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应用基于功能特征的测试案例生成方法,研究了无线闭塞中心的功能结构,提取了无线闭塞中心的功能特征,得到了无线闭塞中心的功能特征列表。针对无线闭塞中心的每个功能特征,编制了测试案例,将测试案例串联成电子化的测试序列。根据中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规范和要求,构建了无线闭塞中心的仿真测试平台,编写了试验步骤和XML程序文件。在无线闭塞中心测试平台上,测试了包含注册与启动、行车许可、停车与注销、通信网络故障、RBC切换5个运行功能的3个测试序列。测试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列车速度低于350 km.h-1且仅有一趟列车运行的条件下,无线闭塞中心可不间断工作至少90 min,功能正常。可见,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代工程项目大型化、复杂化的特点,导致其风险分析存在多因素和高度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分析和vague集的风险评价改进新方法.首先介绍了现代工程项目的发展趋势,辨识出工程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并利用网络分析法赋权,然后引入vague集理论建立了各因素对应评语集的隶属矩阵,根据各因素权重计算出项目的综合评价值,采用隶属度最大原则做出评判.最后以某工程项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工程项目风险定量评估需要.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无线闭塞中心(RBC)核心单元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闭塞中心对高速列车进行间隔控制和下达移动授权,是保证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高效、稳定、准确工作的关键因素。文章介绍了无限闭塞中心的系统配置结构以及与外部接口之间信息的交互,并以此为基础对无线闭塞中心进行分层和模块化,使用SIMFIA安全评估软件构建无线闭塞中心模型。对模型进行参数设置后,运用SIMFIA软件的SAFETY功能生成模型的故障树以及各模块节点的故障概率,并以此进行系统的安全性分析,达到安全评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全面地讨论了中心城市科技优势的评价问题,提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复合指标模型及科技优势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三个城市的科技优势进行了实际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有效地评价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系统,在综合考虑客观信息和主观评价关键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交通安全设施系统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模糊三角函数来计算主观权重,将不确定性语言转化为量化值;其次,将利用熵权法计算的指标熵值引入到客观权重计算中,解决传统相关性定权法(CRITIC)没有考虑指标间离散程度的问题;然后,建立优化组合赋权模型,计算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FCE)对整体系统进行评价;最后,选取4个路段的交通安全设施系统进行案例研究,同时进行敏感性和比较分析,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该模型的建立可为交通安全设施的整体评价提供更全面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员工满意度的评价指标,结合模糊评价模型的特点,提出利用三角模糊数和区间统计法对权重进行修正,充分体现调查信息,从而改进了模型.并通过一个对员工满意度评价的实例对模型加以应用,说明了模型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的分类,对导致产生应急物流的4种突发公共事件所侧重的6种应急物流保障部门的相关物资储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希尔伯特空间向量范数的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模型.评价以建立保障能力指数为核心,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分析结果作为权重算子,建立了希尔伯特指标空间,利用希尔伯特空间上单位球的弱紧性,建立了铁路军事运输保障能力评价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数据处理功能,包括定性数据和非定性数据,通过指数分析,对评价对象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通过指标分析可得到各指标对于总指数的贡献率和总指数的可达性指标.通过一个算例,对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进行了评价.尝试建立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亟需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结合学校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求,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体系。系统分析新时代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模型建设的现状,阐明当前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模型具体特点,从职业意识、知识、技能和道德方面形成4个一级量表、11个二级量表、34个三级量表的指标评价要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的理论模型,为进一步提升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建立一组企业促销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再基于ANP理论对企业促销绩效进行评价,得出企业促销的绩效水平,由此确定企业促销水平是否达到了本公司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移动闭塞信号系统车地无线通信目前发生的和预见的干扰影响,在工程技术上进行了干扰特征和因果分析,提出提高系统可用性的措施和推荐工程实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改进BP算法神经网络的路况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在BP神经网络中增加反馈信号及偏差单元的网络模型,生成内部回归网络,对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据此得出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具体步骤.在此基础上,结合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路况评价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具体应用做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的收敛速度很好,训练结果与实际路况结果相差很小,利用改进BP算法神经网络建立的路况评价模型不仅方便易用,而且精度很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利用在BP神经网络中增加反馈信号及偏差单元的网络模型,生成内部回归网络,对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据此得出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具体步骤.在此基础上,结合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路况评价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具体应用做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的收敛速度很好,训练结果与实际路况结果相差很小,利用改进BP算法神经网络建立的路况评价模型不仅方便易用,而且精度很高.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航运物流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受到评价数据过多的影响,导致评价准确度较低,为此设计一个基于UML的航运物流能力灰色综合评价模型.采用UML技术对航运物流数据进行了建模,基于模型数据,引入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航运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处理专家评价等零散信息,计算了多层次指标的权重,描述不同灰度的权重向量,完成基于UML的航运物流能力灰色综合评价,获取受评对象的综合评价值.实验结果表明,此次研究的基于UML的航运物流能力灰色综合评价模型有效提高了评价准确度,并减少了评价时间.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灰色模型预测路面使用性能的可行性,选取陕西省某条高速公路路段PCI、PSSI、RQI和SRI 4项指标2012年至2016年历史数据建立了无偏灰色预测模型,引入残差对无偏灰色预测模型进行改进,运用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矩阵来判断残差预测值在k≥n时的符号,建立了改进无偏灰色预测模型,减化了计算步骤,提高了预测精度。并对该路段2017年路面使用性能各评价指标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养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企业核心能力灰色聚类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文中首先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灰色聚类理论建立企业核心能力灰色聚类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以对具体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定量综合评价,从而找出差距,以便不断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文中首先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灰色聚类理论建立企业核心能力灰色聚类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以对具体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定量综合评价,从而找出差距,以便不断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下智慧港口建设如火如荼,而建设行业标准体系却迟迟未能统一的问题.首先利用智慧港口建设发展路径的研究基础,结合国内外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构建了适合国内智慧港口建设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降低了传统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对指标权重的影响,引入基于云模型的改进物元理论,解决了传统评价方法中模糊性和随机性带来的误差;最后以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设工程为算例,对天津港的智慧港口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计算得到期望为3.9956,发展等级为较好,与正态云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验证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评价体系符合现阶段智慧港口的发展方向,评价方法简洁有效,在降低了双重不确定性对于评价结果影响的同时计算了评价结果的置信度,为今后我国智慧港口发展和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规范中定权评价法主观性强、过度依赖高权重指标的问题,引入变权理论,建立状态变权函数模型,准确反映出路用性能评价指标的真实权重;针对评价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引入云模型理论,构建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改进云模型,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可靠;在MATLAB软件平台开发了模型应用程序,并以京津塘高速公路2019年路检数据为算例进行建模,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京津塘高速K133+700~K142+700段,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等级为次,整体性能偏向次差,而定权评价结果为良,明显偏高,不能充分体现出路段真实情况。对比之下,变权-改进云综合评价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将基于虚拟单元的DEA改进模型应用于公路选线综合评价,建立公路选线项目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改进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经实例验证,其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