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寻求在路基顶面铺设何种土工合成材料,能够获得最好的物理力学效果,进行了室内加载模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为确定哈同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在新旧路基衔接处路基顶面下20 cm处铺设钢丝纤维网———钢塑土工格栅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云桂高铁膨胀土新型路堑基床综合试验段现场激振试验, 借助有限差分软件FLAC3D, 建立了三维轨道-路基-地基动力学模型, 分析了新型路堑基床动力响应与防排水结构层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 铺设新型防排水结构层可加速基床内动应力的衰减, 降低路基表面动位移; 增加防排水结构层厚度和弹性模量可降低基床动位移, 减弱防排水结构层下方基床动应力, 但会提高防排水结构层顶面的动应力水平; 防排水结构层铺设位置下移时会增大路基表面动应力, 但对路基表面动位移影响不大; 为满足《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1—2009)要求, 建议防排水结构层铺设厚度不小于15 cm; 路基表面动应力、动位移与地基表面动应力敏感性因素依次是防排水结构层的铺设位置、弹性模量与铺设厚度; 考虑新型防排水结构层参数对基床动响应的影响, 确定的最优方案为: 铺设厚度为20 cm, 弹性模量为1.0 GPa, 铺设位置为基床表层底部。  相似文献   

3.
推导了车辆动载作用下路基土中竖向动应力的求解方法,提出用速度系数来表征车辆动载下路基顶面产生的竖向动应力与车辆运行速度的关系,并模拟试验确定了速度系数的取值为0.105.原位监测试验表明:车辆动载在路基顶面产生的竖向动应力值约为0 ~16 kPa,大小与车辆载重及运行速度等因素有关.计算分析了5种类型车辆动载下路基土中...  相似文献   

4.
针对路面铺设对挖方路段路基回弹模量的影响,基于试验路段实测温度及含水率数据,建立了土体温度与含水率的数学关系,修正了路基温度场模型参数,进而预测出铺设路面后路基的温度变化规律及其不同深度范围土体含水率变化规律.基于室内试验所得的土体含水率与回弹模量的关系,结合温度场计算结果,得出铺设路面后路基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并相应地提出了路基回弹模量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5.
考虑地基与路基的压缩变形与填挖交界处的相互作用, 应用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路基变形有限元模型, 模拟了格栅竖向间距与挖方段铺设长度对土工格栅加筋纵向处治填挖交界路基的影响规律, 并通过现场修筑不同方案的试验路段和沉降跟踪观测, 研究了土工格栅铺设层数对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土工格栅的竖向铺设间距在0.8~1.0m时, 路基不均匀沉降较小, 路面产生竖向位移的变化较缓慢, 建议土工格栅铺设的竖向间距以不大于1.0m为宜; 改变锚固端格栅铺设长度对路面竖向沉降的影响很小, 从经济角度考虑, 挖方段土工格栅的最小锚固长度选取2m;在路基96区和94区底各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可以有效降低路基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6.
辽宁滨海公路潮差侵蚀路段路基顶面标高的推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辽宁省滨海公路填海路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确定受潮差影响路段路基顶面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滨海公路路基顶面标高的推算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给出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重复加载三轴试验,测试了24种工况条件下黄土路基永久变形与加载次数之间的关系;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对现有路基永久变形预估模型进行参数修正与标定;采用分层分条总和法计算了不同行车荷载及交通条件下的路基永久变形,得到了路基顶面累积竖向永久变形沿道路横向的分布曲线。结果表明:与普通道路相比,运煤公路轻、重车辆分车道行驶引起的路基顶面竖向累积永久变形曲线在道路横断面上的分布形态呈"勺子"形,曲线曲率更大,差异变形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工程概况 G315线若羌至且末段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其中K1623~K1756段为沙漠公路,设计等级为3级公路;设计荷载标准为汽-20,挂-100;设计车流量5000次;采用风积砂作为路基填筑材料。路基宽为8.5m,填筑高度为1~3m,路基边缘用砾类土包边,路基顶面铺设土工布,路面结构层采用15cm厚砂砾垫层+12cm厚级配砾石+3cm热铺沥青表处。  相似文献   

9.
以十天高速公路黄土路基为依托, 基于土水势原理提出了在路基土层放置砂夹层来减小黄土层浸水沉陷的发展,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 在黄土路基中部与底部设置砂夹层, 模拟了路基毛细水上升、顶面渗水与边坡渗水的情况, 分析了路基含水率变化规律及其对路基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并证实了砂夹层的减水阻渗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黄土路基模型初期水分迁移很快, 中、后期迁移越来越慢; 底部设置砂夹层的路基模块在地下水位上升32d内的体积含水率为24%~27%, 纯黄土路基模块的中、下部(路基顶面0.5m以下)的体积含水率约为60%, 水分最终的影响深度达到了1.2m;在纯黄土路基模块顶面渗水12d后, 体积含水率均超过了60%, 而在中部设置了砂夹层的路基模块在夹层下15cm处(路基顶面0.8m以下)的体积含水率小于40%, 在25cm处体积含水率小于30%。可见, 在压实黄土路基底部与中部设置砂夹层能够阻隔毛细水的上升和减缓水分下渗, 减小了路基内部含水率, 提高了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沥青路面结构层模量对路基顶面弯沉的影响,将沥青路面的结构简化为三层连续的弹性体系,运用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的理论分析软件——BISAR3.0,输入沥青路面参数并计算,得到沥青路面路基顶面的弯沉.通过分析得出路基土模量对路基顶面弯沉的影响是最大的,为保证道路结构的稳定,应加强路基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