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丹 《中国船检》2012,(12):36-39,120,121
时隔25年,新《水条》的全面修订,为国内水路运输市场机制形成和不断健全提供了保障。2012年10月13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625号令公布了《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水条》),并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1987年国务院颁布《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以来,第一次对《水条》进行全面修订,是我国水路运输行业的一件大事。时隔25年,新《水条》在总结和梳理水路  相似文献   

2.
王思佳 《中国船检》2012,(11):18-18
11月2日,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宣传贯彻《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简称新《水条》)会议上表示.新《水条》的修订出台,标志着我国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迈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新台阶。做好新《水条》的贯彻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3.
声音     
《中国船检》2012,(11):16-20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准确把握新《水条》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内涵2012年10月13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625号令,颁布了《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新《水条》),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水条》在总结和梳理水路运输发展内在要求、分析和解决水路运输突出矛盾的基础上,着重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和引导水路运输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与原《水条》相比,新《水条》着重从六个方面强化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徐祖远 《中国船检》2012,(11):16-17
2012年10月13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625号令.颁布了《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新《水条》).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水条》在总结和梳理水路运输发展内在要求、分析和解决水路运输突出矛盾的基础上.着重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和引导水路运输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与原《水条》相比.新《水条》着重从六个方面强化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徐祖远 《中国水运》2012,(12):10-13
10月13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625号令,颁布了《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水条》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必将对促进水路运输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柱庭 《珠江水运》2012,(22):30-33
《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水条”)已经2012年9E26H国务院第218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令第625号公布。根据“新水条”第46条规定,该行政法规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1987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旧水条”)废止。  相似文献   

7.
<正>《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其法律阶位低于法律,而高于部门规章、省市行政法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是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出台的规章、管理办法之上位法,是国内船舶运力许可、海事执法、水运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其主要立法目的在于调节国内水路运输行政关系以及部分水路运输民事法律关系。原《水条》颁布于  相似文献   

8.
乐园 《中国水运》2009,(11):28-29
乡镇船舶,是水运行业中耳熟能详的词语。但严格说来,这既不是对船舶的科学分类,也不属于管理体制中的一类对象,而是从我国特有的城乡地域范围进行区别的一类船舶。在我国以《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水条》)为基础的水运管理体系中,没有按照城乡标准来划分水路运输从业者的船舶,因此理应无从谈及对乡镇船舶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当好先行,主动拥抱"双循环",激活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于变局中开新局。拥抱"双循环",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双循环"进程中,为促进我国供给侧与需求侧水平的高度融合,必须依靠高速、畅通的物流体系以提供支撑。加之当下"双碳"倡议的提出,高运载量、低碳排放的港航运输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手自2020年5月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后,"双循环"相关话题便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关注的焦点。"双循环"的核心要义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1.
《机电设备》2022,39(1):后插3-后插4
2022年1月19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建造的8万吨半潜船"新耀华"号命名交付.该船由中国船舶集团第七○八研究所设计,是国内第二大半潜船,载重能力仅次于广船国际2016年建造交付的国内最大半潜船"新光华"号,是助力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又一员猛将.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1月,国内最大的半潜船"新光华"轮在天津港10万吨锚地,装载5 000吨驳船前往阿联酋。这是"新光华"轮本月初在广州南沙命名交付后的首航作业。"新光华"轮能举起10万吨级重物,是世界第二大半潜船。就造船业而言,"新光华"轮是我国半潜船的巅峰之作,因此其首航作业备受各方面的关注。"新光华"轮属10万吨级半潜船,总长255米、型宽68米,下潜吃水30.5米、装货甲板可下潜16米,载重量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中国港口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港口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中的"先行官"作用,加强航线开辟,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构建中欧海陆大循环……一系列的举措助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杨安海  于津伟  朱若凡  韩雨桐  王奕杰 《船舶工程》2021,43(1):前插11-前插16
研究背景豪华邮轮是国内船舶工业推进转型升级和多元发展的战略性新产业,需要按照国家对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用新思路和新办法加强总体谋划。国内发展豪华邮轮产业,开创了"产融结合、国际合作"的创新商业模式,通过体系化地进入邮轮运营、制造、配套全产业链,全面填补我国邮轮产业的各项空白。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资源促发展、集中业务利协同,有利于推动邮轮产业专业化、体系化、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初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港口更是逆势发力,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意外"实现原预期增长,集装箱吞吐量屡创纪录。2021年,全球疫情的拐点尚未可知,港口生产发展面临怎样的困难,又该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乘风破浪",如何在加快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扮演好港口作为枢纽的重要角色。本刊特邀请业界知名专家为您带来重磅解读。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受全球航运市场低迷、油价持续下跌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大幅下降。目前,国内造船业产能过剩严重,船企亏损较多,国内造船完工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新接订单量却锐减超七成。同时,由于新船价格下降,船厂陷入"新接订单意味着亏损找死,而不接订单则是在等死"的窘境。国内钢价的快速下跌,导致造船用钢成本降低,这确实让船企获得了一定的利益。然而,伴随着钢价的大幅下跌,船企对能否顺利交船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59次会议正式决定(MEPC.179(59)),邀请国际海事组织(IMO)为全球开发"绿色通行证"工作的指导方针,作为紧迫之事统一和有效贯彻执行会议的相关规定。随着全球船市的低迷和各国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船东对新船建造的材料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将提供"绿色通行证"的要求写进了新船规格书。然而,"绿色通行证"申报工作在国内还属空白,如何正确理解、执行规范要求,如何有效地组织开展这项工作,促进船舶经营、交船的顺利进行,正是本文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港口转型升级面临新要求、新挑战,也蕴含着新机遇,如何抓紧机遇根据自身特点转型,尤为关键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以及监管体制的变化,对未来港口经济发展将带来新的要求;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与发展,沿线港口今后将扮演更加重要、更加关键的角色……恰恰在这些新要求新挑战中,也蕴含着新机遇,如何根据自身特点转型,如何抓紧机遇,尤为关键。一、现代化港口是未来港口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国内设计的第一艘13500m3大型耙吸挖泥船"新海虎"的节能设计思路,重点介绍了本船在优化线型提高航速、采用高效导流管等节能措施、采用一拖三复合驱动的动力配置方式等节能设计手段,这些设计手段极大地推进了当代工程船舶绿色造船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吕方园  张童 《水运管理》2013,(8):38-40,42
为了更好地认识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对我国国内水运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阐述新《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出台的背景及意义,并与1987年《水路运输管理条例》进行对比,分析新条例的变化及对我国水运行业发展的意义所在,提出新条例在实施初期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