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对扁铲侧胀试验工作原理、标定方法、现场试验及数据处理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地区某工程实例,对扁铲侧胀试验的部分成果进行分析,将扁铲侧胀试验与室内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的试验成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介绍扁铲侧胀试验的试验原理、资料整理以及参数计算方法,并初步与土工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合扁铲侧胀试验在地铁勘察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说明该试验在黄土地区有较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茹杉杉 《铁道勘察》2011,37(5):69-72
介绍了扁铲侧胀试验的工作原理、标定的方法以及数据的处理。结合天津某工程实例,根据扁铲侧胀试验数据对土类指数ID进行了计算,并对比静力触探试验参数对地层进行了划分,同时对静止侧压力系数K0进行了不同公式的计算。通过室内试验和三个经验公式的对比,分析了差异点的原因并给出了针对该工程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4.
在大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岩土工程性质和设计参数的确定由传统的室内试验方法,逐步转变为多种原位测试手段相结合,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可提供精确度和可靠性更高的勘察成果.结合京沪高速虹桥铁路枢纽工程,采用扁铲侧胀(DMT)试验,对浅层地基土的压缩模量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并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了一定的规律,为广泛采用扁铲侧胀试验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基床系数的概念和取得基床系数的主要方法,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介绍勘察阶段采用旁压试验法、扁铲侧胀试验法、标准贯入法和室内固结试验法,综合确定基床系数的实侈4。  相似文献   

6.
以太原地铁2号线为例,运用标准贯入、静力触探、旁压、扁铲侧胀、十字板剪切等多种原位测试方法,求取岩土体的静止侧压力系数、基床系数、地基土承载力、变形模量等岩土力学参数,结合室内试验成果及规范和经验值,综合确定岩土参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扁板侧胀试验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很多,而对于如何利用其计算软土地基承载力还有待于研究。本文利用现场原位测试试验数据对如何通过扁板侧胀试验获取软土地基承载力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论:本文依托商合杭高速铁路的原位测试,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得出扁板侧胀试验所得侧胀模量ED与静力触探Ps、十字板剪切试验Su之间的关系,给出通过扁板侧胀试验获得软土地基承载力的公式:fak=0.019ED+15(ED≤5 000 kPa),并将计算结果与其他试验方法进行对比,能较好地反映现场软土的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目前利用扁铲侧胀试验确定土层静止侧压力系数方法主要包括基于Mindlin解与弹性理论推导的理论公式法和基于试验数据建立的经验公式法。通过本次研究,拟确定上述两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计算的土层静止侧压力系数更加准确,以利于在今后工程勘察中应用。研究结论:(1)基于Mindlin解和弹性理论推导的理论公式是线性的,其结果随角点应力与中心点应力的比值不同而不同,不易确定;(2)基于试验数据建立的经验关系式是非线性的,符合土体是非弹性体的特性,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成因的土层存在差异性,因此基于试验数据建立的经验关系式更适合工程实际;(3)本研究成果可供铁路、地铁、公路等工程勘察中获取土层静止土压力系数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天津市某地铁站上盖楼群场地的工程特点,采用综合勘察技术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并分析所获取的现场钻探、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扁铲侧胀试验、剪切波速测试、场地微动测试、现场水文地质试验和各类室内试验的资料,结合地质资料进行了场地地震响应分析,最后根据各类规范对场地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种超越概率水平下的基岩水平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分别为24.986 cm/s2、128.047 cm/s2、262.766 cm/s2。计算确定该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值为0.45 s,为抗震不利地段。波速测试结果确定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III类,场地在地震烈度为Ⅶ度地震力作用下不发生液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基于扁铲侧胀试验(DMT)的基本原理,在理论上分析探讨通过DMT的A值的消散试验求解水平向固结系数的方法.同时,结合商丘—合肥—杭州(商合杭)铁路工程湖州试验段与上海—南通(沪通)铁路工程常熟试验段分别开展DMTA消散试验,对DMTA消散试验获取水平固结系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论:DMTA消散试验与孔压静探消散试验获取水平向固结系数很接近,二者在均质土层中相关性较好,在非均质土层中相关性较差;与DMTA消散试验及孔压静探消散试验获取的水平向固结系数相比,室内试验获取的水平向固结系数明显偏小,与其他研究者的成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其他试验方法,扁板侧胀试验对土体结构的破坏和扰动较小,能更好地反映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依托温州市域铁路工程,基于多个试验点的扁板侧胀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和静力触探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扁板侧胀试验参数与十字板剪切试验不排水抗剪强度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并建立经验关系式,可供勘察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2.
