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2019年10月16日,由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电务段与石家庄沃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电务智能化调度应急指挥系统",通过了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评审。该系统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北斗导航、可视化通信、数据智能分析等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基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12月25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电务部与广州市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基于高精度定位的铁路站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系统",通过了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技术评审。该系统采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开发平台技术,对铁路站场进行了高精度数据采集测绘,具备高精度定位、电子围栏、安全监控预警等功能。系统由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系统、人员作业防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速铁路应急调整存在的问题,研究面向复杂高速铁路网的列车运行计划应急调整方案,设计高速铁路列车应急调整流程,以及非正常事件下基于“一事一图”的高速铁路列车应急调整系统,以提高铁路应急处置能力。该系统运用时空网络、拉格朗日松弛理论,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设置封锁、自动生成运行图、计划修改与下达等功能,已应用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为铁路调度部门应急指挥提供了辅助决策支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1月16日,由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的评审委员会,对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电务段、北京全路通铁路专用器材工厂与深圳市长龙铁路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电液转辙机状态监测系统"进行了技术评审。该系统实现了对电液转辙机油压、油位、缺口、电流、温湿度等数据的实时在线监测,自动绘  相似文献   

5.
正1申兆军总裁一行走访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3月14日,中国铁物执行董事、总裁申兆军、副总裁杜波、徐增堂一行走访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拜访了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竹学、总会计师黄少松、副总经理闫国铭。申兆军总裁首先对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一直以来给予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铁信号设备维护期的到来,铁路电务部门迫切需要构建一套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电务安全生产及应急指挥系统,以提升电务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应急指挥效率,保障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系统应融合现有系统技术特点与功能优势,将设备监测、生产管理、应急指挥等功能进行联动,构成监测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的闭环,做到智能生成计划、有序组织生产、高效处理故障、有效保护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7.
从完善铁路电务安全管理体系的角度出发,探索电务调度指挥中心信息网络建设,研究指挥系统模块功能,摸索制度建设,总结实践经验,提出发展建议,为高速铁路电务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新模式调度系统开发和建设工作,研究新建玉磨铁路(玉溪—磨憨)调度管理和车站作业的智能化、高效融合技术。系统采用微服务+云平台技术,立足于实现调度的一体化、综合化、智能化及便捷化;为保障系统能够稳定、可靠运行,文章提出系统运维保障措施,并预估了系统建成后的效果,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我国重载铁路智能化发展、支撑浩吉铁路智能货运示范线建设,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在浩吉铁路组织开展了包括三大类七项内容的货运铁路智能关键技术试验。阐述浩吉铁路智能技术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试验表明,基于LKJ的货运列车辅助驾驶系统和分布式动力机车无线同步操控系统实现了设计功能,并可根据运行计划实时自动调整列车运行速度等级。同时,基于浩吉铁路运输生产数据集,验证了智能综合调度系统调整决策功能、轨道几何和接触网几何病害的智能识别算法、电务设备运维评价方法;获得了铁路真实环境条件下新型大容量无线通信传输技术特性,探索了北斗定位技术在新型列控系统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电气化铁道供电调度管理信息化系统有铁路供电调度控制系统(铁路SCADA系统)和铁路供电调度智能化管理系统(铁路PDMS) 2个应用系统。供电调度组织架构日趋复杂、人员数量增多、作业范围扩大、作业内容增多的现状,对供电调度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分析、研究铁路SCADA系统和铁路PDMS现状,总结铁路SCADA系统和铁路PDMS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优化建议。这不仅能提高停电送电作业和应急指挥效率,实现电气化铁道供电调度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也为电气化铁道供电调度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以及供电调度管理信息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对铁路电务系统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分析,结合一系列铁路电务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和国家交通领域战略发展要求,阐述智能电务的必要性及其发展趋势;提出铁路智能电务系统解决方案,论述其定义和总体架构,从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5个智能技术层面,分析现代铁路通信系统和信号系统的智能化方式,以及四大典型业务框架和五大应用场景,为提升铁路电务系统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修程修制改革,采用Web技术、基于Activiti工作流引擎设计电务生产管理平台,以流程化设计电务专项作业任务,形成各部门协同工作、步调统一的铁路电务生产作业的管理模式,实现人员、作业任务、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电务生产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陈利东 《中国铁路》2023,(3):98-102
结合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电务系统开展维护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系统阐述铁路电务系统维护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含义及作用,提出电务系统维护管理标准化的整体建设规划思路,主要包括管理机构规划、制度体系规划、管理人员规划、现场推进规划、监督评价规划,构建了标准化体系建设框架,运用全面质量循环管理(PDCA管理)方法,引导并规范电务系统维护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原《铁路通信信号设计》1979年创刊),现由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在铁路电务科研、设计、施工及维修等单位有较大影响,深得科技人员的好评。  相似文献   

15.
云平台技术有利于铁路的高速发展和业务运营.文章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局集团公司)为例,研究铁路局集团公司云平台建设总体设计方案,采用资源池虚拟化、网络隔离等技术塔建云平台的总体架构.该方案可整合系统资源,降低信息系统成本,提升安全保障机制,将成为北京局集团公司未来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1 建立电务调度指挥中心的必要性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是指挥列车运行、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组织方式、实现行车指挥现代化的关键基础设施.铁路电务维护工作是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涉及运输安全.铁路电务设备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具有点多线长、设置分散、布局成网、不间断运用、结合部多、易受外界影响等特点.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开通运营,CTCS-2和CTCS-3级列车控制系统、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等高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集成化、标准化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电务维护工作要求更高,必须尽快建立适应当前铁路运输安全要求的电务调度指挥体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利用既有干线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实现短追踪间隔公交化运营,同时兼顾地铁车辆跨线运营的实际需求,以北京铁路枢纽利用既有东北环铁路增建第二线开行市域(郊)列车典型工程为例,从满足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运输管理、支撑公交化运营和国铁干线功能等多个方面对信号系统制式的选择,进行全面分析比选论证,提出采用CTCS-2级列控系统叠加自动折返功能ATO的信号系统设计方案,并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的信号系统技术方案进行展望。研究表明,提出的CTCS-2+具备自动折返功能的ATO信号系统方案能满足本线市域(郊)列车公交化运行、保障国铁干线功能、实现北京地铁19号线跨线运营和调度指挥管理纳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工程需要,并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供工程实施的信号系统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5,20(6):F0003-F0003
中铁十三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是一支专业化施工队伍,具有国家铁路电务工程专业承包壹级,铁路电气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通信、监控、收费综合系统工程、电信工程专业承包贰级,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铁路旅客服务需求激增的情况,解决铁路客服中心用工及运营成本大幅递增的难题,在既有的铁路12306客服系统基础上,融合语音识别和MRCPv2协议实现等技术,设计了铁路智能客服系统,实现了智能语音导航、智能质检和文本机器人等功能,并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客服中心上线运行。运行效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提高铁路客服中心的工作效率和效果,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20.
分析目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运输调度管理系统的使用现状,阐述开展基于运输生产过程数据的车流计划管理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提出系统建设具体目标.结合调度管理系统智能化建设对数据精细度、传递及时性、计划协同性等需求,提出车流计划管理系统架构,围绕以分界口交接为主的跨铁路局车流计划编制、兑现、调整、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