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摩托车噪声源的识别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岩  郝志勇  刘永 《汽车工程》2007,29(6):520-523
通过声强测试技术和加速噪声的模拟试验对摩托车的主要噪声源进行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进、排气噪声是摩托车的主要噪声源,并初步确定了进、排气噪声对整车加速噪声的贡献量。利用边界元计算(BEM)技术对空气滤清器和排气消声器的声学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和改进设计。新设计的空气滤清器和排气消声器对整车的通过噪声有2.7dB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车型排气尾管噪声不达标的问题,应用流体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计算排气消声器内部流场,分析尾管噪声过高是由于消声器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根据问题真因,进行方案优化,通过对比分析,优化后方案改善明显。同时,为了保证排气系统的声学性能,应用GT-POWER软件搭建单进双出传递损失分析模型,分析优化后方案的消声能力。通过尾管噪声测试,优化方案噪声水平明显降低,并满足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7种消声器做了静态声学性能试验、发动机台架试验及整车车外噪声试验的基础上,对降低重型汽车车外噪声的措施以及重型汽车排气消声器的类型、特点、设计、试验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 (1) 改进消声器,提高消声性能,是一种比较经济而有效的措施; (2) 重型汽车排气消声器以阻抗复合式为好; (3) 选择和设计消声器时要考虑发动机排气噪声的特点; (4) 车辆在停车状态下的车外最大噪声值是一个很有用的参数。最后,对CQ261型汽车排气消声器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排量摩托车噪声的贡献结构和主要噪声来源,对摩托车噪声测试方法及标准限值进行介绍;结合测试过程对摩托车的降噪方法进行案列分析,案列中主要通过对消声器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改进的措施达到降低噪声的效果;同时分析了ECE R41.04测试方法中偏功率因子kp对加速噪声声压级的影响,通过优化改进整车传动比的操作方法,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最终将车辆测试过程中的档位进行优化提升,从而达到降低车辆测试过程中运转转速的目的,体现动力性能对摩托车噪声的贡献比。  相似文献   

5.
降低摩托车排气噪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气噪声是摩托车最主要噪声源之一,对某125摩托车进行了整车噪声评价声源识别、对其不带消声器而带空管的发动机排气噪声进行了频谱分析并对消声器消声性能做过改进试验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摩托车主要噪声源仍为排气噪声;改进的 声 消声效果优于原消声器消声效果。  相似文献   

6.
汽油车进排气系统降低噪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汽油车进、排气系统降低噪声方法,并基于Helmholtz共振原理,利用三维CAD软件Pro/E设计了进气谐振消声器。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整车、发动机、进气谐振器、排气消声器的联合模型。根据发动机工作过程,对排气消声器进行了改进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进气谐振器和改进后的排气消声器,能够降低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以满足要求,且基本保持汽车输出功率不变。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越野车在怠速和急加速工况下存在车内噪声过大问题,进行了整车噪声测试试验,确定了排气系统的尾管噪声是主要噪声源。采用GT-Power软件完成了该车辆排气系统的声学性能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前置消声器和后置消声器的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消声器可使排气尾管噪声得到明显降低,车内声品质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机动车辆尤其是重型商用车辆的增加,车辆废气、噪声等问题已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严重问题,而目前的排气系统存在不能有效的降低发动机排气噪声,同时排气阻力大,发动机功率损失较大,增加了耗油量。本文通过对某商用车型排气系统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其内部压力、速度、温度等参数的分布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对消声器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后,内部流场的压力分布均匀,腔中大的湍流明显减少,避免二次噪音的出现,温度在两腔中变化明显,出口温度有所降低,消声器总体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北汽生产的BJ121A车噪声已低于国家标准。北汽BJ121A车进行测量后发现排气对整车噪声影响最大。经攻关,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消声器,经测试噪声低于国家标准,各项性能也优于原消声器。  相似文献   

