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按照风险管理流程,对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面临的企业文化差异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市场风险和产业风险等供应链层次的风险,以及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对于供应链层次的风险采用风险承担、风险规避或风险补偿策略;对于信用风险采用风险对冲和风险规避策略;对于操作风险采用风险控制和风险补偿策略;对于法律风险采用风险控制策略。明确供应链金融业务各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尽可能完善各种契约合同文本。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并不断监督与改进,从而将风险控制在与商业银行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城际铁路建设项目的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此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长株潭城际铁路建设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对其风险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建立项目前期风险水平层次结构模型和层次矩阵,以此计算出风险因素的综合权重.结果表明,长株潭城际铁路建设项目的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是主要风险,组织管理风险、施工管理风险及政策风险是次要风险;异常气候和不可抗力风险产生的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3.
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是特定的技术集成体和现实生产力的基础,技术决策是其建设管理的核心,存在技术集成复杂、环境动态多变、不确定因素多等问题,易引发不可逆的风险事故,技术决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控制事关决策能否成功.基于扎根理论,建立包含3个风险类别、13个一级风险因子和42个二级风险因子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技术决策风险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求得指标权重;通过风险因素关系分析,构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关系图,揭示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技术决策风险因素的动力机制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技术决策风险是在环境风险因素、决策制定过程和决策执行过程风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中,环境风险不受其他2类风险因素影响,而环境风险易催发决策制定过程风险与决策执行过程风险,此外,决策制定过程风险与决策执行过程风险的权重相对较高,表明二者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技术决策风险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重大工程技术决策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针对杨梅洲大桥主桥设计方案和结构体系创新,采用工程风险评估方法,对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提出主要风险因素、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给出本桥风险等级判别,提出降低和控制风险的防范措施。研究结论:(1)通过风险识别,提出了4项主要风险因素,即: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结构体系创新风险、恶劣气候条件对施工安全的影响风险、箱梁多点顶推施工对结构变形稳定的安全影响风险、施工期间通航船只对江中临时支墩的偶然碰撞风险;(2)根据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确定了本桥的风险等级为Ⅱ级中度风险;(3)通过制定应对策略、采取抗风险措施等方法,可以达到将本桥建设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保证安全实施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结合铁路安全风险特点和安全信息特征,提出两种风险量化评价模型,即基于改进风险矩阵的风险量化预警模型和基于铁路风险事件“损失值”的风险量化预警模型。两种模型运用于铁路安全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在实现铁路安全风险动态评价和风险预警功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提高铁路安全风险预控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铁路200 km/h动车组采购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200km/h动车组采购风险来源于动车组的供应风险和使用风险,以及国内机车车辆制造商技术消化吸收风险和技术创新风险.不同的采购途径有不同的风险.综合采用多种途径、建立供应商决策机制和谈判中充分考虑技术引进后自有知识产权的衔接和发展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赵斌 《都市快轨交通》2009,22(1):32--35
分别从技术对策、信息对策和经济对策三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环境风险管理进行探讨,提出风险识别、风险预控、风险监控是环境风险技术管理的三大阶段,进一步规范环境调查和评估的流程.在信息对策中,提出要建立环境风险信息管理中心和加大风险分析理论研究的建议,在经济管理对策中.提出风险管理成本和风险利润的概念,为有效进行风险规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定量评价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运营安全风险水平,构建包括列控设备风险、操作风险、维修风险、环境风险、安全管理风险和更新改造风险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运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运营安全风险多级可拓评价模型.以国内某高速铁路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运营安全风险定量评价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工程承包企业风险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讨论了风险、回报和公司价值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然后分析了工程施工企业的风险来源,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等,最后探讨了风险控制的各种方法,如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和中和、风险对冲等.  相似文献   

10.
详细论述地质条件对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和周边环境的风险作用,归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地质风险作用机理。从岩土工程勘察、地质风险认识和风险治理等方面明确地质风险的控制对策,阐明地质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建设应不断加强对地质风险的认识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铁路安全风险信息分类标准化是实现依托安全大数据信息科学研判和管控安全风险的基础。以MECE分类分析法为指导,提出铁路安全风险信息分类总体思路;将风险事件确定为风险信息最关键的引导项,从风险定义出发研究铁路安全风险事件的规范化描述方法;基于领结模型分析,研究铁路安全风险事件的信息颗粒度描述方法和事件链模型;基于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过程,分析给出风险信息标准化项点;结合铁路行业安全风险信息有关的标准、规章,研究标准化项点的规范化和结构化。结果表明,基于风险定义、安全风险管理过程和领结模型进行风险信息分类,能够确保形成稳定、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风险事件的规范化描述适用于以风险点、风险行为、风险偏差为特征的面分类法;风险事件的颗粒度描述可采用铁路局集团公司、专业、站段、车间共4级的线分类法;基于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过程,可清晰地梳理出信息标准化项点;标准化项点的规范化和结构化主要通过术语内涵、数据格式、典库实现。  相似文献   