扁板侧胀试验在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板侧胀试验(DMT)是兼具旁压试验和静力触探双重功能的原位测试技术。在京沪高速铁路昆山试验段的软土地基勘察中应用了该项技术,并与其他测试手段和土工试验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表明,扁板侧胀试验在软土地基勘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地基土基床系数是地下工程设计的重要力学参数,可通过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扁板侧胀试验、旁压试验等多种现场试验测定,但不同的现场试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给工程勘察与工程设计带来较大困难.本文依托铁路与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开展现场对比试验,对不同试验的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结论:(1)得出了螺旋...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工程车辆称重设备的弊端,设计一种便携式工程车辆侧高称重设备.阐述便携式工程车辆侧高称重设备的设计思路、主要结构和技术指标,并开展便携式工程车辆侧高称重设备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便携式工程车辆侧高称重设备,可以有效验证工程车辆的作业装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于设置工程车辆危险作业范围、保障运输安全具有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哈(密)罗(布泊)铁路罗布泊段的硫酸盐岩路基为研究对象,从温度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室内试验,确定了温度对硫酸盐岩盐胀的影响。通过建立路基试验段,埋设温度观测元件,掌握路基温度场。结合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自路基顶面以下2 m范围内为罗布泊的硫酸盐岩路基盐胀敏感区域,并提出以控制温度为主导思想的硫酸盐岩路基盐胀的防治措施,可为相关工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充分利用黑棉土的工程特性,对肯尼亚蒙内铁路沿线大量分布的黑棉土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和成分模拟试验,得出了黑棉土物质成分、物理力学性质特征以及工程特性;通过现场调查及室内试验数据分析,得出沿线黑棉土分布区域的大气影响深度数据。结果表明,可以施加外部因素,通过力的相互作用,限制黑棉土胀缩对路基的影响;根据大气急剧影响深度确定黑棉土处理深度或建(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以减小黑棉土涨缩对路基产生的不良影响,并据此采取相应的设计、施工措施,以解决黑棉土胀缩对路基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膨胀土具有强烈胀缩性,常处于非饱和状态,对水分状态的变化十分敏感,并由此引起膨胀土强度和体积的变化,往往造成工程建筑物的破坏。结合新建玉蒙线膨胀土路基的修筑,利用颗粒流离散元方法,对膨胀土的干湿胀缩效应从颗粒间强度变化及颗粒体积胀缩入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膨胀土路基在干湿胀缩循环下的破坏特征及过程。研究结论:颗粒流数值方法可以合理再现膨胀土的室内加压平衡法膨胀力测试实验及自由膨胀率测试实验;通过对膨胀土路基进行单次胀缩及多次胀缩模拟试验,可从细观角度揭示了膨胀土路基在胀缩循环下的浅表层塌滑现象;对比现场部分填筑中路基的破坏特征,表明数值模拟与现场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以河南省禹州地区的弱膨胀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掺灰比对膨胀土物理性质、强度和水稳性的影响规律,分析其内在的改良机理,得出了石灰改良膨胀土的最佳掺灰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掺灰比的增大,膨胀土的塑性指数和胀缩性均呈减小趋势,且掺灰比为4%时可有效降低胀缩性,然而掺灰比>4%时对胀缩性的进一步降低效果不明显,因此确定最佳掺灰比为4%;与素土试样相比,掺灰比为4%的试样的压缩性降低,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强,其水稳性的改善进一步表明了石灰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结合广州新电视塔工程,采用混凝土短柱模拟工程桩,经过受压与受拉不同荷载方向下的桩侧摩擦力试验研究,研究其在抗压和抗拔力作用下桩土侧摩阻力性能变化.试验研究表明:桩与围岩相互作用在不同受力状态下表现出不同特点,抗压摩阻力特征值大于抗拔摩阻力特征值,抗压摩阻力/抗拔摩阻力为1.85左右;在试验过程中,抗压侧摩擦力大于抗拔侧摩擦力的原因在于被动土压力大于主动土压力;在工程应用中,需要抗拔分项系数γ作为抗拔力设计值的安全储备,本工程抗拔分项系数γ可取1.5~2.0.  相似文献   

20.
信息窗     
“宁波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专家咨询本刊讯为进一步做好宁波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宁波市发改委于2005年7月24日在宁波市奉化银凤山庄召开了“宁波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专家咨询会议”。会上首先由北京中城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与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介绍了宁波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划(2006-2015),在与会专家和宁波市有关部门代表发言和讨论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焦桐善代表专家组宣读了咨询意见。据报道,宁波市轨道交通网由6条线组成,呈放射式交叉形态,其中包括了3条骨干线,3条辅助线,这些线路在都市区内全长247.5 km,每正线公里造价估算为3.17亿元。该规划目前正在报批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