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V型滑行艇静水阻力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深V型滑行艇的系列模型阻力试验数据,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深V型滑行艇静水阻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了阻力、浸湿面积、浸湿长度以及航行纵倾角随折角线长宽比、重心纵向位置、负荷系数、艇底斜升角等因素的变化规律,指出在舯部斜升角保持24.6°不变的前提下,艇底艉部横向斜升角为10°左右时滑行艇静水中的阻力性能较优,进一步增加增升角度对静水阻力性能不利。  相似文献   

2.
关于滑行艇在静水中阻力性能以及航行姿态的预报问题,运用商用软件STAR-CCM+进行数值模拟,将所得结果与试验值以及SIT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流体计算软件STAR-CCM+预报滑行艇阻力性能的可行性。以直棱柱型滑行艇为模拟船型,探讨艉部斜升角的变化对滑行艇阻力及其航行姿态影响规律,找出使得该滑行艇阻力性能最优的艉部斜升角。  相似文献   

3.
滑行艇气层减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三种艇型及不同的喷气方式的模型试验,研究了断阶滑行艇模型气层减阻的实施途径及减阻效果,取得了总阻力减少25%以上 结果,提出了一种适合于采用气层减阻技术且阻力性能优良的艇型。垂向舭板可减少滑行艇的高速阻力,但阻力减少的程度与艇型有关。底部斜升角较小时,有利于气层减阻。气层减阻率大于舭板减阻率,对底部斜升角较大且艇底扭曲、艏部设置适当的纵向防溅条、舯部设置楔形板的深Ⅴ型艇,垂向舭板对其阻力的影响不大,这种深Ⅴ型艇的阻力性能较佳,若喷气,其总阻力还可进一步减少15%。孔喷时,孔径采0.5mm或1.3mm对模型阻力的影响甚微,采用0.4mm缝叶的模型阻力比用孔喷时略大,采用较大孔喷或缝喷有利于工程上的喷气实施。  相似文献   

4.
阻力性能是双断级滑行艇水动力性能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FD模拟的优化方法,结合艇底斜升角、断级高度、断级总长等因素对某双断级滑行艇进行了静水阻力优化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CFD计算值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各因素对艇体阻力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断级高度和断级总长的增大一定程度地增强了双断级滑行艇的滑行效率。优化研究实现了双断级滑行艇阻力系数R/▽低于0.25的技术指标,验证了基于CFD的优化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阻力性能是双断级滑行艇水动力性能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FD模拟的优化方法,结合艇底斜升角、断级高度、断级总长等因素对某双断级滑行艇进行了静水阻力优化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CFD计算值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各因素对艇体阻力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断级高度和断级总长的增大一定程度地增强了双断级滑行艇的滑行效率。优化研究实现了双断级滑行艇阻力系数R/?低于0.25的技术指标,验证了基于CFD的优化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尾部斜升角对高速穿浪双体船的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片体尾部横向斜升角的变化对高速穿浪双体船的阻力与适航性的影响,通过对阻力与适航性的船模试验结果分析,总结高速穿浪双体船的片体尾部斜升角的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系列模型试验,分析深V型滑行艇底部横向斜升角对快速性的影响,保持舯部斜升角和折角线不变,确定艉部有利斜升角的变化范围。结果显示,选择适当的横向斜升角可提高快速性。  相似文献   