12.
风险评估对于铁路隧道工程的建设和项目选线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铁路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在可行性阶段对应的风险类别与风险因素,建立基于AHP法的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以及相应的隧道风险等级定量评判标准。模型根据专家对各风险类别和风险因素相对发生概率的定性评判,通过AHP法计算得到各风险类别和风险因素在整个风险评估体系中发生的相对概率,并将风险事件发生后果等级赋予相应的风险分值。最终结合得到的概率与风险分值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得到隧道综合风险评估分值和其对应的风险等级,从而对铁路隧道工程风险进行综合、定量、直观的评估。将A隧道运用该体系进行分析评价,得到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综合风险评估值为4. 774,风险等级为中度。  相似文献   

13.
铁路工程建设大型化、复杂化和系统化的发展趋势下,潜在的风险因素日益繁多,铁路工程建设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充满挑战。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应对和控制铁路工程建设风险的关键,受到项目内外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且现有实践中没有系统的指导,导致风险识别工作易存在疏漏。基于此,通过文献研究和因子分析,提取铁路工程建设风险识别的核心影响因素,运用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和解释结构模型的方法,构建对抗多级递阶结构模型(DEMATEL-AISM),计算铁路工程建设风险识别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及其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铁路工程建设风险识别的效果受到直接层、间接层和根源层3层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危险源监测分析、人员风险意识、风险调查措施、风险应对能力、铁路建设目标、预期风险后果和风险识别技术是影响风险识别结果的关键因素,在铁路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应重点关注和控制。基于模型结果,分析风险识别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及因果关系,并从风险内部控制、项目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和动态风险预警机制设立3个方面,提出了铁路工程建设风险识别的建议和策略。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大型铁路工程建设风险辨识结果的全面性和...  相似文献   

14.
掌握国外法律、政治宗教和有关政策等方面的特点,加强海外项目从合同签定到合同履约的全过程,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显得愈来愈重要.通过进行投标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等手段巧妙地避免和转移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从对风险、风险管理的认识和发展入手,分析了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三者的辩证关系.介绍了风险管理的最新模式,以及高速铁路运营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和风险决策的基本流程及方法.强调了做好高铁运营风险管理体系规划的重要性,提出了进一步研究高速铁路运营风险管理的方向,以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高铁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荣 《中国铁路》2013,(8):52-54
以青藏高原鄂拉山隧道为例,分析高原冻土地区隧道洞口失稳风险,对失稳风险源进行辨识。建立风险因素判断、边仰坡滑塌风险因素权重判断、渗漏水风险因素权重判断、大变形风险因素权重判断、塌方冒顶风险因素权重判断和构造层次总排序判断矩阵。通过分析和计算,对洞口失稳风险因素权重进行排序,提出设计时应根据权重排序和风险因素重要性,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合理地分担风险,确定风险因素承担的主体,是城市轨道交通BT(建设-移交)项目成功的关键.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的风险因素集,基于风险分担原则建立了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风险分担框架.基于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和风险分担框架,将风险因素在BT主办方、BT承办方和BT项目双方间进行了分担,得到了风险分配矩阵.明确了风险因素的责任方,有利于相关责任方确定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建设特点和难点,对工程总体风险、施工期土建结构施工风险、轨道工程施工风险、机电安装施工风险、人员安全与职业健康风险、环境影响风险等进行了分析。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事件权重计算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该工程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并对复杂周边环境下换乘车站、越江盾构隧道、近距离重叠盾构隧道等具体工程节点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进而提出针对性的风险管控建议。该评估结果既可作为参建各方进行工程前期和施工期风险跟踪与控制、降低工程风险的基础,也可作为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工程投保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国内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规模大,工期长,技术复杂,实施环节多,面临的风险因素繁多且错综复杂,为避免风险和减轻风险或转化风险为收益,以设计-采购-施工(EPC)为例,从总承包商的风险识别入手,对风险进行分类,运用多种识别方法,深入分析总承包商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初步建立项目风险清单,并根据风险应对的基本策略,逐一对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拟定应对策略和基本方法,有助于总承包商对EPC项目风险的了解,并能为总承包商进行国内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参考现有风险矩阵的基础上,提出三维风险矩阵评价方法。首先,分析现有风险矩阵评价方法的不足,从分析风险本质属性的角度提出风险可预测度。其次,给出三维风险矩阵模型,分别给出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频率、风险可预测度和风险评价结果的评价等级表。接着提出1种基于区间数判断矩阵信息的权重调整和计算方法来计算专家权重和风险因素权重。然后采用改进的雷达图法来集成风险因素,得到三维风险矩阵色谱图。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三维风险矩阵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该方法为我国列控运营的风险评价提供了1种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