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丈夫对摩托车的钟爱有些年了,自从我们结婚后,每到星期天,丈夫逛的不是超市、商场,而是摩托车市场,家里的书柜中放的大多也是摩托车杂志。有了女儿后,我以为能把他拴住了,没想到却一点也没减少他的看车欲望,他常常是把孩子往父母家一放就向摩托车市场跑,弄得我哭笑不得。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丈夫买车的欲望一直没能实现,他依然买书、看车,有时甚至还要骑单车跑到几十里外的省城去看。看到他这样爱车,我便说:"如果摩托车对你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就买一辆放在家里看得了,省得成天神经质。"也许我的话对他有所刺激,他说:"等我高级工考试过关后一定买一辆,省得你整天唠叨。"我以为他在说气话,也没太在意,没想到2005年国庆节后的一个星期天,我  相似文献   

2.
看车     
周易 《摩托车信息》2005,(10):50-51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车迷,但我实实在在喜欢摩托车,尤其是看车,已成一大嗜好.平平淡淡的两轮车,我从来不看.我看的是有品位、内在外观俱佳、科技含量极高的摩托车.  相似文献   

3.
《摩托车》2004,(6)
我是一个摩托车爱好者。我想讲一个故事,当然是我身边发生过的真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一个同窗好友,也是我的知己。他家里很有钱,只有他一个孩子,所以他的生活总是令我们向往。那年222国道刚刚建成通车,他家里给他买了一辆GSl25型摩托车。很快,他就掌握了一些基本车技,经常在  相似文献   

4.
王赟 《摩托车》2004,(9):22-23
某日,我去书店买摄影杂志,无意间看到了《摩托车》,顿时脑中一个闪念:对呀,汽车买不起,咱可以买摩托车呀。摩托车机动灵活,有些车去不了的地方摩托车也可以去成,且摩托车维护、停放都十分简单方便,嘿!这念头一旦产生,就一发而不可收。我拿着新买的《摩托车》杂志兴冲冲地回家,我迅速地投入到了购车的行动当中。对摄影我是内行,但对摩托车我却是个十足的外行了,我从一个爱好摩托车的朋友那里借来了他所有的《摩托车》杂志,开始细细地研究,看不明白就打电话问朋友,并且把逛街去摄影器材店的习惯改为去摩托车行看车,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原来摩托车上还有这么多门道,有其自己的全国车迷俱乐部,有其独特的摩托车文化,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化油器的浮子,什么是怠速,什么是气门间隙……  相似文献   

5.
难舍难分     
宋发远 《摩托车》2005,(2):30-30
笔者酷爱摩托车,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接触摩托车,尽管那时所见的摩托车都是一跑一"留"烟(就是现在的二冲程摩托车),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就暗下决心,长大后我也要拥有一辆人见人爱的摩托车。正是这份决心,注定了我将与摩托车结下不解的情缘。从小学到中专毕业,从课堂到社会,从工作到生活,摩托车已成为我魂牵梦萦的两轮"情人"。 参加工作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朋友家里第一次看到了《摩托车》杂志。我为书中精彩的内容所深深吸引,深入浅出、实用通  相似文献   

6.
感受珠海     
如果你也喜欢摩托车的话,相信你对GP摩托车比赛和WSB摩托车比赛等赛事并不会陌生。那些身穿各色战衣的车手成为无数热血青年的偶像,我每次看车赛都会为之热血澎湃,想像着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在轰鸣的发动机声中,骑上梦想的战车,凤驰电掣地在赛场上感受速度带给我的无限遐想。我想,有机会我也要到真正的赛道上跑一跑,在那里可以把有人横穿马路、自行车乱窜、出租车违章调头等顾虑统统抛开,将油门全开,让自己关于摩托车的所有梦想在发动机的轰鸣中一起飞扬。刚好这几天工作比较轻松,于是约上好友"佳能大炮"  相似文献   

