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面对当前城际铁路建设项目分析客运量准确、高效的要求,系统介绍了手机移动话单数据的内容,分析了将其应用在客运量分析方面与传统铁路客流量预测方法相比的优势。研究了将移动话单数据应用于城际铁路客流量分析工作的实施步骤以及具体方法与模型。总结了国内外目前利用手机话单数据进行交通调查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对这种技术实施大规模应用的瓶颈。研究表明,利用手机移动话单数据分析城际铁路客运量的思路可行,实施过程中不再需要高成本的 OD 调查数据支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港口铁路线路检查整治常态化,确保行车安全,研发一套基于无线实时传输的港口铁路线路动静态远程检控系统。通过GPRS,3G或4G无线信号,实时收集并存储晃车仪动态检测数据和智能轨检仪静态测量数据,对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后再同时分级下发至各单位各部门,从而实现对港口铁路线路的实时监控,缩减铁路线路的检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务检、养、修、管的信息化程度,实现对作业人员及作业过程的全程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于劭鹏 《港口科技》2013,(12):20-22
为了提高港口铁路的安全保障和管理水平,采用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港口铁路管理信息系统(TMIS).介绍港口铁路信息化前港口铁路调车作业管理情况.分析信息化在港口铁路调车作业中的作用.着重介绍港口铁路调车作业信息化的实施.信息化为港口铁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证.  相似文献   

4.
为突破信息化发展瓶颈,打破信息化孤岛。近年来,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开展了标准化航标信息化系统研究,形成了系列标准,建设了标准化信息系统,完成了各类数据的融合应用,实现了航标信息化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典型内河航道的特点与信息化现状,从航道信息化发展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明确了内河航道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构架,并系统梳理了航道要素信息采集、航道数据资源管理与更新、航道信息技术服务与应用等信息化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船舶领域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的提高,船载信息化设备产生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如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电子海图系统等,船舶航行数据中包含大量的潜在价值信息,对船舶航行数据进行挖掘能够获取船舶航迹特征,对于海事监管、航行交通管理等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船舶航行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云计算平台能够处理海量的船舶航行数据,并通过服务架构和数据库技术,将船舶的航行数据进行可靠的存储和备份。本文重点介绍云计算技术的核心内容、船舶航行数据存储系统的构成、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的软件开发关键环节,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及早、准确地发现铁路设施的事故隐患,提高铁路设施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设计开发了港口铁路设施动态管理系统。该系统使用简单、界面友好,处理基础数据的能力强,为铁路设施管理工作迈向科学化、正规化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水中目标及其背景(海洋环境)特性数据是水下战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数据,而水下战场信息化建设对于全军信息化建设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水中目标特性和海洋环境特性数据的内涵;分析了水中目标特性和海洋环境特性数据的重要性;分析了水中目标特性和海洋环境特性数据的国内外应用现状;给出了水中目标及其背景特性数据在水下战场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航道、智能航道建设步伐加快,以及航道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些都对长江中游航道办公信息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广大干部职工信息化办公能力设定了新的标准。本文根据中游航道单位对内网办公设备的摸底调查结果和深化办公信息应用的专题会议精神,阐述了本单位深入推进办公信息化应用目的和意义,介绍了当前内网办公设备、环境的现状、不足,表明了办公信息化系统应用的重要性,提出了深入推进长江中游航道办公信息应用的方法、举措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益,厦门港东渡分公司开发EAM系统,并投入应用。介绍EAM系统建立的目标、管理思想、运行模式和主要内务流程。分析EAM系统的价值和应用成果。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和动态管理,使设备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自动识别技术(AEI,Automatic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介绍了RFID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在集疏港中的应用。该项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王强  蔡烯 《中国航海》1998,(1):15-22
本文主要讨论确定性船舶避碰自动化系统中的操纵性辨识部分。叙述了如何根据ARPA雷达输入的来船回波等信息,经雷达目标综合辨识系统,识别出来船的类型和船长。随后进入船舶尺度计算模块和船舶航海性能数据库,估算出部分船舶性能数据,随后进入操纵性计算模块,即可辨识出描述来船操纵性能的一阶线性响应方程或二阶非线性响应方程及速度方程。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atistics and economics of railway safety in Great Brita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gether with some results for Finland and Japan. In these countries railway safety has improved over recent decades. That finding applies both to train accidents and to personal accidents such as persons struck by trains. Fatal train collisions and derailments command most attention even though they are infrequent and account for only a small minority of railway fatalities. Great Britain, the EU and the USA formally espouse conventional cost benefit analysis for the appraisal of railway safety measures, using the same valu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sualties as are used in road safety appraisal. However there are often strong institutional, legal and political pressures towards adopting railway safety measures with safety benefit: cost ratios well below 1. The best-documented examples of this are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systems, which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Apart from trespassers, the largest group of railway fatalities occur at level crossings, which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Level crossing safety measures would seem to be an appropriate subject for cost benefit analysis, but there are few case-studies in the literature.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the railways in many countries have been privatised or deregulated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ir economic performance. Such chang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affect safety. The paper reviews evidence of the effects on safety of railway restructuring in Great Brita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 and finds no evidence that safety deteriorated.  相似文献   

14.
