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铁盾构隧道桩基托换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红军  王琪  蒋盼平 《隧道建设》2008,28(2):209-212
 城市地铁盾构隧道在从地面建筑物下穿越时,会对既有建筑物的安全稳定造成影响。如何合理控制由于隧道施工引起地面建筑物的倾斜、地基沉降,是地铁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必须考虑的。以广州地铁五号线盾构区间建筑物桩基托换为例,详细讲述桩基托换设计、施工全过程,给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申文明 《路基工程》2013,(4):120-124
地铁隧道下穿大量建筑物,评估隧道施工引起的影响是控制工程风险的关键课题。结合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中山路西站—中山路站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抗浮锚杆基础,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区间隧道开挖对既有建筑物抗浮锚杆的影响,对工程可实施性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工程辅助措施。实践结果表明:区间隧道开挖引起的变形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杭州地铁5号线通火区间段双隧道工程为例,基于城市隧道工程中爆破开挖对地表建筑物振速响应问题,对下穿地表建筑物隧道爆破施工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在不同爆源距、循环进尺与单段最大装药量情况下隧道爆破开挖,分析在爆破动荷载作用下地表建筑物的振速响应规律,并根据工程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朱成杰 《隧道建设》2006,26(6):62-65
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华师站-岗顶站区间隧道的建设,介绍城市地铁暗挖区间隧道处于软弱破碎地质条件下采用矿山法施工下穿繁华交通道路及建筑物桩基群的施工技术及措施,对暗挖隧道在特定条件下控制地表沉降和爆破震速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地铁盾构法具有经济、快速、安全、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是地铁区间隧道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盾构施工顺利开展,提升地铁施工的综合效益,需要做好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对隧道盾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受到广泛关注。以深圳某过街通道上穿既有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介绍了顶管法施工工艺,并应用有限元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表明顶管法施工导致既有地铁隧道产生较大变形,因此需采用其他辅助加固措施。对加固后的施工工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既有隧道及地面变形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7.
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是青岛市的首条地铁线路,地铁隧道沿线下穿众多的房屋建筑。青岛市的地层上部多为软弱层,下部为基岩,表现为上软下硬的复合地层。地铁隧道的现场施工多采用钻爆法施工,爆破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变形有着重大的影响,施工中对爆破震动具有严格的要求。针对青岛地铁某区间下穿建筑物洞段,爆破设计中采用微差毫秒爆破技术有效地的控制了爆破震动,为类似的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尽管相对于其他工法而言盾构法施工对周围土体扰动较小,但仍然会对地表沉降和建筑物变形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多大,特别是双隧道施工和隧道上方有建筑物时产生的影响有多大,目前还不清楚。本文以杭州地铁1号线某区间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软件模拟盾构下穿密集房屋群对地表沉降和建筑物变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效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海英 《隧道建设》2007,27(5):37-40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国贸站—老街站区间暗挖隧道设计为单洞双层重叠隧道,国内地铁工程首次采用该种特殊结构形式,隧道采用台阶法分四步开挖。根据施工地表沉降实测资料,对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如重叠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范围、沉降大小、沉降历时规律与特点等。对影响地表沉降规律的主要因素地质条件、台阶长度等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控制地表沉降的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国贸站-老街站区间暗挖隧道设计为单洞双层重叠隧道,国内地铁工程首次采用该种特殊结构形式,隧道采用台阶法分四步开挖.根据施工地表沉降实测资料,对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如重叠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范围、沉降大小、沉降历时规律与特点等.对影响地表沉降规律的主要因素地质条件、台阶长度等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控制地表沉降的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铁隧道下穿施工必然会对地上结构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上部结构的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践,以及基于云平台的预警体系建设,实时获得地铁施工对地上结构的影响规律,从而在施工工艺选择及其施工工艺参数设计等环节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地铁施工对结构物的不利影响。观测数据表明:在线监测系统提供的监测数据可实时准确地反映地铁施工对地上结构的影响,并指导地铁施工,以保证地上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暗挖大型换乘地铁车站施工关键技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涛  董小龙 《隧道建设》2007,27(3):71-74,91
结合沈阳地铁青年大街站工程实际,介绍了暗挖洞桩法的主要施工步骤及要点。青年大街站结构复杂,洞桩法施工增加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减少施工产生的变形,有效保护临近建(构)筑物。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岩溶处理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广涛 《隧道建设》2009,29(1):61-64
岩溶地质对地铁盾构隧道、明挖结构的施工以及建成后运营的维护都有较大影响。广州地区地铁施工在岩溶地质条件下,根据地质情况划分高、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范围岩溶、土洞必须进行填充处理。以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的岩溶处理设计为例,根据具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详细介绍岩溶处理的目的、原则、措施、施工注意事项及检测标准等内容。岩溶处理具体措施分盾构区间地段和明挖结构地段2类。  相似文献   

14.
