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涂勤明 《铁道建筑》2020,(5):135-138
对中等减振扣件轨道、梯形轨枕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普通整体道床轨道进行环境振动现场实测,对比分析地铁列车通过时不同轨道的钢轨、道床、隧道壁振动加速度(垂向、横向)及钢轨动态变形(垂向、横向).结果表明:4种类型轨道的钢轨振动加速度相差不大;中等减振扣件轨道的道床振动加速度小于普通整体道床轨道,另外2种减振轨道明显大于普通整体道床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隧道壁振动加速度明显小于其他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最好;中等减振扣件轨道的钢轨动态变形明显大于其他轨道.  相似文献   

2.
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病害检测与快速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北京一通辽快速铁路梨树沟隧道内无砟轨道基底结构病害现状,提出病害整治原则。论述基底换填、整体轨道板维修、加强或增设排水设施、增加扣件可调变形量和灌注水泥浆整治方法。针对梨树沟隧道整体道床裂缝、下沉等病害,采用高强发泡树脂(4.75#)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对注浆前后动变形进行对比测试、物探测试和原位探测并进行分析,检验实际效果。结合我国无砟轨道结构病害类型及产生机理,进一步研究无砟轨道结构病害检测与快速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3.
受列车振动与温差、风雨洗刷作用,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出现橡胶套靴老化离缝、轨枕破损及翻浆冒泥等病害。为加强结构界面黏结整体稳定性并降低破损劣化,提出采用“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预制短轨枕”进行弹性短轨枕结构原位换铺的道床改造方案,将道床减振改造为扣件减振并简述了轨道结构整治施工工艺。在此基础上,进行换铺前后轨道结构振动力学性能研究与受力特性分析,结合运营实际总结了整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制短轨枕方案进行原位换铺的施工工艺为拆除破损弹性短轨枕、道床坑凿毛、安装新预制短轨枕及减振扣件、钻孔植筋、除尘灌浆等序列工序,可保证铺设精度,加快施工进度;采用具有枕下橡胶垫层的弹性短轨枕轨道结构其减振性能更为优良,但枕下弹性橡胶垫层易老化失效,应重点维护橡胶套靴与道床坑结合面黏结密封性,避免短轨枕-橡胶套靴-混凝土道床之间剥离而造成结构松动;改造后采用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的轨道各结构垂向位移均有所减小,轨道结构线路形位更为优良,但道床板结构的垂向加速度增幅86.9%;改造后的轨道结构采用扣件减振整治方案可实施性强,轨道主要结构形位保持能力强,可有效解决弹性短轨枕轨道的相关病害问题。  相似文献   

4.
乌鞘岭隧道整体道床病害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彻底整治乌鞘岭隧道整体道床病害,借助雷达监测、钻孔取芯等辅助措施对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内部分隧道采用压注聚氨酯材料抬升整体道床的成功经验对病害进行整治,取得成功。实践证明,聚氨酯注浆抬升整体道床是处理隧道道床沉降的一种简洁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微元体的平衡出发推导轨道结构变形的非线性控制微分方程。假设盾构隧道沉降遵从正态曲线,并引入阶梯函数描述轨道与基底的脱开状态,导出求解轨道变形的级数解。对支承块式道床轨道结构进行实例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级数解计算的道床沉降与实测数据一致;隧道沉降不大时,轨道结构的轴力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隧道沉降槽宽度一定时,轨道结构的沉降、脱空范围及内力均随隧道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沉降槽宽度小、沉降值较大时,钢轨与道床间以及道床与隧道底板间将产生沉降差及脱空。对隧道底板沉降槽半宽为3m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扣件失效条件下,隧道底板沉降值达到4mm时钢轨与道床间产生沉降差和脱空;在扣件正常连接条件下,隧道底板沉降值达到12mm时道床与隧道底板间产生沉降差和脱空;道床沉降值达到30mm时钢轨与道床间产生明显的沉降差;道床沉降值达到50mm时支承块与道床间产生脱空。  相似文献   