10.
重型汽车发动机排量大,其排气噪声也相对较大,随着国家标准的提高,对排气噪声的要也越来越严格,消声器作为降低排气噪声的主要控制部件,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车噪声水平。试验证明,微穿空,内接管结构的消声器,只要选择好其消声频率和其共振频率,其消声量及功率损失比是满足设计要求的,从而使整车车外加速噪声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进气口噪声对整车NVH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驾乘人的直观驾乘感受,进而影响客户心中的整体评价。文章基于某车型进气系统声学性能优化,通过分析进气口噪声基态测试结果,建立了有针对性的消声器设计方案;而后,通过声学仿真对消声器的传递损失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又通过整车搭载对消声器的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显示,搭载消声器后的进气口噪声测试结果可以满足声学性能目标,设计过程中涉及的仿真与试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某发动机工作过程模型和排气消声器性能评价模型,并进行了该排气消声器声学性能和空气动力性的仿真分析.采用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节各腔室容积和隔板的穿孔率对该排气消声器进行了改进.改进后排气消声器的试验结果表明,消声器总体噪声值和阶次噪声值均有明显好转,高速噪声值比较高的状况得到改善,消声器性能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轿车排气消声器进行了气体动力特性和消声特性的试验,并应用CFD软件FIR和发动机动力性能仿真软件Gt-power,根据试验数据对该消声器的内部流场和消声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了该消声器内部结构对消声器的气体动力特性和消声特性的影响,并兼顾二者对该轿车排气消声器进行了结构仿真优化.对优化后不同频段内的优化效果和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降低AX—100型摩托车噪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雨  王志杰 《汽车工程》1990,12(3):27-34,12
本文论述了旨在降低AX-100型摩托车的噪声的试验研究。通过机场上的行车试验,识别了整车的主要噪声源为发动机;通过在消声室内的台架试验,识别了发动机的主要噪声源为排气。通过排气消声器的改进,在不影响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和制造成本的前提下,使整车行驶噪声达到国家优等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某款125mL两轮摩托车消声器,采用Pro/E三维造型软件建立模型,运用SYSNOISE声学分析软件对消声器3个腔室进行消声性能仿真和分析,得出了各个腔室在低频、中频、高频时的消声特点,为消声器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设计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降噪策略,改进后的排气消声器经过试验验证,加速噪声值已经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77dB(A)。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汽车噪声严重污染城市环境,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文章主要通过一个车型实例引入车辆试验标准及方法,通过试验频谱分析及仿真,寻找消声器消声品质症结点,制作样件后辅以试验对消声器的前后优化对比,论述排气系统对车外加速噪声的影响。验证了排气系统内的气流流速也是影响整车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乘用车消声器在发动机转速1 500~3 000 r/min范围内尾管噪声偏大的问题,应用GT-Power软件建立发动机及排气系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应用DoE方法找到了对消声器性能影响较大的参数,建立了消声器性能综合评价体系。依据运行工况及指标的重要程度为各转速下的评价指标设计了相应的权重,通过多目标优化计算得到了最优化的消声器结构参数。优化后消声器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发动机转速1 500~3 000 r/min范围内,尾管总噪声和2阶噪声有较大程度上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利用GT-Power软件对发动机进气系统概念设计方案进行声学预测,并结合整车噪声试验对其进行声学评估;以管道声学理论为指导,搭建赫姆霍兹消声器和1/4波长管的参数化设计模型,利用GT-Power软件分别完成声学性能直接优化设计和基于灵敏度的声学性能优化设计,确定赫姆霍兹消声器和1/4波长管的结构敏感参数,为发动机进气系统声学性能优化提供了定量依据。整车噪声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该发动机进气噪声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简单扩张式消声器与穿孔管消声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汽车噪声中,发动机排气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源之一,而使用排气消声器则是降低发动机排气噪声的最有效途径。使用三维声学软件Sysnoise和CFD软件Fluent,对比分析简单扩张式消声器与大穿孔率穿孔管消声器的传递损失与阻力损失。得出结论大穿孔率穿孔管消声器与简单扩张式消声器相比,声学性能两者相当;但前者流体动力学性能好,而且阻力损失较后者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20.
排气噪声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之一,往往比内燃机本体噪声高出10~15dB.使用合适的消声器是控制和降低排气噪声的有效手段,因而对排气消声器的研究越来越成为汽车排气噪声控制的热点.文章从实用性角度和声学原理出发,分析了一种普适性消声器结构及其降噪机理,并通过实验进行了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