7.
多年以来一直在寻觅能令自己满意的摩托车。当我见到“巡鹰”时,我不仅为之怦然心动,等看了有关她的说明与介绍,我更是不愿移动脚步,一个上午就在看车和咨询中度过了。对一个工薪族来说,拥有她也许太奢侈,但我实在抵挡不住她的诱惑,理智的长堤在她面前轰然坍塌。当天下午,我就用1.75万元把他娶回了家,闪电般地完成了我的“婚姻”。我永远记住了这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日子——2001年6月6号。  相似文献   

8.
叶平 《摩托车信息》2006,(23):50-50
比起看球赛,看车赛的机会实在少的可怜.我说的是摩托车赛事。于其少,也便新鲜,看起来更能提精神。  相似文献   

9.
儿时的我对摩托车说不上是喜欢,只是很好奇,对于当时还处于童年的我而言,摩托车就是个庞然大物,它只有两个轮子却能带着人飞驰,让我觉得很神奇。那时由于人们都穷,能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都算得上是一件稀罕物,所以借给别人还要看情面才行。而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摩托车却从来就没有人借,一方面是会骑的人不多,另外由于那东西贵,谁也不好意思张口。村里骑摩托车的人只有顺喜叔,他是个照相的,脖子上老挂着一部不知什么牌子的相机。那时照相的人也不多,通常都是办什么证件时才照两张,再有就是学生毕业时照毕业相。每次看到他到学校照相时,一见他走开,我们几个小孩子就凑上去看他的摩托车,东摸摸、西瞅瞅,胆大的甚至爬上座位摁几下喇叭,嘀嘀声回响在校园,很是神气。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性格外向、开朗、活泼,带有三分野性的女人."爱"上摩托车是因为我的男人,是摩托车成就了我与他的夫妻情缘,是他对摩托车的痴迷感染了我,使我也"爱"上了摩托车,但也是他对摩托车的痴迷使我常常会被酸酸、苦苦的感觉笼罩着,使我觉得他对摩托的痴迷超过了他对我的爱恋,车友们经常开玩笑说:"在他心里我永远都是第二位,摩托车永远是第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她只想有个温馨的家,有个疼她爱她的男人,更希望她的男人会对家有责任心.在女人的世界里这些似乎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在男人的世界里这些似乎很难,尤其是我的男人.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性格外向、开朗、活泼,带有三分野性的女人."爱"上摩托车是因为我的男人,是摩托车成就了我与他的夫妻情缘,是他对摩托车的痴迷感染了我,使我也"爱"上了摩托车,但也是他对摩托车的痴迷使我常常会被酸酸、苦苦的感觉笼罩着,使我觉得他对摩托的痴迷超过了他对我的爱恋,车友们经常开玩笑说:"在他心里我永远都是第二位,摩托车永远是第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她只想有个温馨的家,有个疼她爱她的男人,更希望她的男人会对家有责任心.在女人的世界里这些似乎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在男人的世界里这些似乎很难,尤其是我的男人.  相似文献   

12.
万凯 《摩托车信息》2003,(11):37-37
我出生在江西省樟树市,就是被外界称为"药都"的小城。小时候就喜欢看着那冒着蓝烟的"铁家伙"飞奔,听大人们讲那就是我国重庆生产的名牌嘉陵摩托车,自此"嘉陵"在我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初中毕业后,由于没在考上高中只有呆在家里。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三舅开了一家摩托  相似文献   

13.
阿哲在路上     
正张哲,80后,北京市人,在外企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痴迷摩托车,酷爱在路上。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个平常的夏日午后,童年的我正在大杂院里专心听爷爷讲故事,忽然听到从外面胡同里传来了"突突突"的声音,我便急忙跑到院外一探究竟。原来是老叔骑了一辆崭新的黑色嘉陵90(也许是70)摩托车来看望爷爷。看我围着摩托车前后左右地打量,问东问西,老叔说:"要不我带你兜一圈儿吧!"那时我还太小,老叔把我抱上车,坐在他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日子,一个远在边疆的朋友打来电话说,他突然对摩托车发生了极大兴趣,要我帮他推荐几本首读刊物。蓦然,“老朋友”——《摩托车信息》马上跃入我的脑海:“那你就看《摩托车信息》吧!”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本杂志怎么样?”朋友问。“看后你就知道了,请相信我。”是的,《摩托车信息》到底好在哪里呢?这不禁使我想起  相似文献   