8.
《中外船舶科技》2005,(3):46-48
1)尾部斜升角对高速穿浪双体船的性能影响.马骏,邓爱民.船海工程,2005(3):4~6.探讨片体尾部横向斜升角的变化对高速穿浪双体船的阻力与通航性的影响,通过对阻力与i适航性的船模试验结果分析,总结高速穿浪双体船的片体尾部斜升角的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9.
华汉金 《船舶》1996,(3):4-9
本文通过对一型排水量40t滑行艇 大仙斜空泡螺旋桨的试验和设计研究,探索了在40kn左右航速时,空泡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变化规律。找出了因空泡发展引起的推力下降的控制方法,成功地设计出了航速达到42kn的大侧斜空不包螺旋桨。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二维楔形体入水模型,验证入水砰击仿真方法可靠性,对集装箱船体进行全船体建模,导入船体运动参数,增加船体的纵摇运动,采用一般耦合算法(General coupling),流体域用Euler单元模拟,船体设为刚体,划分为Lagrange有限元网格,对船体进行入水仿真。对比不同工况下的结果表明:全船模拟时船型纵向斜升角会发生变化,导致航速对船首入水砰击压力的影响较大,随着航速的增加,入水砰击压力变大,同时航速还会使砰击压力峰值位置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船建模的航速对船首外飘砰击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二维楔形体入水模型,验证入水砰击仿真方法可靠性,对集装箱船体进行全船体建模,导入船体运动参数,增加船体的纵摇运动,采用一般耦合算法(General coupling),流体域用Euler单元模拟,船体设为刚体,划分为Lagrange有限元网格,对船体进行入水仿真.对比不同工况下的结果表明:全船模拟时船型纵向斜升角会发生变化,导致航速对船首入水砰击压力的影响较大,随着航速的增加,入水砰击压力变大,同时航速还会使砰击压力峰值位置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二维楔形体砰击载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Fluent软件研究二维楔形体结构的砰击问题,考虑外部大气压重力以及网格影响等因素,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斜升角的楔形体结构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等速入水的情况进行计算。研究发现,最大砰击压力随着楔形体斜升角的增大而减小,随砰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舰载艇的工作环境以及海军装备发展需求,为保证海军护航任务及临检捕拿等执法工作顺利实施,新型舰载艇及自扶正系统和充气护舷设计开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考虑不同艇体底部斜升角及不同护舷安装高度的船型方案,通过CFD软件进行仿真计算,最终确定性能较优的船型方案,并针对较优船型方案,设计研发了与之相配套的自扶正系统及充气护舷;最后对较优的船型方案做水池试验,探究了重心纵向位置及排水量对阻力和航行姿态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后续刚性充气艇的艇型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为研究M型快艇典型截面结构入水过程中受到的水动力载荷,[方法]基于光滑粒子动力学(SPH)液-气两相流算法,模拟平板和弓形模型的入水过程,以验证所用算法的精确性。在此基础上,模拟M型快艇典型截面结构的入水过程,并与相关文献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两种结构入水过程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M型快艇入水过程中存在二次砰击现象,即在主船体斜升角较大时会导致第1次砰击载荷较小,若斜升角过大时第2次砰击过程中结构则受到的砰击载荷会显着增加。[结论]研究结果表明,SPH两相流算法可以很好地模拟M型快艇入水过程,斜升角的设计大小应适当。  相似文献   

16.
斜流中艇后螺旋桨水动力数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舰船科学技术》2014,(2):55-59
为解决潜艇操纵性研究中螺旋桨水动力预报问题,本文应用Fluent软件对斜流条件下全附体潜艇模型艇后水动力进行计算。网格划分上将计算域分解为静止域与转动域2部分,2部分交界面采用滑移网格技术传递数据。选取适当的数值离散方法,分别计算0°攻角时不同进速下以及设计进速下不同攻角时艇后螺旋桨水动力的值,并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算法的可靠性。计算结果表明,艇后螺旋桨推力和扭矩随着攻角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长江20m高速港监艇的主尺度参数、型线优选、结构重量控制,分析高效螺旋桨的空泡和减振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介绍一种海军专为沿海战研制的排水量为250吨的攻击艇,它2的是成熟的技术,并且选用了重量、体积尽可能小的推进系统,以便能携带列多的有效负荷。该艇航速可达40节以上,航行吃水小于2米,其隐形能力得到了加强。它装备有主,被动声响系统、远程数据链系统、并可装载75吨执行任务用载荷和燃油、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使该艇能在第环境中创造性地执行任务。  相似文献   

19.
对于滑行艇的水动力性能研究通常都以船模试验来解决,但是滑行艇由于模型小,航速高,试验条件较为苛刻,这部分研究并不够充分。通过CFD方法能科学的模拟计算其航行情况,克服了试验的局限性,而且,在研究中将空气和水结合起来考虑,更符合实际情况,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滑行艇水动力性能有重要意义。随着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用数值方法模拟滑行艇的运动状况来研究其运动性能,将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解决方案。本文以斜航试验为基础,建立7个不同漂角下的计算模型,并运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展开滑行艇在滑行状态下的数值模拟,对数值结果进行计算处理,并通过计算得到水动力系数测定曲线,为滑行艇水动力系数的数值测定提供一种摆脱实验条件限制的参考方法,对滑行艇水动力性能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