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渝西北地区长寿、垫江、梁平铁路沿线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修建这条铁路可强化该地区交通体系。在铁路选线过程中,以沿线的经济、自然条件和工程特征为基点,结合现场调查,对线路走向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沿线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对线路方案布局影响较小。线路的设计坡度以适应沿线地形、地貌条件,与邻线坡度衔接等因素综合比选确定。根据线路所处地理位置决定在南、北两端分别接轨于渝怀铁路和达万铁路,并对接轨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了一条既能与沿线城镇基础设施和建设规划有机协调配合,带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发展,同时又能较好地适应铁路运输要求的线路短、工程小、投资省的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2.
研究拟建安康至重庆高速铁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针对经达州(四川)、万州(重庆)两个主要线路方案,提出工程地质比选意见。收集方案研究范围内的区域地质资料,既有公路、铁路的科研报告,相关政府部门的地质灾害报告,大巴山区岩溶特征相关资料。在大巴山区的城口、岚皋等地区,开展地质调绘工作。掌握了沿线的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自然地理概况,以及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等工程地质概况,尤其是大巴山区的岩溶发育特征。根据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修建该铁路可能遇到的工程问题。对两个主要比选方案,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线路通过大巴山区时,经万州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更复杂,施工风险更大。推荐经达州方案。  相似文献   

3.
根据秦沈线沿线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技术要求、工程措施的选择、设计计算等,对沿线软弱地基加固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4.
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地质选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多年冻土的地质特征及多年冻土的不良地质现象,结合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地段的病害,浅谈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地质选线及多年冻土地区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资料搜集,地质调绘、勘探、物探以及室内土工试验,综合分析肯尼亚蒙巴萨至内罗毕标准轨铁路沿线的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指出沿线主要不良地质主要有人为坑洞、断层;沿线特殊岩土有盐渍土、软土、含石膏岩土和黑棉土(膨胀土),以及浮石层、蚁穴等。针对沿线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合理的工程处理措施意见,为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旭 《铁道勘察》2011,37(2):95-99
王家墩滑坡为宝兰客运专线沿线巨型古滑坡群.在工程地质、水位地质调绘、钻探等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王家墩滑坡的特征,对滑坡进行了分区,并分别评价其稳定性,对隧道工程地质选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风沙是格库铁路青海段主要的不良地质问题。通过对沿线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分析,以及对典型流动沙丘的监测,查明了其活动规律,可为铁路选线提供原则建议。根据勘察过程中的两个选线实例,介绍风沙选线的过程及选线思路,为该地区其他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铁路等线性工程的选线阶段,选线的原则一般足根据工程的数量和投资进行选线,我们称之为工程选线;在地质比较复杂的地区根据沿线的地质条件进行选线,我们称之为地质选线。那么,在选线过程中由于要考虑绕避国家明令禁止通过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为保护沿线的饮用水源取水口及人型的噪声、振动等敏感建筑物等因素进行选线,我们称之为环保选线。本文对环保选线过程中所要考虑的几种因素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的规定进行简单分析总结,仅供在选线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海军 《科技交流》2006,36(2):32-36
根据辅助道路沿线的地质、地貌特征以及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塌岸线对隧道工程的影响,结合碧腰姑隧道明洞基础的设计特点,从明洞段基础处理的方案比选、安全及实用等诸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桩基础在隧道设计中的应用,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遥感技术在蒙华铁路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通道工程浩勒报吉至三门峡段风沙、煤窑采空、黄土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发育,同时沿线地貌类型复杂,沟壑纵横,大范围地面调绘工作开展困难。为优化地质调绘方法,提高不良地质勘察效率和质量,研究利用遥感判释技术进行沿线不良地质勘察。研究结论:(1)研究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和三维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沿线不良地质遥感判释,查明了沿线不良地质分布特征;(2)划分出沿线毛乌苏沙漠区风沙分布特征,识别出煤窑采空分布范围,判释出270余处黄土滑坡和崩塌,判释准确率高于85%;(3)高分辨率遥感和三维遥感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满足多类型不良地质勘察的需要,为地质选线提供了直接参考;(4)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艰险山区长大线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沿线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对铁路工程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合理工程处理措施意见,为设计专业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地质分析的方法,对广州珠江口地区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盾构隧道所处层位的不同,阐述地层特性对施工的影响。通过对狮子洋隧道所处地层特征进行分类分析,针对不同地层盾构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对保障工程顺利实施,积累水下隧道盾构施工经验,以及研究广州珠江口地区水下盾构隧道工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成昆铁路沿线受构造作用影响,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岩体异常破碎,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煤层瓦斯及采空区、活动断裂为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开展地质选线技术研究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线路穿越风险极高的工程地质问题段落所带来的工程安全隐患,也可为该地区远景铁路规划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在现场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室内试验分析及相关专题研究工作基础上,认为本线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不良地质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煤层瓦斯及采空区、活动断裂;(2)针对本线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地质选线原则;(3)综合分析了各方案地质条件,利用选线原则选定了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优的线路方案;(4)该研究成果对于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地质选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勘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孟祥连 《铁道勘察》2006,32(3):28-31
针对青藏铁路建设中多年冻土这一重大技术难题,重点阐述了其工程地质勘察要点、工作方法及勘察流程,介绍了多年冻土上限、含冰量、冻土地温、冻土区边界及大片连续多年冻土融区等多年冻土控制性参数指标的勘测方法,论述了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的分布特征。结合大的地貌分区,给出了各大地貌单元内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15.
