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圳地铁3号线西延线公安无线通信系统使用350 MHz警用无线频点,与现有公安350 MHz网络有机衔接,整合为一个完整、统一的通信调度指挥网。介绍了公安无线通信系统的覆盖要求及功能,阐述了同频基站覆盖半径的计算方法。该系统采用全球定位系统锁频控制技术及多站同频同播工作方式的无线同频同播网,特别适用于大范围覆盖和地形复杂等环境下的无线通信。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铁路运输对无线通信提出了全线覆盖、全程运转的要求,而技术的进步亦为同频单工系统采用中继器提供了条件。但是在铁路提速、取消短距离小站、自动闭塞等情况下,急需解决C制式同频单工系统在铁路隧道区间弱场盲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一些地方铁路、企业或物流园专用线及疏港铁路,多个车站平面调车作业和小运转列车运行作业并存,这两种作业需相应的无线通信系统对其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多采用同时设置平面调车数字无线通信系统和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案,虽可满足需求,但投资较大。为节约工程建设成本,简化设备配置,研究采用一套无线通信系统同时满足多个调车作业站及小运转列车运行区间平面调车通信业务和无线调度通信业务需求是非常必要的。研究结论:(1)多站平面调车无线通信系统沿用现有平面调车数字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制式和工作频段,符合当前的技术政策;(2)采用数字移动无线电(DMR)同频中继技术的多台数字信道机,通过IP互联方式,将原用于站内平面调车作业的无线信号覆盖扩展至作业范围内的各个车站及区间,在多个调车作业站及小运转列车运行区间实现统一的无线信号覆盖,消除盲区;(3)通过仿真,验证了系统终端音频接收解调电路采用ICA算法可实现同频干扰信号分离,抑制同频干扰;(4)本研究成果可为地方铁路、企业或物流园专用线及疏港铁路工程设计以及多站平面调车无线通信系统设备制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输干扰率是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质量指标中重要的一项,其描述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误码性能对列车控制信息传输的影响程度.在介绍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传输干扰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传输干扰性能的重要因素,包括列车控制系统信息传输特性、列车控制系统链路层数据传输协议、通信系统越区切换等.基于列车运行速度与传输干扰间的关系,提出采用分布式天线扩大小区覆盖范围的方案,降低数据传输与越区切换发生的碰撞概率,以改善传输干扰性能.通过对分布式天线系统覆盖范围以及对其同频干扰、载波干扰比等性能指标的理论分析,证明了分布式天线覆盖方案可以有效地扩大广义小区的覆盖面积以改善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传输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5.
乔桢 《铁道建筑技术》2022,(9):118-121+140
为既有铁路通信GSM-R系统改造项目中有效节省投资、充分利用既有资源,并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保证GSM-R系统信号的稳定覆盖,分析了GSM-R冗余覆盖的可靠性;介绍了数字直放站的主要技术优势及特点;计算分析了在满足时延情况下数字直放站最大拉远距离;重点研究对比了八光口交织冗余覆盖方案、同站址双设备交织冗余覆盖方案及四光口交织冗余覆盖方案;指出了四光口交织冗余覆盖组网方案的几大优点。针对地形复杂、光纤资源少等既有铁路通信GSM-R系统改造项目,可考虑借鉴此方案。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GSM-R试验工程隧道覆盖技术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GSM-R弱场强区以及盲区的覆盖问题是GSM-R整个无线覆盖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GSM-R系统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基于GSM-R铁路专用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对隧道覆盖的技术解决方法进行探讨,针对青藏铁路试验段工程中的隧道覆盖系统中一系列技术问题给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既有铁路的450 MHz无线列调通信系统改造时,需要同步对传统的数字调度通信系统进行改造。以鹰厦线的数字调度通信系统改造为例,对传统车站FAS交换机方案、共用车站FAS交换机方案、共用备份车站FAS交换机方案等3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选,推荐采用共用车站FAS交换机方案,极大程度降低了工程投资,同时研究了FAS编号等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对其他既有铁路数字调度通信系统改造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无线通信系统450MHz区段存在严重的同频干扰问题,用户设备在非常状态下长时间发射和接收,导致在此信号覆盖范围内的设备无法正常使用。通过典型案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处理步骤,从基层维护的角度为铁路通信系统联控处理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光纤直放站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长铁路北起江苏省北部的新沂市并与陇海铁路接轨,南至浙江省的长兴县与宣杭铁路接轨,全长638km,采用数字无线集群解决调度及公务通信。图1为新长线无锡西-长兴段数字无线集群系统构成图。在新长铁路中设置有武进、宜兴北、丁山、夹蒲4个基站,宜兴、无锡西2个直放站。但由于江浙两省交界处为山区丘陵地形,基站覆盖困难,需要在弱场强区段的麒麟山隧道、K140处设置光纤直放站达到场强覆盖,解决通信盲区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无线列调系统是铁路行车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系统内的同频干扰是一个很难克服的问题。重点讨论在实际工程中,如何有效地控制场强覆盖,减轻同频干扰。  相似文献   

11.