盾构法施工隧道的防水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景沛 《隧道建设》2007,27(5):61-63,66
盾构法已成为现代城市地下铁道或排水隧道等施工的主流方法。而盾构法施工的隧道的防水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复杂的工作。近些年来,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隧道渗漏水非常严重,有上升趋势,某些城市运营中的地铁盾构隧道渗漏水问题也非常突出,甚至影响到了列车的运营。作者根据自己在盾构施工中的切身体会,对盾构法施工隧道的防水进行一下浅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帅军  邱浩文 《隧道建设》2008,28(6):724-727
 广州地铁五号线某明挖车站为避让民用房屋,部分地段被迫变更为暗挖施工,结合这一实际情况,简述改暗挖条件下所采取的总体施工顺序和主要施工技术措施。通过比较方案变更后和常规明挖施工方法的不同之处,总结出方案变更后的优缺点,从而为科学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华福才 《隧道建设》2012,32(3):341-345
结合已开工建设的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的工程实际,针对青岛城市特色及地铁工程特点,对地铁线路埋深进行了分析总结思考。依据不同的规范及理论公式进行地铁隧道覆跨比推算,并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量化理论值。针对3号线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及非技术难题,从施工技术、环境影响、工程经济、功能需求和出入口的设置等角度对花岗岩地层中地铁隧道的埋深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定性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手段,充分利用青岛地铁既有硬质花岗岩自身良好的自稳条件,从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节约工程投资等角度出发,建议青岛市后续地铁线路宜选择适当埋深、暗挖方法,地铁隧道覆跨比选择对于车站隧道采用0.9~1.1,区间隧道采用0.5~0.6比较适合青岛地区隧道工程。  相似文献   

17.
盾构隧道施工风险与规避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崔玖江 《隧道建设》2009,29(4):377-396
归纳地铁安全事故的类型及特点,介绍目前国内外盾构隧道情况,尤其是北京盾构隧道情况,分析盾构隧道施工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论述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研究的必要性。重点分析盾构隧道施工的11种主要风险,即:地质预报准确性、盾构机适应性和可靠性、盾构进出洞施工、开挖面失稳、盾尾密封失效、软硬不均且差异性较大地层施工、较大的地层损失及不均匀沉降、开挖面有障碍物、隧道上浮、联络通道施工、明挖基础失稳等,并一一提出切实的规避对策。同时对国内外盾构隧道施工事故典型案例的情况及原因进行详细介绍和剖析。可为今后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的分析、预测、防范及规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李刚 《隧道建设》2013,33(11):908-913
2条平行暗挖输水隧道从北京地铁五棵松站下方穿过,2条隧道中心间距为94 m,隧道毛洞顶部距离车站底板仅3717 m,属于近接施工问题。为了确保输水隧道施工时,地铁车站结构及轨道的安全,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对输水隧道开挖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地表位移和车站顶、底板位移随开挖过程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分析,得出需要对输水隧道扩大段、注浆通道和下穿隧道周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才能确保地表和轨道位移不超过规范所规定的限值,并提出为了降低施工过程中,地铁车站两侧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扭矩,需要在车站两侧采用对称施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启森  吴雷 《隧道建设》2007,27(4):82-84
 地铁建设中隧道联络通道是重点之一,而在软弱地层中进行联络通道底部泵房开挖则是联络通道施工的关键。结合广州地铁三号线天—五区间二号联络通道泵房的施工,介绍了在富水软弱地层下的土体注浆加固法结合暗挖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