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针对影响人机系统光环境质量的诸多模糊信息和模糊因素,提出了运用模糊学理论评价人-机-环境系统的光环境质量的方法。通过对XZJ6700轻型客车车室环境质量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证明这种方法能够定性、定量地对人机系统的光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克服了问卷调查法只能定性地判别人机系统光环境质量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构建增值评价体系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真实发展态势,针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求,明确了模糊综合理论可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的特点,并建立涵盖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增值评价方法构建综合增值评价模型,并对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23届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学生开展综合增值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间衔接道路缺乏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理论体系的情况,以AHP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科学合理地选取了影响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方案的评价指标,并对事故率、非直线系数、交通负荷度、平均车速、里程拥挤率、平均延误、建设成本、运输费用、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影响等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了基于AHP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在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线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有关部门对衔接线道路的合理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研究道路工程领域中道路线形质量评价的问题,引入区间直觉模糊软集合的概念,为道路线形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在充分考虑所有专家的知识领域以及工程经验的前提下,允许各个专家拥有不全相同的定性评价指标区间,同时对所有专家的定性评价指标集合和道路线形本身的定量评价指标集合利用区间直觉模糊软集合进行处理,最终得到道路线形综合评价的结果。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既可以灵活有效地表达专家的判断,还可以合理地处理信息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使评价结果更加符合道路线形质量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评价是一个既含有定量因素,又包括定性因素的问题,运用传统的数学方法来建立评价模型是比较困难的。该文利用模糊理论对非定量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将复杂的技术评价问题简单化、直观化,建立了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对津滨高速公路的软基处理技术分别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法能较好地将定性指标定量化,而汽车服务质量评价的绝大部分指标都是复杂而模糊的,因此,运用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模型可以构建出较合适的汽车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本文在分析影响汽车服务质量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汽车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和研究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实例企业进行了服务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EPC隧道项目投标及实施过程中,因隧道工程的内在特点使得总承包商风险明显加大,因此从风险角度为EPC隧道项目的实施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总承包企业而言意义重大。初步构建EPC隧道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定性与定量的EPC隧道风险评价方法,设计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风险应对策略及选择流程。通过工程实践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为总承包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模糊层次分析法由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组成,是一种推理为主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精确与非精确相统一的分析评价方法。文章通过对Z汽车公司整车产品审核工作所分析的不足,探讨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整车产品审核质量缺陷水平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李峰  李群 《交通工程》1997,(2):9-15
本文研究并提出了车辆停车基本特征参数及停车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全面调查苏州古城区机动画停车状况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指出了它们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展会项目为例,对企业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选择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此类无形资产较多的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的选择研究,提出如何合理选择此类项目的评价方法并加以改进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定性指标定量化及评价精准度两方面的要求。分析之后本文提出了选择类似模糊综合评价和AHP等方法组合的评价方法,并在隶属度确定问题上对方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以进一步提高评价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多Agent技术对信息环境下信号交叉口进行建模,分析了驾驶员Agent和信号灯A—gent的有限状态机结构,探讨了基本转换规则的状态转换,并给出了系统模型实现的框架。所提出的模型能充分描述信息环境下信号交叉口的各个体的行为状态以及状态转换,转换规则可以根据实际交通数据进行修改和标定,可适用于信息环境信号交叉口的运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对评价因子的赋权。