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SSS400+高速受电弓框架结构采用的Al-Mg-Zn高强铝合金的材料特点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焊接裂纹情况,对高速受电弓焊接裂纹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通过量焊接验证及检测分析,提出了高速受电弓焊接裂纹的工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速受电弓工作条件复杂严苛,文章针对高速受电弓弓头弹簧盒管壁裂纹故障,对弓头弹簧盒进行静强度及故障原因分析,且结合分析结果提出解决方案并验证相应方案的可行性。通过解决高速受电弓弓头弹簧盒管壁裂纹故障,可有效地提高高速受电弓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铝合金受电弓在疲劳应力和环境应力作用下易出现焊缝开裂的问题,严重威胁列车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文章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受电弓杆件,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特性和受电弓杆件载荷条件,通过有限元仿真对受电弓杆件结构进行优化,减少受电弓杆件零件数量,提升受电弓杆件机械性能。根据受电弓杆件各部件结构的复杂性差异和受电弓杆件结构特点进行工艺分析,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受电弓杆件工艺成型效率和成品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120 km/h地铁列车在运营过程中多次出现受电弓上框架肘接部位裂纹的现象,分析其故障原因,提出采用管对管焊接处加入加强筋板的改进方案。通过力学分析以及实践运用,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深度国产化HX_D1型机车在线运用过程中,乘务员扳下受电弓降弓扳键开关后,出现受电弓已降下但微机显示屏报出"受电弓降弓故障"的非正常现象,文章从机车受电弓电气控制原理和风路方面分析故障原因,并介绍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地铁三号线城轨车辆所用TSG14受电弓上框架为例,从焊接工艺和设计方面介绍了受电弓上框架焊接结构优化措施及工艺验证,通过对受电弓上框架焊接结构优化和工艺改进以防止7000系铝合金上框架开裂,并推及城轨车辆受电弓各类似项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高速动车组受电弓加强托管裂纹问题,文章从结构原理、故障件成分和断口检测等方面分析裂纹形成原因,提出加强托管与弓角连接结构的优化方案,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计算及装车考核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连接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加强托管安装孔的局部应力,提高结构可靠性,并保障高速动车组受电弓的安全运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动车组受电弓在不同运营阶段的故障分布规律,文章以CRH3型动车组受电弓在不同运行阶段的两组故障数据为基础,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故障数据的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动车组受电弓故障数据服从威布尔分布;动车组受电弓在早期运营阶段故障率高,后期运营阶段故障率逐渐降低。本文的分析结果可以为不同运营阶段的动车组检修与故障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疲劳寿命分析的地铁受电弓上框架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地铁受电弓运行过程中导致上框架焊缝开裂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增加加强筋的方式,降低焊缝区域应力,提高焊接处疲劳寿命。运用Matlab和ANSYS软件进行静力学和强度计算,根据疲劳强度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加强筋后,集中应力下降了36.4%,疲劳寿命是结构修改前的3.86倍。  相似文献   

10.
吴佩琼 《电气化铁道》2021,32(2):100-102
对受电弓的故障分析可以从外在环境、自身缺陷、联合行为三方面入手.本文基于对受电弓故障类型进行的分析,从受电弓故障处理与维修策略方面提出相应措施,以期为安全有效实现车轨道交通辆提速提供安全保障,也为受电弓的维护检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地铁1号线车辆的在线检测系统中的受电弓在线监测系统为主要对象,论述其组成结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在线检测系统通过图像采集、分析,实时反馈列车受电弓的工作状态;利用图形分析技术,及时发现受电弓故障并立即报警,避免弓网事故的发生。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可以降低受电弓检查的成本,提高受电弓检修的效率,避免受电弓带故障运行,提升运营质量,保证正线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速受电弓滑板连接座裂纹故障多发问题,利用有限元法对原结构进行了应力计算,通过对比故障实际发生位置和有限元计算结果,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然后提出三种优化方案,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解决滑板连接座问题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某出口铁路漏斗车下侧墙与下横脊连接处出现批量裂纹故障,为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措施,采用Sysweld焊接仿真软件对连接处的焊缝进行焊接仿真分析,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法仿真预测其焊接温度场、残余应力及屈服强度。结果表明,该车下侧墙与下横脊连接圆角处易于产生较大的焊接残余应力,其米塞斯应力达到693.0 MPa,特雷斯卡应力达到764.5 MPa,最大拉应力为z方向主应力σz,达到661.7 MPa,最大压应力为x方向主应力σx,达到424.2 MPa,焊接残余应力最大值已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在运用过程中载荷应力的叠加影响下,圆角部位极易产生裂纹源,持续的载荷应力促进了裂纹的扩展。车辆实际产生的裂纹故障情况与仿真预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简述动车组受电弓运用现状,分析动车组受电弓自动降弓故障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动车组运行过程中高压受流稳定,基于广州动车段CRH1A-A型单标准组动车组实际运用过程中发生的升双受电弓故障案例,进一步从受电弓升弓原理、升降受电弓电磁阀结构、受电弓状态监控显示逻辑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阐述造成升双受电弓的故障原因及存在的安全风险。通过结合实车验证及同平台动车组横向对比分析,提出车组检修运用过程中采用升级受电弓显示控制软件、线上优化应急处置方法、电磁阀线圈筛查等3个有效措施精准应对动车组升双弓故障,以遏制动车组升双弓带来的安全隐患,降低动车组运用故障率,保证动车组运用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6.
基于CRH380BL型动车组受电弓的历史故障数据,利用可靠性数据分析方法,针对4种主要故障零件,研究其故障分布规律,进而评估受电弓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在受电弓零部件中发生故障的主要是ADD及供风管、供风管路、10-X01继电器和升弓气囊4个部分。研究表明,ADD及供风管与10-X01继电器的故障分布规律为两参数威布尔分布,供风管路与升弓气囊的故障分布规律为指数分布。利用可靠性分析的方法找出受电弓系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为动车组故障检修与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地铁车辆受电弓焊接弓角连接件与弯管过渡不平滑而导致弓角碰撞网线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处理措施,从而保证地铁车辆受电弓的使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通过对受电弓状态的检测,间接判断接触网是否有故障可能的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采用霍夫变换分析采集受电弓图像的倾斜角度。建立受电弓形状模板,提出受电弓重合面积比这一参数,利用模板匹配法分析受电弓形变情况。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判断受电弓的倾斜和变形情况,从而实现接触网故障报警。  相似文献   

19.
针对HXD1型电力机车在实际运用出现的一些自动降弓、升弓不保持的故障现象,分析受电弓快排阀和压力开关的工作原理来找到受电弓故障的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TSG18地铁受电弓降弓位置指示器放电的故障现象,文章从降弓位置指示器的工作原理、绝缘子的电气参数以及受电弓使用环境的空气质量等方面分析了故障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