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高校扩招后出现了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一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全方位寻找出路,帮助毕业生到社会急需的领域和行业去。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金融海啸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文章提出了高职院校应制定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机制,开展合作教育与关键能力的训练,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采用多种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是提高毕业生就业数量及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供求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劳动就业形势及其特殊性,探讨了当前宏观就业政策中面临的一系列两选择,阐述了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英、美两国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有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相当丰富。对英、美两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和结构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介绍英、美两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举措,以期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取消了传统的计划分配体制,将大学生的就业彻底推向了市场。航海类毕业生的就业也正在经历由计划分配向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的根本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航海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学校、企业和毕业生本人都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正确处理和解决就业质量与就业率、户口与就业率、升学与上船工作、就业与教学、签约与违约等主要矛盾,从而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实现毕业生的最大化就业,发挥航海类毕业生的最大效能,推动航运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招生就业体制在经历国家任务计划,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相结合,国家计划招生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制度改革的三个具体阶段后,现正在向“招生实行一种计划形式,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后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新机制过渡。根据我国高校目前招生就业的现状,招生就业工作面向市场,实行新老两种体制的并轨已成箭弦之势。我国高等教育面向市场的全面配套改革势必引起高校教育体制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革命。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就业可达性有助于创新职住对接机制,是建设可持续城市的关键问题。既有可达性研究对于出行成本的考虑多局限于出行距离或出行时间,未充分考虑出行费用并研究其对不同出行方式的影响。本文基于互联网地图和工商数据平台的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和实时路径规划数据,获取细粒度的就业和出行成本信息,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算法,提出考虑出行费用的就业可达性度量方法,研究公共交通和小汽车两种出行方式的就业可达性并评估出行费用对就业可达性的影响。针对北京的案例研究表明:考虑出行费用后,小汽车平均出行成本由仅为公共交通54%变化至高于公共交通6%。就业可达性对出行费用敏感,仅考虑出行时间无法完全体现就业选择与出行成本之间复杂的互动机制。出行费用的影响体现在公共交通与小汽车可达性平均降低7.3%和4.8%;若不考虑出行费用,五环至六环地铁沿线街道的就业可达性会被低估。出行成本对可达性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阈值越高,影响越小。本文有助于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形成就业可达性引领的职住平衡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之间渐渐出现一些新的关系,由市场经济体制本质所决定的诸多操作模式直接而明显地对高校办学产生了主动的影响,高校则通过各种层次的改革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进步和发展。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择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改革力度较大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对影响毕业生就业因素和就业趋势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工作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有许多因素造成。本文就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和就业趋势以及对策谈些认识,以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之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种形式的人才市场开始建立,人才流动空前活跃。部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与国内其他院校一样,从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分配走向了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学校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和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新阶段,并逐步向除享受国家和单位专项或定向奖学金的学生按合同就业外,其余学生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进入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制度过渡。  相似文献   

11.
使毕业生顺利就业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就业政策下,指导毕业生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准备好求职资料,是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作用与发展第三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作用原理出发,较全面地论述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作用,并且从技术进步与解决就业并举的角度考虑,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问题,推动技术进步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3.
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本校学生的充分就业是摆在每一所高等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市场营销原理探讨了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的基本要素、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为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的扩招正式拉开了序幕,于是在短期内,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便跃居世界首位。根据统计,到2005年底,中国高等学校的总数为2300余所,在校大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了2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了21%;按照美国高等教育著名学者马丁?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制度创新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就业制度创新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五点构想。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提高就业率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我国高职教育两大任务.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紧紧围绕高职办学的培养目标,密切高职教育与市场、就业、岗位能力的联系,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方交通》2009,(11):38-39
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公布的2008年度上海妇女儿童发展监测统计报告显示:《上海妇女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三年来,上海妇女就业形势平稳向好,在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比重保持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从毕业生就业心理及就业形势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重任,毕业生就业工作重点是提高就业服务质量,通过推进“妈妈式”就业服务模式,深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开展不断线式就业服务,实施就业兜底工程;优化精准式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关爱式就业服务,切实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以及强化跟进式就业服务,充分发挥就业反馈机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通过毕业生就业观念、择业心理,能力培养等方面分析,指导毕业生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