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路线路经过软土路基时会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沉降,其在设计和施工中的沉降分析和计算结果精度不足以满足无工后沉降的要求,需要对沉降进行实时观测和分析。以软土地基上某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沉降观测为例,介绍公路线路中路基沉降观测的流程、元器件的埋设方法,总结了沉降观测过程中各类元器件的适用性,及真实、准确、及时和连续采集沉降观测数据的方法,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沉降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孙泽民 《北方交通》2009,(11):22-26
通过在不同方法处理的软土路基上填筑路堤施工,并采用沉降观测法进行路堤施工监控,取得了大量的填土高度及沉降的观测数据.经过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了不同处理方法的软基路堤的填筑速率与沉降的关系曲线,进而提出采用填筑速率法代替沉降观测法监控软土路堤施工的想法,该方法与沉降观测法比较,具有简便、易行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武广客运专线典型路基断面为例,对路基沉降变形进行监测,结合实测沉降曲线对沉降规律进行探索,并利用曲线拟合法对路基沉降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剩余沉降最大值5.6 mm;双曲线法预测的沉降曲线与实测数据比较接近;路基的工后沉降与填土高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洞庭湖区某软土路基高速公路在施工期的沉降数据的收集,总结了通道、涵洞过渡处典型观测断面的沉降规律,桥头典型观测断面的沉降规律,一般路基典型观测断面的沉降规律,比较了湖区软土路基的不同地基处理方式的沉降规律。通过总结,可及时发现危险的先兆,明确路基破坏原因,确保在湖区软土路基上进行路堤施工安全和稳定,控制和保证高速公路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5.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的沉降预测是铁路路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实测数据来预测沉降是实际工程中较多采用的方法.单一的预测方法各有其适用性,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据此提出既能综合利用多种预测方法提供的信息又能提高预测精度的组合预测.采用以有效度最大为准则的优性组合预测,并通过对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实测数据的分析,说明优性组合预测的有效性及加权系数的时变特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锦赤铁路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工程实例,分析了传统法观测路基沉降的弊端以及单点沉降计在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中的应用,结合现场试验进行了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分析,认为高填方路基沉降最基本原因是路堤自身重力,为今后高填方路基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技术参考。实践证明,单点沉降计的应用解决了传统观测法所存在的精度不高、操作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桥梁的沉降变形控制是客运专线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决定桥梁承栽力和保证线路运营后高平顺性的重要因素.阐释了郑西客运专线桥梁沉降变形观测控制方法,验证了设计、施工的合理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对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同步进行沉降和稳定的动态观测外,观测方法也是影响数据准确性的关键因素。结合集丰高速公路工程的需要,对现有观测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沉降观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山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保定一阜平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程序建立路基沉降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地基土性质、路堤高度、路堤填料性质条件下路基沉降变形特性,并结合现场沉降观测数据研究了土基变形模量、路基高度、路堤填料容重、路堤变形模量及施工时间对山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的影响规律,为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智能数显滑动式沉降仪目前是在路基沉降观测中比较先进和快捷的仪器设备。就路基的沉降机理、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检测步骤及在津汕高速路基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表明:该仪器操作过程简单、数据精确、应用性强,其检测数据能起到指导路基施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潘学忠  丘凌 《轨道交通》2007,(9):84-85,83
沉降观测决定无碴轨道的施工时间。施工中加强沉降观测对保证结构物及过渡段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本文重点介绍铁路客运专线结构物(过渡段)沉降观测的内容、测点布置、观测的频度及精度、评定方法和判定标准等,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软土地区无碴轨道线路桥梁桩基础沉降规律和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某在建时速350 km客运专线桥梁区段的实测沉降资料,分析根据持力层不同划分的三种桩基端:承桩、端承摩擦桩、摩擦桩的沉降特性.在施工桥梁主体时,三种桩在施工荷栽下均会发生主沉降.承桩总沉降量很小,在主体完工后能迅速沉降稳定;摩擦桩总沉降量较大,沉降趋于稳定速率慢;端承摩擦桩的沉降特点介于上述两种桩之间.在沉降数据的...  相似文献   

13.
结合目前客运专线沉降观测实践,分析了几种常用测试手段的优缺点,提出了能够满足无碴轨道沉降高精度要求的观测方法和测试元件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4.
津秦铁路客运专线是指时速超过350km的高速旅客列车专用铁路。为确保列车高速、安全、舒适、平顺运行以及最大程度的减少维修工作量,客运专线要求轨道具有高平顺性。轨道是靠线下工程为基础支撑的,而路基的刚度小,沉降变形控制的难度就大,不得已对于难以控制的路段我们采取了加强软土地基处理措施。重点讲述锤击法施工预应力管桩。  相似文献   

15.
ʯ��ׯһ̫ԭ����ר�ߵľ��������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太客运专线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的骨架之一,亦是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石太客运通道旅客进行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通道的实际情况,引入了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效用函数,对传统的Logit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石太客运通道中客运专线和高速公路的竞争模型,对通道两种最主要交通方式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行分析。最后,以高速公路旅行速度和票价为主要扰动变量,分析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变化,对石太客运专线竞争能力的影响。结论对提高石太客运专线运营管理水平,合理制定运输组织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断面黄土隧道围岩变形监控量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郑西铁路客运专线高桥大断面黄土隧道的监控量测工作,详细介绍了无尺量测技术的观测系统、观测方法、观测要点和观测精度,以及量测数据的计算、应用和回归分析方法,为类似软弱隧道的监控量测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utility function about choosing behavior of passenger, and makes an improvement on the traditional Logit model. Through constructing a competition model of expressway and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the Shijiazhuang-Taiyuan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Shi-Tai P-D railway) in China. Taking speed and fare as the crucial Perturbation variables, this paper does a sensitivity analysis about the competition of Shi-Tai P-D railway. The conclusion is helpful for promot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making the appropriate transport scheme to the Shijiazhuang-Taiyuan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铁路客运专线与民航系统的相似性,研究了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的客票超售问题,在对问题分析和适当假设的前提下,建立了兼顾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化模型。由于模型无法解析求解,本文采用MATLAB对算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分析了计算结果,最后根据客运专线自身的运营特点,提出了采用客票超售方式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客票超售方式在客运专线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石峰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2):118-120,124
有砟客运专线的列车运营速度较一般列车快,对轨道的平顺度要求较高,借鉴无砟客运专线CPⅢ控制测量技术对有砟客运专线进行CPⅢ控制网测量。以胶济铁路为例,详细论述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实践验证该方法可行,能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客运专线的相继开通,其票价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客运专线票价制定与以往有了改变,但也遭受质疑。对客运专线票价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更加合理的制定票价。本文综合考虑了影响客运专线票价的各种因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对于隶属度值以模糊区间数这种不确定形式给出,构建了模糊区间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探讨了该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