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特大桥是新建铁路焦济洛城际铁路跨越黄河的控制性工点,初步拟定(60+12×10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6×(100+100)m部分斜拉桥、2联(100+2×200+100)m独塔斜拉连续刚构组合桥、12-108 m连续钢桁梁等方案,并对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选择(60+12×10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作为跨越黄河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2.
陇海铁路上行线宝天段YK1366+650~YK1371+100段不良地质和铁路病害频发,病害整治无法从根本上改善铁路运营环境安全。从工程地质条件角度对该段线路进行改线方案比选,研究了并行陇海下行线方案(AK)、顺渭河桥方案(A1K)及隧道方案(A2K),推荐采用AK方案。  相似文献   

3.
承隆铁路部分线路因双峰寺水库的建设需要改建。改建内容分为线路改线和既有线路基改造。线路改线段方案结合铁路运营条件、矿区影响、施工工期、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选;路基改造段结合库区浸水路基情况,分析了既有路基病害、运营安全、养护维修、工程投资等影响因素,推荐了安全可靠、综合效益佳、可实施性强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京广线K999+188钢梁桥为双线3×24m上承式钢板梁铁路桥,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该桥暴露出质量状态老化、病害隐患增多等问题.针对该桥浅基病害等问题,充分考虑铁路现状及建设条件,提出3种改造方案,从使用功能、结构耐久性等方面进行比选,对各方案水文条件和基础冲刷安全性进行评估,确定钢梁桥改刚构桥为最优方案,有效解决桥梁...  相似文献   

5.
随着既有线的提速改造及既有站场的改扩建的发展趋势,既有线上的部分梁式桥已不能完全适应继续使用的要求,急需改造。根据西固环行线颖川堡站场的改建要求及确保不中断列车运输的前提下,针对既有寺沟桥的现状研定了可行设计方案,在原桥址处拆除3-8 m梁桥并原位新建2-10 m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斜交框架桥。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引江济淮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点工程,江淮沟通段有4条线与铁路交叉需要进行改建,从南至北依次为合九铁路、宁西铁路下行线、沪蓉铁路和宁西铁路上行线。本文在阐述引江济淮工程及其涉及的铁路线路概况的基础上,从利用既有设备设施、减少过渡过程、减少对既有线影响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拟建引江济淮工程与既有宁西下行线交叉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研究,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改线方案和原位改建方案。研究结论:(1)原位改建方案由于巧妙地利用了相邻废弃的既有沪蓉铁路进行施工过渡,技术经济优势明显,因此推荐采用原位改建方案;(2)对该项目的技术创新和设计优化进行了总结,在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方面可为既有线改建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
既有长图铁路建设年代久远,技术标准低,汛期易发生桥涵水害,主要表现为桥梁墩台裂损及台后路基冲毁、涵洞淤积堵塞等。对既有长图铁路设施设备、主要技术标准及既有桥水害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运营实际,在保证既有线运营安全前提下,提出水害桥梁整治要按"永临结合"且不低于既有线标准的原则进行改建或新建,从标准、运营、投资、施工干扰等方面,论证既有长图铁路K437+213水害桥原位改建方案的可行性,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类似桥梁水害整治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建白沙沱长江桥工程投资大,建设工期长,是改建铁路重庆至贵阳线扩能改造工程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桥位选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条线路走向、工程投资的大小及建设工期的长短。根据渝黔线线路走向,结合环保条件、地质条件以及工程条件等因素,对长江桥位进行综合比选,最终选择方案Ⅰ经既有珞璜站桥位方案为跨越长江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桥为松花江四线特大桥,包括新建哈齐双线桥及既有滨洲线改建双线桥。既有滨洲铁路桥建于1901年,主桥为8孔77m单线下承式钢桁梁。松花江为Ⅲ级航道,河面较宽,常水位水深约10m,桥梁建筑高度受到限制。本文对刚构连续梁方案、连续钢桁梁方案、斜拉加劲混凝土连续梁方案进行了比较。桥梁结构在满足结构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宜适当考虑周边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新建铁路西安至十堰线汉江特大桥的桥位选择和桥跨桥式设计问题。从穿越环境保护区、桥位两侧工程地质条件、桥位两侧工程设置、线路长度等方面对线路方案进行比选。选择十字院桥位作为推荐桥位,推荐桥位桥梁轴线的法线与水流流向夹角42°,最大横向流速1.7 m/s。根据GB 50139-2014《内河通航标准》的要求,采用一跨过江,对斜拉桥和拱桥2种方案进行分析,推荐主桥方案采用(60+64+86+420+86+64+60)m斜拉桥,可有效解决通航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证秦皇岛东港路框架立交桥 (以下简称“东港路桥”)采用爆破工艺 ,拆除既有 2座 5 5m 9m 5 5m框架桥 ,同时在原位顶进新设的 2座 14 5m 13 0m 13 0m 14 5m四孔框架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同时 ,给出拆除旧桥的各种工艺技术参数 ,对此类型桥梁的改建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采用车-桥系统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对铁路双线连续梁桥竖向有载自振频率进行了理论推导,并计算了两列20辆相同参数的提速客车从桥梁的两端同时通过40 m+4×72 m+40 m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形梁桥时,车-桥系统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为进一步研究多线铁路桥梁竖向有载自振频率和振动响应等提供参考。研究结论:该桥双线满布车辆时,竖向有载自振频率的变化规律与单线简支梁桥以及该桥单线通过列车时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的变化规律相似;该桥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可以用相应的无载自振频率来代替,不会引起明显的误差;如果计算该桥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可取其平均值代替。  相似文献   

