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铁路信号电缆接地端统一接综合贯通地线,信号电缆双端接地时金属护套电流成为回流的又一通路,外皮电流成为对信号电缆芯线新的干扰源。结合高速铁路特点,运用电磁耦合理论深入计算和分析贯通地线和信号电缆芯线间的感应耦合参量、信号电缆外皮和芯线间的互感等,比较分析信号电缆单端接地和双端接地的结果,对目前高速铁路联调联试中讨论较多的单、双端接地方式对芯线的干扰问题,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首先介绍了高速铁路综合接地技术的提出和定义;随后介绍综合接地系统构成、技术优势和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最后介绍综合接地系统在高速铁路静态、动态验收中应进行的检测内容。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系统连接结构极为复杂,接地工程隐蔽,接地系统特性直接关系到隧道内电气设备运行安全。为研究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特性,对高速铁路Ⅰ、Ⅱ级围岩隧道和Ⅲ~Ⅴ级围岩隧道综合接地系统建立仿真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两类隧道综合接地系统在不同土壤电阻率和不同隧道长度时的接地阻抗特性,以及隧道洞室内电力设施接地端子处的接地阻抗和地电位升特性。计算结果表明:Ⅰ、Ⅱ级围岩隧道和Ⅲ~Ⅴ级围岩隧道综合接地系统可以满足GB 50065—2011规定的接地安全限值;高速铁路隧道洞室内箱变等电力设施不需要布设独立接地装置,直接与隧道综合接地系统可靠相连即可。研究成果已在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中成功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正综合接地网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综合接地系统以沿线两侧敷设的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施工技术适用于300~350km/h高速铁路车站、桥梁、隧道综合接地及接口系统。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速铁路环网电缆电力供电系统的特点,综合比较了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小电阻接地的不同效果,在充分借鉴城市配电网络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高速铁路电力系统应采用经小电阻接地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6.
客运专线牵引变电所接地设计、工程实施及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我国客运专线特点,提出客运专线牵引变电所接地设计应参照欧洲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以地电位满足人身及设备安全为设计标准。同时,对客运专线牵引变电所接地纳入综合接地系统的工程实施方案、接口方案及牵引变电所地网测量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对于桥隧占比高的高速铁路线路,为合理利用构筑物内的钢筋结构,减少维护工作量,降低投资,通过理解和分析现行防雷接地技术规范及相关通用图册,提出在隧道及部分桥梁地段,利用电缆槽内纵向接地钢筋取代贯通地线的综合接地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工程可实施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综合接地系统是客运专线尤其是速度350 km/h高速铁路站后设备稳定、可靠工作的基础和防雷工程的前提,综合接地系统的工作优良与否直接影响了客运专线能否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营。为规范沪杭高速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工程实施和监理,确保350 km/h速度高速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技术性能,满足全线电子、电气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和人身安全防护要求,结合沪杭高速铁路线路特点,对桥、路基地段综合接地系统中非预应力钢筋、接地端子、接地极之间的连通,以及连接钢筋、贯通地线的防腐处理和连接的焊接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刊首语     
<正>2008年以来,为满足高速铁路建设发展需要,我国开展了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技术研究。通过京津城际铁路的联调联试工程实践,形成了以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及运行试验为主要内容的高速铁路动态验收模式,初步建立了中国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的测试技术和评价体系。经过10余年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实践,我国已建立了符合高速铁路建设特点的联调联试成套技术体系。动态检测项目涵盖了轨道、路基、桥梁、隧道、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客服、综合接地、噪声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速铁路综合维修体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维修体制的概念、高速铁路综合维修体制方案探讨、高速铁路维修养护是我国目前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重要课题。在发达国家已有的大量经验和教训面前,我们如何做好综合维修体制方案,本文作了多个方案探讨,并对高速铁路维修的一些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铁路客运专线的综合接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德、日三国铁路接地技术概况 国外铁路的接地技术以法国、德国、日本这三个高速铁路发达国家为代表,这三个国家的铁路接地技术又根据各自装备的技术路线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对接地技术的重视是他们的共同点,而法国和德国乃至欧洲又在的低阻、等电位接地连接技术上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接地系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影响接地系统的因素,提出了通过采用综合接地方式、选择铜接地体材料、以及降低土壤电阻率等方法来改善牵引变电所的等效电阻,以达到满足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接地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朱利香 《电气化铁道》2005,(3):42-44,50
在高速铁路测试过程中,环境比较恶劣,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干扰,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动态测试过程中主要干扰因素,及使用硬件技术去除空间干扰,信号通道干扰,电源干扰的方法,以及良好的接地技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铁路建设正在不断加快。我国高速铁路环网电缆电力供电系统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本文对高速铁路环网电缆电力供电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小电阻接地等几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铁路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充分借鉴城市配电网络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高速铁路电力系统应采用经小电阻接地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牵引变电站投运之后其接地网与综合接地系统以及电力系统进线避雷线连接,变电站接地拓扑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此时对牵引变电站的接地安全校验不应仅局限于变电站本身。为研究运行牵引变电站接地安全性,现场测试运行牵引变电站分流特性和站址土壤结构,并运用数值仿真计算手段,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和计算结果对运行牵引变电站开展接地安全分析,同时对比分析牵引变电站接地网连接和不连接进线避雷线时的测量和计算结果。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牵引变电站接地安全校验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整体考虑,避免只简单注重接地阻抗值是否低于0.5Ω;牵引变电站接地网连接电力系统电源进线避雷线后,接触电压、跨步电压和地电位升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研究成果已在深茂高铁沿线牵引变电站接地安全校验中成功应用,通车后牵引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淮平 《中国铁路》2013,(12):76-80
介绍铁路综合接地电缆系统解决方案的必要性,综合接地电缆独特的结构及优异的性能,综合接地附件主技术要求及综合接地系统的施工安装要领;指出在我国铁路建设发展的背景下,铁路综合接地电缆系统将会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介绍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颁布的《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的应用范围,探讨高速铁路建设中出现的特殊结构物综合接地方案。  相似文献   

18.
武汉站是武广高速铁路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按照以人为本原则,作为客运专线综合接地系统的子系统,武汉站接触网接地方案必须保证旅客人身安全,保证设备正常工作,保证故障条件下实现可靠保护。武汉站咽喉区、车场及站房结构都位于高架桥上,这给接触网接地方案设计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直流输电系统以大地为回路运行时,在地中形成的电流场会对邻近的多点分散接地的高速铁路系统产生影响.文章建立完整的高速铁路综合接地等效模型和高速动车组电气模型,分析其中存在的直流通路,提取适用于高速铁路仿真建模的"Π"型等效电路,在此基础上,利用CDEGS软件建立高速铁路各典型场景的仿真模型,通过对不同土壤电阻率、接地极距铁路的垂直距离等维度仿真分析,比较了不同外部条件下流过牵引供电系统和动车组的直流电流.结果 表明,不同高铁工程段直流参数存在差异,土壤电阻率越高,接地极距铁路垂直距离越小,流过动车组牵引变压器的直流电流越大;当沿线土壤电阻率小于300 Ω·m,并且接地极距离铁路垂直距离超过5 km时动车组牵引变压器直流偏磁影响满足规程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结合国内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一方面对高速铁路目前所采用的列控车载设备设计、实现、测试、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安全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另一方面在目前的技术体系下,针对如何管好用好高速铁路列控车载设备,提出一些见解,目的是寻求高速铁路的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