蒲健 《铁道通信信号》2010,46(11):65-66
山区铁路无线场强覆盖存在许多盲区和弱场区,首尾电台通信系统能够较好地克服这些问题,提高通话质量,保证行车的安全。介绍首尾电台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总结故障判断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基于DMR数字集群通信技术的铁路公安数字无线通信系统,重点介绍系统构成、系统功能、频率配置、越区切换机制以及车载台配置等关键技术。系统所采用的DMR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节约频率资源,同时其很强的抗信号衰落能力能够实现高质量的远距离通信。本系统可以满足铁路公安高质量语音通信需求外,还支持数据传输,具有强大的数据通信功能,有助于推动铁路公安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LTE-R网络采用基于蜂窝的通信方式,确保铁路通信系统满足可靠性、有效性等。但是由于铁路沿线地形大多为山区,对无线信号的传播造成很大的衰落,产生很多信号弱场和盲区。将LTE-R网络和AdHoc网络进行融合组网,来弥补传统的LTE-R网络在信号覆盖时的覆盖缺陷。将Ad Hoc网络与其他现有的网络融合,通过添加一些转发设备来利用Ad Hoc的频段解决传统网络里出现的拥塞等问题,融合组网之后具有更高的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14.
现有重载货运列车重联同步通信方式建设投资大,存在延时和通信盲区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采用微功率车载无线通信网联车系统,集成Locotrol控制模块,实现具有同步重联功能的车载局域网和具有状态监测和告警功能的车-地广域网。结合重载铁路的设备配置和运行情况,通过合理的工程化实施安排,可以在不影响既有线路运输的情况下实现现有货运列车的提质改造。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伊始,万象更新.我们迈着改革开放的豪迈步伐,昂首跨入新世纪. 回首以往,我们感慨万千,深深体会到: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作为铁路高科技的尖兵,铁路通信信号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迅速发展壮大.多年来,从事铁路通信信号设计的几代科技工作者辛苦耕耘,呕心沥血,为铁路建设事业贡献了全部聪明才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1988年建成的60多公里大秦铁路通信系统,率先建成第一个数字岛,实现了全数字化.1996年建成通车的北京-九龙铁路,装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光同步数字传输系统(SDH)和程控交换设备(SPC),以及18信息移频自动闭塞和阜阳、向塘自动化编组站.南昆、兰新等一批铁路线的通信信号设备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数字调度系统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介绍数字调度系统的构成、组网以及关键技术,并对数字调度系统在铁路专用通信中的应用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介绍广州地铁线路建设过程中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覆盖方式,重点分析在隧道区间面对车载电台与手持电台信号覆盖的取舍问题、直放站的同频干扰问题,并分析地铁无线集群覆盖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介绍数字光纤直放站系统的构成、应用特点,比对数字光纤直放站与分布式基站的应用差别;重点阐述目前直放站在铁路应用中产生的问题,通过分析数字直放站设备特性及覆盖方式,提出在特定场景调整直放站设置参数降低由于时延问题对铁路通信影响的解决方案,为数字直放站高速场景的参数设置、GSM-R系统的应用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薛昔朋 《电气化铁道》2023,(6):62-66+74
沈白铁路引入沈阳枢纽(沈阳北站)时与哈大客专交叉并线。交叉并线区段铁路专用全球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覆盖方案已成为铁路通信系统的设计重点和难点。本文对沈白铁路引入沈阳枢纽交叉并线区段的GSM-R覆盖方案进行研究,从建设投资、运营维护、网络优化、频率规划等方面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工程实施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20.
正1概述在GSM-R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保证铁路沿线特别是山地、隧道、路堑等常规通信盲区的正常通信,通常采用光纤直放站设备对基站信号进行延伸覆盖。使用光纤直放站进行覆盖的优点是投资少、安装方便、对工作环境要求低,可以很快地解决GSM-R通信信号覆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