6.
总结整体道床铁路隧道隧底病害特点,分析了各类主要病害的成因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方案设计,通过工程实例验证整治方案的有效性。整体道床隧道内轨道平顺性对于隧底各类病害较为敏感,隧底易形成高压地下水而造成轨道上拱,往往多种病害同时产生。提出了"道床锚固+离缝充填+细颗粒固结+合理排水"的综合整治方案。以唐呼线集宁隧道下行线隧底病害整治工程为例,开展了方案现场应用,整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整体道床病害整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和城轨交通建设快速发展,无碴轨道整体道床已被广泛采用。整体道床是一种新型轨下基础结构形式,具有稳定性好、轨道平顺性高、刚度均匀性好等优点,但受列车振动、结构性能、水文地质、施工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出现了道床混凝土下沉破损等病害。通过弹性地基梁模型、多重叠合梁模型、有限元模型和动力计算理论模型,分析整体道床病害形成的原因,进一步对整体道床结构的设计参数、轨道振动动力响应特性的分析进行研究.提出采用高弹性扣件、增设或加强排水设施、道床基底换填、整体道床翻修、压注水泥胶浆或化学浆等整治病害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型轨道巡检仪在地铁整体道床上的实际应用,结合整体道床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扣件定位办法。首先对图片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对压缩后图片进行Sobel边缘检测,再将处理后的图片灰度投影至y轴,确定钢轨位置;最后将钢轨作为垂直坐标轴,结合扣件安装间隔规律,对扣件进行垂向定位。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对新型巡检仪在地铁整体道床上拍摄的图片中的扣件进行定位,且具有较高效率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分析乌鞘岭隧道整体道床裂纹病害基本情况,岩性以及构造、地下水、设计施工等病害影响因素。提出对0.5mm及以下的裂纹采取建立台账,定期检查监控措施;对不伴有整体道床下沉的0.5mm以上的裂纹,采用环氧树脂封闭法进行修补;对于裂纹密集、宽度较大并伴有整体道床下沉的裂纹,采用压注水泥砂浆法进行整治的措施。整治后,隧道整体道床裂纹数量减少,线路设备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列车运行平稳性和舒适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120 km/h地铁多种减振轨道结构现场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析隧道内各种减振措施在地铁列车行车速度为120 km/h时的减振效果,以地铁现场测试为依托,在时域和频域内分析3种轨道结构各测试断面在行车速度为120 km/h下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DZⅢ-1型扣件普通整体道床轨道在各频段内对振动的衰减均有一定效果,隧道壁在低频范围内减振效果较好。梯形轨枕轨道结构轨枕至隧道壁间的振动衰减非常明显,约为50 dB。钢弹簧浮置板对振动的衰减主要在钢轨与浮置板之间完成,为50~80 dB。梯形轨枕轨道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隧道壁主要响应频段内相对于DZⅢ-1型扣件普通整体道床轨道减振效果分别为22 dB和38 dB。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随着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发展,无砟轨道铺设里程不断增加.随着运量的增长和运营年限的延长,隧道内整体道床的病害相继产生并发展,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尤其是60~70年代早期修建的隧道,如今隧道内整体道床的破裂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总结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整治措施已成为隧道内线路养护维护的重要课题.研究结论:隧道内整体道床裂损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发展急剧性及连续性的特点.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地下水的溶蚀、浸蚀作用及结构、工程施工、养护维护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其整治原则及措施主要有疏导地下水、局部调整线路坡度、压浆填塞及翻修等.实践证明,这些整治措施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整体道床服役过程中易出现基底破损开裂、道床翻浆冒泥、基床整体变形、线路几何形位超限、轨道上拱等病害,影响轨道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整体道床结构形式与特点,系统地阐述轨道结构拆换、临时过渡措施、无缝线路恢复等关键技术及流程,提出了维修天窗期整体道床快速拆换的技术方案,为城市轨道交通整体道床类似病害的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隧道内采用III型轨道减振器扣件、中量级钢弹簧浮置板道床以及重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等3种减振措施的代表断面上,采用落锤法测量钢轨、轨枕、道床及隧道侧壁测点的振动时域信号,计算得到各断面上测点的传递函数,并评价分析了这3种减振措施的性能。选取对列车振动较敏感的轨道下穿居民小区路段进行地面振动测试,分析了地下列车运行对居民生活的振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苏州轨道交通所采取的大埋深及重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等减振措施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4.
地铁隧道结构隆起造成无砟轨道轨道几何尺寸异常,超出轨道扣件设计调整量。通过调整线路设计坡度、设计大调高特殊扣件、调整轨道轨面标高等措施,解决地铁运营线路因隧道隆起造成无砟轨道上拱后几何尺寸超限问题,提出一套完善、切实可行的地铁隧道隆起、无砟轨道上拱整治技术和方法,以完善地铁线路轨道养护维修技术。  相似文献   

15.
郭强  王平  徐井芒  胡辰阳 《铁道建筑》2020,(3):123-126,140
为了研究地铁曲线段不同减振轨道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橡胶隔振垫道床轨道、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轨道、梯形轨枕轨道、单趾弹条扣件轨道4种减振轨道结构的轮轨力、钢轨动态位移,以及对应断面处隧道壁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分析结果表明:单趾弹条扣件轨道振动相对较大,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振动相对较小;4种减振轨道对应的轮轨垂向力、横向力、脱轨系数均满足列车安全运营要求;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轨道的钢轨动态位移平均值较大,但小于安全限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研国内已建及在建有轨电车项目,对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结构设计进行系统性介绍和分析,重点介绍钢轨、扣件、轨枕、道床、钢轨扣件防护、道岔及排水设计与选型,总结轨道设计经验,对钢轨扣件选型、道床及支承层设计、道岔区道床选型、排水设计、接口设计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建议道岔区采用有枕式整体道床,混行路口处钢轨扣件防护进行特殊设计,道床下部设钢筋混凝土底座,底座两线间及两线外侧采用碎石填充上部混凝土抹面,保证轨道结构的安全适用性、经济性及技术先进性,减少后期养护维修工作,为后续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地铁扣件刚度和阻尼对钢轨异常波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北京地铁隧道内和桥梁上减振器扣件轨道结构面临的钢轨异常波磨问题,分别建立地铁隧道内和桥梁上整体道床轨道结构的垂向振动分析模型,分析对比两种基础上钢轨的垂向动力传递特性,讨论扣件刚度和阻尼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最后给出此类波磨的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轻轨高架桥整体道床无缝线路轨道强度、稳定性进行了讨论,通过对梁端钢轨、扣件、胶垫和梁支座工作状态的分析,提出了梁端部位是最薄弱环节的概念,并提出改善其工作状态,提高其强度、可靠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盾构法由于具有掘进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际施工时,盾构隧道有时会偏离原设计值,需通过调线调坡进行调整.但可能会造成部分地段轨道结构高度低于设计值,如果减薄道床结构,会影响整体道床的安全性.以实际工程为例,考虑钢轨、扣件、轨枕和道床等结构,建立仿真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20.
采用内置式泵房后,由于轨道型式发生了变化,其实际服役可靠性值得关注.建立了内置式泵房轨道系统的轨道动力分析模型,分析了内置式泵房轨道系统的轨道动力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整体道床横向弯矩和道床横向位移作为服役性能的控制指标,选取道床弹性模量、扣件垂向刚度、扣件横向刚度和扣件横向阻尼作为随机参数,使用2k析因实验设计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