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熊斌 《铁道货运》2014,(10):27-33
随着铁路网的扩充和经济的发展,阜阳北编组站承担的车流量快速增长,能力已经趋于饱和,相关线路扩能后,车站的作业量还将稳步增长,对阜阳北编组站改扩建十分迫切。针对阜阳北编组站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研究年度内的运量预测和车流分析,从车站的功能定位、运输组织分工和车流组织、站型选择、规模确定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阜阳北编组站改扩建宜采用方案Ⅱ,即新建上行系统采用三级四场、与既有下行系统形成三级八场站型布置。  相似文献   

2.
车流不均衡现象的表现形式日渐明显且复杂程度加深,对阜阳枢纽的影响波及面越来越大,加上阜阳北站的客观运输条件,编组站阶段性堵塞现象越来越严重.为适应不均衡车流的运输环境,确保阜阳枢纽的畅通,需要在运输组织上采取综合措施,快速消除不均衡运输的影响,实现运能效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编组站运输分析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功能、总体结构的基础上,以阜阳北编组站为例,介绍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其实现过程.编组站运输分析自动生成系统的应用,可减轻人员劳动强度,为车站行车和调度人员提供准确的车流信息,从而提高运输组织水平.  相似文献   

4.
分别从既有站概况、车站改扩建工程、车站作业量3个方面阐述阜阳北编组站改扩建方案概况,为了降低对正常运输的干扰、减少过渡工程,根据施工过渡方案的设计原则,结合阜阳北站的运输生产需求、衔接各线车流径路情况,提出阜阳北编组站扩能改造的施工过渡方案,按照4个阶段对新建上行系统各衔接线路进行改建,并且分场逐步实施,进一步对应各阶段提出相应的运输组织方案,为类似大型站场的改扩建工程施工过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武汉北编组站主要技术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北编组站衔接京广、汉丹、麻武线,是目前既有和在建的亚洲规模最大编组站。结合车流特征,通过对编组站正线位置、车场轴线设置、直通车增减轴方式、折角车流处理等主要方案作了深入探讨,在吸取传统编组站站型优点和精华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进和创新,以适应新时期不断优化的运输组织,同时达到降低工程造价、节省用地等目标。  相似文献   

6.
阜阳北编组站扩能改造工程将原三级四场规模的站场扩大至三级八场并同步配套生产设备、生活设施及既有下行解编系统整治工程。通过对阜阳北站既有站区供配电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基于阜阳北编组站扩容改造后的全站负荷计算,依据"尽量利旧"原则,从供电系统、一级配电系统及低压配电系统全面探讨编组站改扩建工程中电力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原则,并在35/10 kV变配电所低压侧无功补偿中引入电缆充电功率与传统容性无功功率补偿结合的无功平衡方案,以加强对编组站用电负荷功率因数的控制。通过对阜阳北编组站改扩建工程中电力供配电设计流程进行归纳和整理,以探讨形成流程化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7.
阜阳北站是我国铁路网中重要的路网性编组站,为适应不断增长的货运需求,在该站已完成"三级八场"硬件扩能改造的基础上,针对阜阳北站存在的机车交路较长、机车与车流不匹配、折角车流转场困难、存在违编车流等问题,分析提出提升阜阳北站作业能力对策,即:优化运行图结构,调整车流径路,重新划定分界口,调整机班值乘交路,优化站场输送折角车流,加强违编车流管理等,进一步提高阜阳北站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深入分析编组站折角车流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车站能力和作业时间的影响,提出通过调整车场分工、优化相邻编组站车流组织、优化折角车流在站内的组织、组织好列车反接和反发、减少编组站折角车流的数量,来降低车站的重复改编作业,从而提高车站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介绍利用备份管理软件建立的铁路编组站核心数据库备份系统.该系统已在阜阳北编组站试运行,实现了数据的完全备份,使编组站的运输生产有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0.
编组站是车流调整的主要节点,编组站的组织水平直接影响路网车流分布。通过对徐州北站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分析当前编组站运输组织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阜阳铁路枢纽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境内,地处欧亚大陆桥东段,华东铁路二通道的起始点,国家南北大干线京九铁路中枢,是商阜、青阜、阜淮、漯阜(地方铁路)及阜九等五个方向的线路引入而形成的铁路枢纽。与相邻的天津、徐州、郑州、芜湖、南昌、武汉等枢纽,连成辐射网络,并处于中心位置,对各方向车流的集散,起着重要的组织和调节作用。特别是阜阳北编组站,不仅是京九铁路南北大干线的主要截流点,而且承担了分流京沪、京广两大干线日趋饱和的客货运输和解编作  相似文献   

12.
铁路双向编组站处理折角车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双向编组站折角车流产生原因,以及对编组站能力和运输组织的影响,总结双向编组站处理折角车的6种设计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对于双向编组站,在折角车流大、衔接方向多且处理复杂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组合设计,以灵活解决双向编组站的折角车问题,提高双向编组站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分析阜阳北编组站驼峰溜放车辆途停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车辆途停的对策,介绍了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秦飞 《铁道运营技术》2010,16(3):14-15,19
以典型的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为对象,从运输组织和编组站线路场别的合理设置两方面着手,提出了减少折角车流的有效措施,其中重点是提出创新的菱形交换场,以达到减少折角车流,编组站车流畅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合肥东编组站是华东路网重要的编组站之一,衔接华东二通道、宁西线、合九线等重要路网干线。随着路网的扩充和经济的发展,合肥东编组站承担的车流量快速增长,既有场站能力已趋于饱和;相关线路扩能后,车站的作业量还将稳步增长,迫切需要对合肥东编组站进行改扩建。通过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剖析,结合研究年度内的运量预测和车流分析,从车站的功能定位、运输组织分工和车流组织、站型选择、规模确定、进出站线路布置等方面,对合肥东编组站改扩建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宣宏 《中国铁路》2004,(4):41-42,46
阜阳北站现有通过及改编能力限制了华东二通道的进一步分流.文章通过对阜阳北站运输组织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从车流预测、车流调整、作业组织等方面提出改善对策,从而达到优化运输组织,扩大华东二通道运输能力并实现进一步分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铁路运输组织的新形势,编组站在车场布局及调速系统的设计上应有新的突破。提出通过对编组站进行改造,使之能适应接发长大重载货物列车、增加解编能力及加强对路网车流的调节能力。同时提出编组站调速系统配置的新设想,以满足铁路车流组织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谢飞 《铁道运营技术》2012,(4):56-57,60
研究了铁路枢纽内货运站对编组站的影响,并对货运集中化进行了介绍,提出了货运集中化后,在枢纽内通过优化小运转列车开行、减小编组站车流到达的不均衡性和协助编组站改编难解难编车流等措施,以缓解编组站能力紧张状况,使编组站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贵阳南编组站扩建工程是全路最复杂的编组站扩建项目之一,机务设备在编组站内的布局直接影响编组站总图布置、机车走行路径和距离,对编组站快速有效组织运输起很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贵阳南编组站车流组织、机车作业流程和既有机务设备的研究,目的是找出编组站扩建工程中机务设备布局和工程实施的合理方案.研究结论:检修利用既有机务段,运用采用分设方案,即新建贵阳南派驻机车折返段、改建既有贵阳机务段.该方案充分利用了既有机务设备,机车作业流程顺畅、走行距离短、节省运营费、施工过渡工程实施性好、并预留了远期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阜阳北、向塘西编组站的技术特点,总结了运用中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