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建民 《隧道建设》2011,31(1):88-90
为积累指导正洞的施工经验,结合木寨岭隧道斜井炭质板岩段控制高地应力大变形的方法,通过在斜井进行模拟正洞试验段信息化施工,从施工、支护、初期支护结构内力、变形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得出采用分层分次支护、提高拱架强度、加强锚杆施作以及完善的施工工艺等措施能有效控制变形。  相似文献   

2.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由于斜井内轮廓尺寸小于主洞内轮廓尺寸,从斜井进入主洞时,交叉口处施工难度较大且存在极高的安全隐患。本文以十天高速公路甘肃段ST22合同段关同隧道通风斜井与主洞交叉口的施工为依托,对从斜井进入主洞的交叉口处的支护方式、施工顺序、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高地应力软岩环境下斜井进正洞交叉口挑顶施工难题,以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岭隧道2#斜井进正洞为工程背景,对原挑顶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基于高强预应力支护理论,提出以小孔径预应力锚索支护技术为核心的挑顶方案,取消原设计方案中的托梁和支撑梁,实现"以索代撑"。对小孔径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和施工工艺、挑顶支护设计和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并采用该方案对木寨岭隧道2~#斜井进行挑顶施工,围岩变形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张孝伟 《路基工程》2014,(1):167-170
昆明地铁3号线太平村站—虹桥村站区间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斜井进正洞交叉区处于浅埋软岩地段,且地表附近有快速路及地下管线,施工不当易引起塌方,造成路面开裂,使地下管线产生破坏。工程在斜井进正洞施工过程中坚持“超前探,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采用横向小导洞垂直正洞中线挑顶的施工方法,快速、顺利地完成了该区的施工,确保施工安全。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学文  王猛  赵旭鹏 《隧道建设》2011,31(6):728-732
针对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3号斜井进主洞施工段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和质量标准要求高等要求,结合工程地质特点,分别采取从斜井正交水平穿过正洞施工、交叉过渡段辅助导洞施工、正洞仰拱、二次衬砌施工、注浆及降水等施工方法,解决了斜井进主洞施工的技术难题,以期为同类工程的顺利完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隧道斜井进入主洞三岔口段断面大、受力复杂、施工难度大,是长大隧道施工的关键。三岔口将隧道分为多个施工作业段同时施工,缩短了工程的工期,加快了隧道的整体施工进度。某山岭隧道斜井进入主洞处三岔口采用台阶扩挖法。斜井末端采用上下台阶,从上台阶向上挑挖4.2 m确定导洞高度,继续向前扩挖至对侧主洞边墙轮廓线完成导洞施工。主洞采用三台阶法,按照上台阶5.3 m、中台阶3.59 m、下台阶3.31 m依次向进口和出口方向开挖。三岔口段主洞断面面积92.1 m~2,为大断面隧道。大断面隧道的跨高比大,导致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变差,所以主洞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支护来保持隧道的稳定。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隧道进行了数值分析,并直观地模拟了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应力分布,为隧道的施工提供合理依据。锚杆、钢筋网、衬砌、格栅和钢架根据不同的围岩等级按相应的要求进行了施工。通过对围岩及支护微小变形的监测,掌控了在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的力学动态信息。对监控量测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以较好地反映围岩变化规律,并分析各阶段的位移速率,预测最终位移值。监控量测数据表明: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的累计变形范围为8~14 mm。  相似文献   

7.
根据京福铁路客运专线前山隧道村尾斜井转正洞施工的实际情况,介绍在斜井与隧道正洞交接处体系转换施工方法,从小断面斜井到大断面正洞顺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黄土长大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斜井需经过三岔口挑顶进入正洞施工,该位置围岩受力复杂,处理不好会形成长久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施工工期,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安全和施工质量,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已无法满足黄土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本文阐述了旬阳特长隧道1#斜井转正洞施工中,运用了"大包法"挑顶施工技术既安全又经济,保证斜井进入正洞施工,同时大大缩短了建设工期。  相似文献   

9.
徐阳 《公路与汽运》2020,(1):121-123
结合华丽(华坪—丽江)高速公路营盘山隧道1号斜井转正洞工程实例,介绍在斜井转正洞处设置渐变段和加强段,利用门架结构作为永久性支撑结构与正洞型钢钢架形成稳定受力单元的施工方案,说明该方案的施工方法和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0.
以和榆高速公路左权至和顺段云山隧道#3斜井与联络风道交叉结构为工程背景,基于三维有限元方法,设置3个计算工况来模拟斜井与联络风道交叉结构不同开挖支护顺序,研究了斜井与联络风道交叉结构施工力学行为。计算结果表明:先施工斜井再施工联络风道,对联络风道衬砌结构受力有利;交叉处锐角侧联络风道拱肩、拱腰初期支护受力大,施工中可以考虑交叉段联络风道1.5倍洞径范围内采取加固措施;先施工斜井再施工联络风道(工况1)是最优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1.
张龙 《隧道建设》2009,29(3):342-346
结合新建双线铁路太原至中卫(银川)线SJS-V标兴旺峁隧道的施工实践,重点介绍洞口浅埋段、富含饱和水的强风化泥岩、砂岩平互层段及3#斜井进正洞挑顶段的施工方法和经验;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具体地质条件的分析,在继承传统施工方法优点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施工内容,对各个具体施工方案进行优化,确保了施工安全和工期要求。  相似文献   