15.
某日晚7点15分,市民汤伦祥将一辆价值2.8万元的日本产铃木GN250型黑色摩托车存放于马鞍山市电影公司下属电影院华园门前的存车处,同时向看车人汪为道交纳存车费1元,并约定当晚11点之前取车。10点15分,汤伦祥前来取车时,发现所存的摩托车遗失,看车人汪为道及其妻均不在存车处。因索赔产生纠纷,汤伦祥向马鞍山市花山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审理后认为:汤伦祥已向看车人汪为道交纳了1元管理费,汤伦祥与看车人的口头寄存合同即告成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摄影发烧友,也是一个摩托车运动的爱好者,工作之余,经常骑着我的爱驹出去旅游,摩托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拥有摩托车的我对于能给予我摩托车带来安全感的"防盗器"有着特殊的情结!结婚那年,家里人买一台铃木GS125摩托车送给我们。我对这台车非常爱惜,除了作常规保养之外,还加装了防盗器和一把上好的防盗锁。心里才稍有点安全感。因我家住在六楼,摩托车经常停在一楼,所以在家吃饭都经常从阳台上探出头看一下爱车是否还在,连吃饭也不放心。  相似文献   

17.
付军 《驾驶园》2004,(10):10-11
我和崔浩是在一个酒店打工时认识的.崔浩有一辆五洋本田125的摩托车,他特别喜欢晚上带着我兜风,他骑摩托车时样子很帅,还敢双手离把向前中好远,常把我吓得大叫而他却得意地哈哈大笑.我坐他摩托车最惊险的一次我到现在都忘不了,那是他朋友买了一台高赛还没上牌照,他借来骑着玩,他带着我在一条新建的马路上狂飙,我只觉得耳边风声呼呼做响,我吓得要死,让他慢点,他却说这么好的摩托车就是为了勇敢的男人设计的,我们正在飞车,身后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我回头一看,见两个警察骑着摩托车闪着警灯追了过来,边追边用喇叭喊话:"前面的摩托车停下来!前面的摩托车停下来!"  相似文献   

18.
修车拾得     
曹邦利 《摩托车》2003,(11):38-38
我是“中国的底特律”——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制动公司的一名钳工,平日里,除了努力工作外,还刻苦钻研专业理论,也是一个七八成的摩托车迷,也想借《摩托车》杂志说说我的修车拾得。 一日晚饭后,我正欣赏着近期的《摩托车》杂志,突然被一朋友电话唤去,原来他修理的一辆建设150太子车磁电机拆不下来,但车主第二天一早就要来提车,时间非常紧迫。我认真地看了看车子,发现磁电机中间有一  相似文献   

19.
胡尚文:湖北荆州人,身高1.83米,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国家公务员,双鱼座,雅号"侠客"。80后的"侠客"喜欢动手动脑,孩提时没少把家里的收音机、录音机等家电弄坏,为此挨了老爸的不少板子。1998年的某天,在放学路上,他被书店里一本印刷精美的摩托车杂志所吸引,不为别的,只为书中的摩托车跟平时城里跑的摩托车完全迥异。  相似文献   

20.
博士信箱     
肥肥博士: 您好!我是一名摩托车迷,也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每期必看,我很喜欢"博士信箱"这个栏目,也是第一次给您写信求教。我于2001年4月购买了一辆天津本田摩托车有限公司1999年3月生产的天虹TH100-A摩托车(黑色太子型),车架号LTMPC-GLOXXA007489,发动机号 TH150FM9005638,现已行驶 9300km。该车外观靓丽、骑乘平稳舒适、加速有力、油耗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