13.
随着莫斯科—喀山400 km/h高速铁路设计的逐步推进,国内已有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对于简支梁桥基频限值的相关条文已不能满足设计需求。为避免列车通过桥梁时出现过大振动甚至产生共振,以莫喀高速铁路两种33. 1 m简支梁桥形式(混凝土简支箱梁桥、钢-混结合简支梁桥)为背景,通过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对简支梁桥的竖向挠度和基频限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列车活载类型对桥梁竖向基频限值有一定影响,这与车辆的车长和轴重等参数有关;对于跨度L=33. 1 m混凝土简支箱梁桥,中国高速列车对应的竖向基频限值为100/L,俄罗斯设计列车对应的竖向基频限值为140/L; 33. 1 m钢-混结合简支梁比33. 1 m混凝土简支箱梁桥的竖向基频限值更高。本研究成果可为400 km/h高速铁路简支梁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永强 《铁道勘察》2012,38(4):74-77
新建郑州黄河大桥为郑焦客运专线铁路暨改建京广铁路跨越黄河的公用桥梁,为四线铁路特大型桥梁。主桥上部结构为11联(2×100 m)下承式连续钢桁梁,两孔一联,共11联,总长2 200 m。结合钢梁结构形式、桥位环境、成本投入及工期等因素确定主桥钢梁架设方案为顶推与悬拼施工相结合,即黄河南岸7联采用顶推施工,北岸4联采用悬拼施工。  相似文献   

15.
三峡右岸上游坝头交通桥为 15孔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 ,桥跨布置为 2× 2 5m 13× 2 6 4m ,桥梁纵坡为 7% ,平曲线半径为 2 0 0m。针对该桥的施工 ,主要介绍纵坡大、曲线半径小的斜弯桥的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的架设施工技术 ,以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改建铁路金华至温州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新建双线引入金华地区;同时新建铁路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与既有沪昆铁路并行经过金华地区,需要解决3条干线间的跨线车运行通道问题.文章对既有沪昆铁路、新建沪昆客运专线和改建金温线间设置联络线的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7.
新建铁路德大线与在建京沪高速铁路交叉,原设计方案采用德大线上跨京沪高速铁路。但根据铁道部相关通知的要求,为了减少对京沪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影响,与京沪高铁交叉的客货共线铁路原则上应采取下穿方案。在工程投资、下穿工程措施、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养护维修等多方面对德大线改线下穿和原位下穿京沪高速铁路两个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与研究,并与原上跨方案一起对方案优缺点进行了系统的比较,最终选择了原位下穿京沪高速铁路作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8.
娄邵线牛马司煤矿采空区地质选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於定华 《铁道勘察》2006,32(4):47-50
既有娄邵铁路为1958年修建的国家Ⅲ级干线,正线长约103.048 km,其中K81 700~K85 200段近3.5 km的线路横穿牛马司煤矿中部。长期以来,由于煤矿采空区的不断下沉和变形,使路基和桥梁等既有建筑物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病害,列车长期限速运营。现拟将既有娄邵铁路改建为国家Ⅰ级单线铁路,速度目标值140 km/h,成为洛湛通道的一部分。因牛马司煤矿采空范围大,已经危及既有线行车安全,故线路在牛马司地段存在沿既有线改造方案和改线绕行方案的比选问题。对煤矿采空区、既有铁路的地质状况及沉降情况进行了分析,为确保线路等级达到Ⅰ级铁路的标准,推荐牛马司矿区南绕方案为贯通方案。  相似文献   

19.
福厦客运专线乌龙江特大桥跨越乌龙江,为新建福州至厦门客运专线铁路重点控制工程,主桥桥址建设条件复杂,孔跨布置边界条件较多。为选取合理的主桥桥式方案,遵循"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对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钢桁梁悬索桥两种桥式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考虑施工难度、景观效果、工程造价等因素,选定(72+109+432+56+56)m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为推荐方案。该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首座大跨度四线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  相似文献   

20.
结合京广线K950+677处1-32m钢板结合梁桥改造设计,系统介绍在提速工程中既有桥改造为双层框构桥的结构设计、施工防护、施工方法等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