安全管理,加强路外治安管控和自然灾害监控,消除行车安全事故隐患,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铁路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功能与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铁路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要求,提出铁路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功能、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结合铁路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通道现状,探讨改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传输通道条件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铁路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应用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铁路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设计的原则及系统应用的关键技术,结合铁路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通道现状,探讨了改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传输通道条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铁路综合视频数据的分转发服务需求,设计并实现了铁路综合视频分转发中间件。详细阐述了其总体架构、技术架构、功能架构、关键技术,以及实时监控、云台控制、历史回放、业务告警等功能。该中间件已在铁路线路安全环境管理平台上线运行,并在全国铁路范围内试用;试用结果表明,该中间件可提供高性能、大规模的视频数据管理服务,实现视频资源集成与共享,规范统一视频传输方式,对多条线路视频数据进行集中整合,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和带宽利用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视频人脸识别技术作为计算机视觉的技术分支逐步迈向成熟。在传统铁路安全防控保障中,应借助业内主流的视频人脸识别技术,将其有效融合到已建、在建和新建的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中。铁路大型枢纽客运站作为人流密集、环境复杂、安全态势严峻的典型场景,利用目前成熟的视频人脸识别技术手段,将在保障铁路运输系统安全的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研判等全流程中起到提质增效、事半功倍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铁路快速发展特别是高速铁路大量开通运营,对安全监控的需求越来越多,铁路线路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对视频监控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分析铁路监控摄像机的性能要求,并对国内外夜视产品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说明我国铁路监控专用夜视仪的特点及要求满足《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铁路信号机房设备人工巡检作业效率低、设备异常检测准确性难以保证、故障处理效率低、现场作业人员缺乏技术支持和安全控制等问题,文章设计了铁路信号机房智能巡检系统。系统由机房智能巡检设备、数据中心设备和维修终端设备构成;机房智能巡检设备采用轨道式巡检机器人,可依据巡检计划自动执行巡检作业,采集视频/图像和温度等监测数据并上传至数据中心设备;数据中心设备采用智能视频/图像分析技术,自动识别设备指示灯,据此判断设备是否出现异常;当检测到异常时,维修终端设备立即向调度员报警。在实现日常巡检作业无人化、达到减员增效目标的基础上,该系统借助巡检机器人的视频监控和语音通话功能,辅助信号维修人员进行远程故障检查,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远程指导,验证现场作业人员身份,监督其作业过程,增强信号机房现场作业安全管控。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铁路贷场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货场危险源,提出铁路货场安全管控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铁路贷场安全管控系统拥有先进的监控系统、数据处理中心及报警设备,组成多功能、全方位监控的数字处理系统,对贷场内的站台、车辆通道、货物装卸作业等进行传感成像、信号传输,实现对车站货场的远程实时监控,通过将监控数据的记录备查,对贷场内有危险的隐患发出报警预示,及时发现危险并加以解决,从而保障货场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多媒体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铁路现代化的发展及铁路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和无人值班的逐步实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日益得到重视和应用。本文针对铁路变电所的特点,论述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应具有的功能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媒体的铁路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方案,并对系统组成、配置及通道结构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样机系统表明,本方案技术先进、结构全理、通道适应性强,尤其适用于铁路变电所的视频监控。  相似文献   

11.
杭可 《铁道通信信号》2007,43(11):27-28
由于青藏线环境恶劣,人工进行铁路巡检工作极其艰难,借助先进的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来看护青藏铁路必不可少。青藏铁路全线建成视频监控系统后,将实现在全线的无缝视频覆盖,通过无缝视频系统实时观察列车的运行情况,查看铁路线路的环境状况以及车站等重点区域的实时图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铁路视频监控系统是铁路运输指挥、生产作业及治安防范的重要设施,同时也是铁路行车安全监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视频监控系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介绍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在不同运用环境中的不同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张燕 《中国铁路》2023,(4):124-129
铁路客站传统安防系统属于被动式防御,措施相对乏力。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像视频动态识别系统化被动为主动,采用人像视频动态识别技术对人群中重点人员进行主动识别、提前管控,更有效地实现“查缉追逃、反恐防暴、刑侦破案、治安管控、服务旅客”等功能。以某铁路客站人像视频动态识别系统设计为例,探讨人像视频动态识别技术的应用方案,为铁路客站安防系统优化设计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为保证铁路视频监控工程质量,避免低价竞争导致的劣质产品进入铁路市场,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发布设计时速200km及以上铁路区间线路视频监控设置有关补充标准的通知》(铁总建设[2016]18号)、QCR575—2017《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中关村轨道交通视频与安全产业技术联盟(简称联盟)编制的《铁路通用摄像机技术条件》,联盟组织了铁路通用摄像机的测评工作,通过测评向用户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线路视频监控系统作为高铁安全生产及治安防范中"技防"的有效手段之一,前端采集点的设置是否能满足各业务部门的监控需求尤为重要。根据既有高铁线路视频采集点设置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参考部分高铁线路特殊地段采集点设置的成功应用案例,结合现有铁路相关规范、标准,对高铁线路视频采集点设置方案进行研究,并结合京沪高铁标准示范线线路视频补强工程的方案,为以后高铁线路视频补强工程中采集点设置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铁路线路视频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铁路线路视频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压缩线路视频数据并生成用于回放定位的索引数据,专用的线路视频播放器利用索引数据可以方便地按照公里标进行搜索、定位播放线路视频文件.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17.
新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监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新建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针对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开发了一套由人员管控、围岩沉降自动监测报警和视频监控三个子系统组成的隧道安全监控信息系统,重点介绍该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特点。该系统提高了隧道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降低了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管控难度,提高了隧道安全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上海铁道科技》2012,(2):F0002-F0002,F0004
该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数字视频处理、无线数据传输、语音报警、光纤数据及视频通信、网络监控等技术,实现铁路道口列车接近预瞽、高清视频监控、智能化道口作业监控及远程视频监督指挥管理。系统适用于铁路有人看守道口、派人监护道口、平交道口等需对通过列车接近预瞽提示、视频图像道口作业监控和远程视频监督指挥管理的繁忙重要道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大城市已经将市域铁路规划和建设提上日程,其他诸多大城市也颇为关注。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等单位《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为市域铁路建设提供遵循,更加刺激市域铁路建设和发展。建设市域铁路地下段工程难度相较地铁更大,原因是市域铁路地下段线路埋深更深、车站规模更大、基坑挖深更深,城市穿越条件更复杂,所承受地下水土风险更加巨大。文章具体分析市域铁路地下段建设与运营可能存在的水土风险,从风险管控模式、监控技术及管控平台3方面提出应对建设期水土风险的控制对策,从巡查管理、立体感知和数据平台3方面提出应对运营期水土风险的控制对策,以期为市域铁路地下段建设与运营安全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与支撑。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分布式视频监控系统在铁路站前工程上的应用,解决当前铁路站前工程建设中施工安全管理智能化和应对突发性事件及时性不足的问题。利用网络视频监控技术、VPN技术,结合分布式架构技术,实现对分散的控制工程和重点工程进行统一监控、监管,提高面对突发性事件的及时应对能力。试运行结果证明了分布式视频监控系统在铁路站前工程实施的可行性,满足铁路站前施工安全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