12.
胡春停  刘艳仓 《隧道建设》2012,32(2):218-222
为实现横通道进入正洞的安全、快速施工,加快整体施工进度。以三联隧道软弱围岩三岔口段快速施工为背景,通过采取加强横洞支护参数、调整挑顶施工组织、优化施工工艺、更改三岔口段正洞设计以及加强保障制度管理等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优化,在确保施工安全、减少成本的前提下,将挑顶时间缩短至7 d,实现了13#、14#横通道进入正洞的快速挑顶施工,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金宝 《隧道建设》2010,30(6):701-705
为解决地铁车站的施工通道与主隧道的施工转换,从转化工序、临时支护费用、安全、质量、综合效益等方面对CRD法和上挑洞法2种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在地层较好时小断面转入大断面隧道交叉口可优先考虑上挑洞法,对于地质条件较差时可考虑CRD法。对与本工程类似的洞口转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江  刘泽 《路基工程》2015,(6):156-162
山西中部引黄工程引水隧道工程,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各斜井的坡度大,开挖断面小,施工中的难题较多。采用扒渣机装渣,洞口设置绞车提升;正洞无轨运输到大坡度斜井运输转换是难点。通过对交叉口扩挖,正洞小型运输车开至板车上,洞口绞车提升板车等措施,解决了难题,实现了安全快速的掘进工作。  相似文献   

15.
许青峰 《隧道建设》2007,27(1):65-69
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那马隧道设计全长2788m,地质松散破碎,而且穿过多处断层。施工中发现出口部分段落处于山体滑坡层上,地质情况相对复杂。由于工期紧迫,施工方案选定中采取增设斜井增加工作面的方法,而且针对各地质不良段,分别采用管棚预支护结合小导管注浆加固突泥体及周边围岩、钢拱架加强支护等措施,成功安全穿越不良地质段。对此隧道施工方案以及不良地质段处理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西汉高速公路秦岭Ⅰ号隧道通风斜井方案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坡度14%(8°)~70%(35°)、长度在300m以上、断面为55~62m2,包含开挖、支护、二衬及中隔墙全工序作业的反打斜井,国内在此之前尚没有这样的设计和施工先例。在进行调研分析和相关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比选优化,采用无轨常规施工设备顺利地建成了通风斜井工程。  相似文献   

17.
包家山隧道3#斜井工区施工通风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穆千祥  曹支才  肖元平 《隧道建设》2010,30(3):336-338,343
针对包家山特长公路隧道3#斜井工区钻爆法开挖、斜井有轨提升、正洞无轨运输、多作业面同时施工的特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具体的施工通风方案。现场应用测试证明,通风效果良好,通风方式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8.
侯国强 《隧道建设》2019,39(5):868-875
针对成兰铁路茂县隧道斜井和正洞挤压性大变形段采用常规控制措施未取得预期效果的问题,从软岩隧道大变形特征和施工技术手段入手,提出锚杆工艺改进措施,并对斜井变形情况、正洞锚杆工艺改进前后隧道变形和施工工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大变形段水平收敛变形突出,变形时间长、速率大,斜井部分断面变形跳跃式增长; 2)斜井段变形量受断面形状影响最大,变形速率受开挖尺寸和埋深的影响最为明显; 3)锚杆施工质量对大变形控制起关键作用,可从用水量、成孔质量、水灰比和注浆方式等方面对锚杆施工工艺进行改进; 4)锚杆施工工艺调整后,段落平均变形值减小32.11%~58.86%,左右洞工期速度分别提升约172.73%和77.23%。  相似文献   

19.
刘国平 《隧道建设》2013,33(9):785-790
引汉济渭秦岭隧洞采用单斜井单正洞双向掘进的方式进行施工,最长独头通风距离达6 386 m,且主洞净空断面小,需要考虑同步衬砌、车辆通行安全距离和风管直径等因素,采用传统的通风方式已不能满足施工需要。为此,在参考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为本工程设计了小风室接力通风方案,经过相应的供风计算,从理论上分析小风室接力通风的可行性,通过工序优化及辅助通风措施的应用,科学合理地优化了通风方案,最后通过现场检测验证了小风室接力通风的应用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