基于嵌入式服务器的多模航行信息接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服务器的多模航行信息接收系统,具有自动接收船舶识别信息、航行告警信息和气象传真信息的功能,同时具备了通过多功能显示器和热敏打印装置进行集中显示和图像打印的功能。文中给出了系统硬件组态及相应软件设计流程,测试和试用结果显示系统具有极高可靠性和实用性,具有很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毛洪辉 《水运工程》2011,(11):48-51
码头集装箱的进出车辆登记,传统采用人工记录方式,效率低。为了提高码头的运转效率,重要的是减少车辆的登记时间。笔者设计的集装箱箱号自动识别系统,基于轴线扫描和垂直投影的箱号定位,有效地去除了干扰信息,获取准确的箱号位置;同时采用将灰度投影字符分割法和欧式距离字符识别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识别效果;采用摄像头拍摄车辆图像,利用监控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识别出集装箱箱号,录入数据库,并做决策,控制闸口设备的操作。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录入进出闸口的集装箱箱号,车辆进出闸口无需停车,提高了码头运转效率,减少了塞车机会,并解决了采用射频(RFID)识别系统成本高、难统一标准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煤炭码头的翻车机给料系统由于存在非线性、纯滞后以及煤种的比重差异等原因,很难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故一直采用手动给料方式。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通过输入输出的周期采样,建立以放大倍数为变量的动态数学模型,并通过Smith预估器补偿,实现全自动给料控制。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二维码实现中间产品信息的索引,采用交互式多模型(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 IMM)卡尔曼滤波法优化的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 TOF)定位算法,实现中间产品的位置跟踪。根据船舶车间的标识定位需求,研发船舶中间产品标识定位系统,对船舶中间产品的加工工序、基本信息、位置信息等进行跟踪,为船厂备料套料、物流运输、加工监控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船舶设备信息识别问题,提出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识别船舶设备种类信息。根据船舶设备特点进行图像预处理和图像样本标记,建立卷积神经网络。经训练得到可用于船舶设备信息识别的模型。对模型进行评估,调整网络结构和训练参数,得到准确率达到期望值的船舶设备信息识别模型。经预测和优化得到基于深度学习的船舶设备信息智能化识别模型,可实现船舶设备仓储管理智能化,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港口铁路系统的列车运输能力和信号设备的安全性,在黄骅港港区铁路扩容工程中,港区站采用计算机联锁系统取代传统的电气集中联锁系统,在区间采用先进的移频自动闭塞系统,并在港区站采用微机监测系统进一步提高了信号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改善与优化港区站场信号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港口铁路区间双线同时同向运行通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铁路运输具有运价低,速度快,安全性高的优势。以宁波北仑港口铁路为例,将单线铁路建设为复线铁路,实现铁路区间双线自动闭塞运行,以提高运输效率。由于港口货物近年资源性物资比重大,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运输方向不平衡性问题,应采取铁路双线同时同向运行可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且铁路信号设备可保证同时同向运输安全要求。经综合分析,港口铁路区间双线同时同向运输可提高海铁联运能力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