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化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概念学习和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引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研究领域,提出用于分析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过错行为与交通事故责任之间关系的智能化责任认证模型(ILJM)的理论框架,将某城市1997年已处理结案的典型交通事故案例作为学习样样,构建了智能化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模型。  相似文献   

2.
《交通管理研究》2000年第1期刊载的福建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叶旭河先生的《试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之认定行为》一文,笔者作为最基层的一名交警,在多年处理交通事故的实践中,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尤其是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赞同叶先生的一些观点。因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本身就影响到人的权利以及相关的经济利益。加之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都是由公安交管机关依据其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作出责任认定,再按以责论处的原则对事故进行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的一次性结案处理;经两次调解达不成协议的调解终结,然后进入民事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和判定。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由检察机关提出公诉,人民法院刑事负带民事进行审理。  相似文献   

3.
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确定了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种或多种违法、过错行为:如何评判这些违法、过错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建立起“险情+避让”二元事故责任认定理论,确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取决于一系列基本法理。  相似文献   

4.
从《道路交通管理条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到《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我国的交通事故处理在有法可依的道路上走过了15个年头。跟据"路权原则"认定交通事故责任,也有了近20年的处理实践。但是,路权原则的建立并无法理基础,亦没有得到事故立法的认可。已废止  相似文献   

5.
本主要是在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内部自我监督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探讨有关对责任认定进行法制审核的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到底是什么?是具体的行政行为还是一般的技术鉴定?是否属于可诉的行政行为?能否提起行政诉讼?笔者认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与技术鉴定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属性是一种准行政行为,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列,这是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立法精神的。  相似文献   

7.
《驾驶园》2002,(2):26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意义重大,它直接关系到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因而它也是最敏感,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因此,了解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原则及相关规定,有利于减少争议,保护当事人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民事责任的认定必须遵循一定的归责原则。归责原则乃是归责的规则,它是确定行为人的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也是贯穿于整个民事责任制度并对责任规范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我国《合同法》将严格责任原则作为一般的归责原则,但这不能否定过错责任原则的存在。事实上,无论在《合同法》总则还是分则当中,都采纳了过错责任原则,只不过将过错责任当作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况对待。如果说严格责任是一般的归责原则,那么过错责任就是特殊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9.
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能否提起行政诉讼,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笔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新的司法解释,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属于行政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0.
笔者所在地近日发生了一起“闯红灯救人”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驾车人刘交警部门责任认定不服,申请法院处理.社会各界众说不一,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1.
车辆交通事故责任是指车辆驾驶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所承担的责任。依据交通事故责任承担比例,交通事故责任可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  相似文献   

12.
公安交警机关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主要依照路权原则、安全原则、先行原则划分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责任。笔者通过走访多年处理交通事故的老民警,总结出如下四要素是安全行车的绝招。  相似文献   

13.
最高院《关于贯彻执行&;lt;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gt;若干问题的意见》生效后,各地法院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但是从理论上讲,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并未对事故方的权益造成现实损害,实质是一种技术鉴定,不是完整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可诉时机尚不成熟。从立法精神看,将责任认定纳入行政诉讼范围易造成法律上冲突。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当前的法律救济渠道足以维护事故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执法公正。  相似文献   

14.
杨学友 《驾驶园》2013,(6):88-89
发生交通事故后,执照无效、车未年检,属于当然过错?乘客跳车溺亡属于意外事件?堆放物致害,公路管理者未收费则无责任?对交警部门做出的责任认定不服怎办?接受调解后可否对责任认定反悔?人民法院可否不采纳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上述诸多似是而非的误区,下面案例做出有法律依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实行无过错归责原则,不以加害方的过错为归责原要件,这一原则在我国的确立具有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但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是以机动车的运行具有高度危险性为前提的,当机动车不属于高速运输工具时,便不能再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6.
运用违法行为的可紧急避险性和可安全回避性规律,对违法行为的不同预见程度在事故中所起作用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违法行为可预见性的分析模式,为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交通事故痕迹的特点及形成机理,分析其形成原因。对不同交通事故车辆、人体、路面痕迹进行检验、分析。交通事故痕迹形成机理及其复杂、多样,通过认真分析、甄别,可以为认定交通事故事实,正确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现场勘查、调查取证、检验鉴定所查明的事实,依据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对当亭人在交通事故中有无责任和责任大小所作的结论。1988年公安部交管局主编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教程》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称之为”定性定量的描述,即有无责任是定性,责任大小是定量”。  相似文献   

19.
梁国标 《时代汽车》2023,(11):190-192
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事故原因将由人类驾驶员操作失误逐渐向驾驶系统缺陷所致转变。根据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特性,产品责任框架的构设有助于促进生产者提高产品安全质量,也有助于受害者的索赔和分散风险,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产品责任面临如何认定自动驾驶汽车产品缺陷困境。本文通过分析自动驾驶汽车的产品责任和产品缺陷认定的法律困境,希望可以为产品缺陷责任法律框架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当代汽车》2007,(6):54-55
当交强险实施近一年后,关于交强险的合理性争议又再度晌起。一时间,曾经对交强险保费存在疑问的一些车主,也开始置疑交强险“不盈不亏”的实施原则(《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6条规定:交强险实际费率。保监会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总体上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审批保险费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