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列控系统作为轨道交通列控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列车之间的追踪间隔。追踪间隔的计算是列车生成移动授权的前提。列控系统中移动授权的发布由区域控制器来完成。列控系统中由于追踪模式的不同,列车追踪间隔也会有差异,从而影响移动授权生成,影响行车效率。分析了列车移动授权生成原理,研究了列车区间追踪场景下绝对追踪模式和相对追踪模式下的列车追踪间隔,并进行了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追踪模式下列车生成的移动授权更大,可以进一步缩小列车追踪间隔;绝对追踪模式存在最优追踪速度。  相似文献   

2.
移动闭塞系统已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移动闭塞系统列车追踪间隔问题,建立了移动闭塞间隔控制模型,分析了列车追踪间隔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结果说明了移动闭塞系统具有缩短列车运行间隔,提高运行效率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越江区间内列车按移动闭塞方式行车的区间最小追踪间隔。探讨了在移动闭塞系统下风井设置与列车最小追踪间隔的关系,根据实际工程牵引计算进行校验。  相似文献   

4.
移动闭塞下列车的追踪运行有2种模式:撞硬墙模式和撞软墙模式。撞硬墙模式更加安全,而撞软墙模式更加高效。通过对2种追踪模式建模并对比分析,结合各自特点提出准撞软墙模式,对其进行建模分析,研究该模式下列车追踪间隔的计算方法,并通过Matlab仿真探讨该模式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制动挡位,准撞软墙模式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其追踪性能优于撞硬墙模式,且稳定性和舒适性都优于撞硬墙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移动闭塞的列车追踪及其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移动闭塞信号设计思想,分析其追踪原理,并着重以广州地铁3号线为现有条件,重点阐述了基于移动闭塞的列车追踪功能及其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的计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准移动闭塞是一种既能保证行车安全,又能提高运输效率的信号制式,本文在简略介绍准移动闭塞特点的基础上,推导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设计中移动闭塞,常规自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的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公式,并根据本文得到的计算结果提出准移动闭塞中定位单元长度的优化设计推荐值及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列车追踪间隔仿真与牵引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列车追踪间隔仿真在整个项目活动周期中的作用,从能量控制和速度控制角度推导出应用于轨道交通的追踪间隔与牵引计算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列车提前减速对追踪间隔的影响,针对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几种特殊运行情况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研究高铁列车追踪间隔计算办法,并用CRH380BK型动车组列车,对京沪高铁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进行仿真计算,并针对京沪高铁实现列车追踪间隔3 min余量较小,提出进一步缩短列车运行间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运营时,线路中可能有移动闭塞和固定闭塞2种制式混合下的列车追踪需求。将固定闭塞制式分为静态和动态2种类型,提出一种移动闭塞制式下的固定闭塞追踪控制方法,以支持移动闭塞和固定闭塞同时运行下列车追踪的行车控制,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0.
据国家计委统计,“十五”期间,中国城市交通投资将达8000亿元。有专家估计,至少有2000亿元将用于修建地铁。因此,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可谓商机无限,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移动闭塞信号控制技术(SEL TRAC MB Moving block signaling)目前即将应用在武汉地铁和广州地铁3号线上.现对移动闭塞信号系统的设计理念、组成、系统特点及其主要部件和功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列车追踪间隔与高速铁路列车运营密切相关,通过列车追踪间隔仿真系统能够检验列车牵引特性、线路条件等因素对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对研究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优化及列车技术作业方案设计提供有效的帮助。文章介绍了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仿真计算系统的设计,使用列车间隔时间标准化计算方法,结合列车牵引计算、车站以及线路等数据,通过原型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列车运行曲线与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与仿真。具体介绍了系统结构,功能设计及数据结构,以一个实际数据为例对系统的功能以及技术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实验输出数据基本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该系统能够作为列车追踪间隔相关研究的可靠工具。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引入移动闭塞概念的基础上,比较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的技术差异,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方法,推导出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公式,对两者进行仿真计算及分析。可知,列车以相同的速度运行,列车安全间隔越大,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比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缩短得越多;列车安全间隔距离一定时,列车的运行速度越大,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和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越接近。  相似文献   

13.
针对移动闭塞系统下高速列车站间追踪优化问题,根据固定闭塞系统的闭塞时间阶梯模型,建立移动闭塞的时空占用带优化模型.首先将列车站间运行过程进行分解,获取影响列车区间运行过程8个阶段的4个关键速度(出站咽喉速度、站间巡航速度、惰行末速度、进站咽喉速度).然后根据列车车站发车追踪间隔、列车区间追踪间隔和列车车站到达追踪间隔三...  相似文献   

14.
列车追踪间隔及防护控制是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列车运行速度和车位置确定方法,针对距离检测误差提出了计算以及修正方案,并对不同情况下的列车安全间隔和超速防护进行了研究,针对几种特殊运行情况设置安全防护距离以提高对列车运行间隔安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移动闭塞的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相对于传统的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列车间的实时追踪运行,列车的运行间隔大大缩短.然而列车之间的追踪间隔时间的优化仍然是一大难题.在考虑列车速度、加速度、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等因素下研究了区间追踪和站台追踪的追踪间隔时间的模型.仿真分析表明,模型是正确和有效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追踪间隔.  相似文献   

16.
CBTC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列车运行安全间隔时间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通信技术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CBTC系统的发展。本文研究CBTC移动闭塞列车运行安全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推导出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列车运行安全间隔时间计算公式,并对两者进行计算及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列车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列车控制系统CBTC(Corn-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1)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CBTC系统是利用列车和地面间的双向数据通信设备,使地面信号设备可以得到每一列车连续的位置信息,并据此计算出每一列车的运行权限,动态更新发送到列车,列车根据接收到的运行权限和自身的运行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移动闭塞信号系统已越来越多地取代传统的固定闭塞信号系统,成为地铁信号系统中的新成员。介绍了阿尔卡特S40移动闭塞信号系统的结构框图、组成及主要功能。分析了该移动闭塞信号系统中的列车定位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移动闭塞的原理及实现方式,为应用及设计信号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客运专线列车追踪间隔时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我国350 km/h的客运专线区间、站内接车及发车等情形的列车追踪运行间隔时分的计算,分析列车运行速度、追踪运行间隔时分与列车加速度、减速度、车站咽喉区长度和道岔号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列车的加减速性能、车站咽喉区布置等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CBTC列车追踪间隔模型,分析了区间、车站区域两种不同场景下列车追踪间隔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方案。经分析,提出了通过优化停站时间、优化车辆性能参数以及于站间增加功能限速使得列车追踪间隔保持最优的方案。以成都地铁4号线为例,仿真验证了通过优化紧急制动距离、优化司机在站台确认信号时间、优化紧急保障制动率三种措施,能够实现正线追踪间隔为70 s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