刘卫斌 《铁道勘察》2012,38(3):27-30
黔张常铁路地处中低山区,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发育,其中岩溶、滑坡、采空是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在详细分析了本段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选线时应注意的地质问题及原则,对局部两段方案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对比,推荐地质条件较好的DK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兰渝铁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湿陷性黄土、膨胀岩土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分布较广,线路方案的选择主要受滑坡和不稳定性斜坡的控制,在详细分析沿线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对张家庄至杨家川段4个主要方案进行了分析比选:DK方案以长隧道穿行于黄土梁峁底部,工程地质条件相对最好,工程安全可靠性高,D2K、D3K方案次之,D1K方案最差。  相似文献   

17.
王闰 《铁道勘察》2014,(2):72-74
郑徐客运专线位于黄淮冲积平原,沿线第四系地层覆盖呈厚层或巨厚层状,表层更是分布有厚度巨大的软土和松软土层,需采取合理的地基加固措施,以保证路基工程工后沉降达到控制标准。根据沿线工程地质条件、线路等级及控制标准、路基部位及填高等因素,确定了郑徐客运专线路基工程采用的地基处理类型及选取原则,并以兰考南站为实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可为工程建设过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黔桂铁路改扩建工程地处西南山区,穿越贵州、广西两省区,沿线地形地质十分复杂,线路方案选择往往受到地质条件的严重制约,因此,在该线改扩建工程初测阶段大力开展区域地质选线工作对节约工程投资、减少地质灾害和工程病害、消除运营隐患是很有必要的。研究方法: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地质调绘、钻探、静力触探等综合勘探方法,查明选线段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质角度确定线路方案。研究结果:通过不同方案地质条件必选,最终确定了地质条件好的线路方案。研究结论:西南山区地形地质复杂,线路方案比选中应充分研究沿线地质条件,绕避复杂、严重地质不良地段。本文系统介绍了黔桂线改扩建工程初测阶段几处典型的、成功的地质选线,概括性地总结了地质选线应绕避的重大地质问题,其选线思路、比选条件及评价意见等可作为其它山区铁路勘察设计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埃塞俄比亚铁路MIESO-DAWANLE段所遇断层总体走向NNE,断层所处地形地貌复杂,岩土类型多样,且断层的分布及特征影响线路及相关工程的设计。以Kench特大桥工程的勘察工作为例,采用综合地质勘察方法查明地层岩性、断层分布及特征,为铁路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马鹿岭地区是洛湛铁路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相对集中发育地段之一,沿线交错分布有膨胀土、滑坡、顺层、岩溶等,其中膨胀土不稳定斜坡直接控制线路方案。通过综合地质勘察,定性、定量综合评价膨胀土斜坡、滑坡的稳定性,分析预测工程对边坡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为线路选择及工程设置提供地质依据。研究结论:根据各方案的地质条件比较,结合地形条件,施工图方案选择沿向斜轴部宽缓槽谷行进,避开了膨胀土不稳定斜坡及滑坡、同时减少了经过顺层、岩溶、软土的长度及桥隧比例,虽然线路总长增加200 m,但工程投资和运营风险都明显降低,工程地质条件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