因子的权重大小将对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目前公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中各种权重的确定方法,指出它们各自的不足,在充分考虑到环境本身所特有的模糊性与关联性的前提下,运用聚类理论与矩阵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权重确定理论与方法,并与其它权重确定方法进行比较,结合实际进行应用。结果表明,它是一种更加合理有效的赋权方法,提高了环境评价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语音控制汽车智能电器系统的总体结构框架,包括语音识别和驾驶员意图识别的运算平台及汽车智能电器系统。在车载环境下,利用规范模式和有限状态机理论对驾驶员的自然语言进行分析,达到意图识别和语音控制的目的。引入抗干扰设计方法后系统对驾驶员意图识别的正确率有明显提高。最后通过试验系统验证了利用驾驶员语言进行汽车电器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机器视觉的弯道图像能提供车辆行驶道路环境的丰富信息,从建立弯道模型、提取车道线像素点以及拟合车道模型等步骤分析了传统基于道路模型的弯道检测方法,针对传统方法很难适用于多种不同形状弯道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提取的弯道检测新方法;介绍了弯道检测在车道偏离预警、弯道限速以及弯道防碰撞预警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弯道检测应该建立三维车道线模型、注重发展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高其适用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公路作为带状构造物,沿线不同路段的交通状况、地域环境等都有很大变化,因此不同路段环境影响测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常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以全线测评均值作为综合评价依据,致使各路段的差异性在综合评价中得不到体现。基于此,本文从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4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公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确定理论建立了不确定多属性公路交通环境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区间数的形式考虑公路沿线环境评价指标的变化范围,从而更多的保留了公路沿线评价信息,通过对天津市5条公路的环境评价分析表明,该模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车辆前方行驶环境识别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雷达和视觉技术对车辆前方行驶环境识别,进而判断车辆安全状态和实现纵向横行运动状态警示和控制,其是实现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的主要技术途径。介绍车辆前方行驶环境识别涉及到的雷达和视觉的一些技术,其中包括雷达种类和适用场合,雷达检测障碍物的算法,车用图像的性能要求,基于图像特征和模型的车道线识别的方法,利用图像实现其他环境信息识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develops a longitudinal control model for automatic car-following with one switch and two controllers. The switch is operated using fuzzy logic to activate acceleration or trigger braking. The two controllers activate the acceleration pedal and the brake system and use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theory. A simulation is utilized to evaluate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and to compare the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machine driving (by the proposed model) and human driving (as represented by the GM-V mod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model is acceptable and is both safe and efficient for use in traffic. However, the automatic car-following system is more aggressive than humans are, which may be the primary challenge in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8.
梁波  梁加林  何世永  崔璐璐 《隧道建设》2020,40(9):1251-1260
为进一步认识公路隧道光环境的信息组成,探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隧道信息感知机制,首先,综述国内外公路隧道光环境信息与感知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介绍构成公路隧道光环境的物质及其反映的信息。然后,探究人-车-路行驶环境中的动态信息感知,并开展静、动态信息感知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公路隧道光环境包含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感知这些因素所反映的综合信息可分为静态和动态2种工况。作为人-车-路行驶环境,信息感知既牵涉到物理指标(物理量),也牵涉到人的主观反应即生物指标(生物量)。最后,通过分析研究信息感知机制,构建动态信息感知试验平台并开展试验研究,初步提出结合物理量和生物量交互的隧道光环境信息感知研究方法及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无线定位技术的交通信息获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坚明  宋靖雁  李伟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0):113-117,122
基于无线定位技术的交通信息获取方法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交通信息获取方法。在考虑该方法所涉及各方面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适合我国混合交通状况的应用无线定位技术获取交通信息的方法。首先阐述了应用无线定位技术获取交通信息的工作原理及系统框架,进而通过实测获取处于通话状态的移动台在越区切换过程中的切换点数据,并分析切换点的分布特征。在该特征的基础上,应用PARAMICS软件构建仿真环境,设计仿真方案,进行仿真试验,以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仿真试验的结果表明,基于无线定位技术的交通信息获取方法能够获取相当精度的交通信息。  相似文献   

20.
内河搜救区域环境感知系统的研究开发为全面获取救助水域气象水文信息,实现内河水上船舶交通事故的全天候应急和救助提供技术支撑。在分析内河搜救区域环境感知系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三层框架,即信息采集层、信息解析层与信息显示层,设计了环境感知系统硬件的整体架构,包括气象水文信息的采集模块、信息传输模块、监测控制模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