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麟 《航海》2002,(2):11
人们只知道陆地上的动物能发出预测灾害前兆的信息,殊不知海洋动物也同样具有知天测地的本领。 水母是一种低等无脊椎动物,呈伞状。在它的伞状下面有很多长短不一的触手,在触手之间有一个共振腔,内有听石,是水母的“耳”。水母就是利用此“耳”来预测风暴的来临。当风暴形成时,由于空气和波浪的摩擦而产生次生波。次生波在水中传递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移动的风暴速度要快得多。水母能够用它的“耳”接受水中的次生波,隐隐约约地听到千里之外的风暴声。在风暴还没有掀起巨浪前就从容不迫地离开近海区,漂移到大海的远方以躲避风暴的袭击。根据水母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海洋风暴活动频繁,伴随着人类不合理的海岸工程造成的影响,部分海岸沙滩侵蚀严重,研究海岸沙滩侵蚀机制成为当前海岸工程科学的前沿性问题。本文以日照万平口沙滩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水深地形数据及相关水文气象资料,搭建研究海域处纯潮流作用、波生流作用、单向波流耦合作用、双向波流耦合作用下的泥沙冲淤数值模型,研究不同水动力环境对近岸沙滩稳定性的影响,得出近岸海域受潮流和波浪的共同作用产生泥沙输移。  相似文献   

3.
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独木舟和筏子,后来又发明了舟船。他们先是小心翼翼地沿岸航行,以后又逐岛跃进,到后来,他们越来越勇敢远离海岸,航行到看不到海岸的广阔无际的海洋。我们的先人跨越海洋,辗转迁徙,同时也将自己的独有的文化传播到一个一个岛屿、半岛和大陆之上。他们到了日本列  相似文献   

4.
在墨西哥湾暖流脱离海岸,流入大洋后,在它的水流中出现了弯曲处和涡流。它们的位置和形状总是在变。由于运用了卫星、飞机和海洋地理考察的其它方法,科学家们已成功地弄清了被称为中深水环流涡流的形成、变化和毁坏过程。它们通常形成于西经70度以东。水流弯曲处在那里的面积足够产生直径为50至  相似文献   

5.
徐双华 《航海》2001,(1):15
水母的针刺令世界各地的游泳者痛苦不堪,据估计,每年约有1.3亿人被水母的毒刺蜇伤,被蜇后容易引起皮疹、疼痛,有的水母甚至可以致人死亡。 在海洋中游弋的水母约有300多种,它们在加勒比海、亚洲沿海及地中海等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些年来实际监测工作情况,阐述海岸港口工程海洋生态监测内容与指标优化等情况,为我国其他海岸港口工程监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作家惠特曼在《致舰鸟》这首诗里描写了一群无所畏惧的海鸟,它们在暴风雨中远远地飞离海岸与大自然搏击,诗中充满了一种战斗的激情,充满了对革命生活的向往: 你是生来和风暴对抗的, 你和天空,大地,海洋和飓风竞赛, 你是空中的船,永远不落帆, 一天一天,甚至一周一周,不倦地飞向前,  相似文献   

8.
《航海》2004,(4):26-27
最近,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一条世界上最长的连续沿海洋流。这条洋流长约5500公里,沿着澳洲西部和南部海岸流动,为那些像海龟之类的温水动物提供到达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南部的免费旅行。  相似文献   

9.
自从在阿尔卑斯山脉发现了海洋贝壳化石,人们便推测:阿尔卑斯山脉原先是一片浩瀚的海洋。随着在喀尔巴阡山脉、高加索、帕米尔、喜马拉雅山类似化石的发现,科学家们认为:整个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地带就是古地中海所在地。进一步研究结果证实了这种假设,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现代岩石地台地质结构理论。根据这种理论,地壳由11块巨大地台构成,其变化速度极慢,每年仅几厘米,正是这种微弱变化导致了古地中海的变迁,从而产生了如今陆地上最大的山脉地带。 1982~1985年,苏联和法国科学家对  相似文献   

10.
海洋会泛滥吗?随着地球气候的变暖,世界洋面的逐渐上涨,人们越来越关心未来的世界将是怎样的。近几年来,经过气象学家、冰川学家、气候学家和海洋学家的共同努力、协作攻关,未来的“地球容貌”已初见端倪。科学家们研制了一种预测未来气候、海洋变化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预测法的诞生使科学家有机会闯入了未来世界的迷宫。根据数学模型预测,在未来的数十年间,地球上的气温将会继续升高,而亚热带地区的气温变化尤为明显。数学模型测定,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  相似文献   

11.
Andy 《游艇业》2012,(5):34-34
帆船赛不仅仅属于海洋,也属于内湖,内湖给那些远离海岸的水上运动爱好者一个做水手的机会。不过,想要玩好内湖帆船赛,还需要对内湖的天气多一些了解,有的时候真的有点“极端”,或是暴雨或是没风,可难度越大,对铁杆玩家的吸引力就越大。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从海洋环境保护的现状入手,介绍了现今国内外在溢油回收领域的一些研究。之后由水母特征受到启发,利用机械仿生学的原理设计出了人工水母,对其溢油回收特性进行分析,并对装置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3.
《船艇》1991,(4)
养殖用人造海底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海岸,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等研制成功养殖用的人造海底,用它可在倾斜度较大的海岸发展海洋鱼类和  相似文献   

14.
在深海下生存的很多动物和植物正处于因饥饿而死的危险之中。美国科学家宣称,海水温度升高可能是营养物缺少的原因之一。 深海中生存的海洋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鱼类、蜗牛类、蠕虫类、蛞蝓和珊瑚礁等。科学家说,深海里可能存在着1000万种以上的不同动物。但是人类对于这些动物的情况知道得很少,尚有几百万种深海生物根本没有被发现。生存在深海的很多动物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为食,而浮游植物靠近海面。由海面下沉到海底的死亡植  相似文献   

15.
《航海》2006,(2):16-16
科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地球被恐龙统治的侏罗纪时代,曾存在过一种短嘴、长有一口致命牙齿的、长4米的海生鳄鱼,它们以捕食海洋中的大型动物为生。这种绰号叫“哥斯拉”的鳄鱼是古代大型海洋动物,它和其它有着长长的嘴巴和很多小牙齿的海生鳄鱼迥然不同,是鳄鱼家族的最新成员,也是所有海生鳄鱼中最奇异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福古岛奇观     
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北部的北海沿岸浮现一列北弗里奇诸岛。其中有一个小岛福古岛。面积只有5平方公里,人口仅150人。天气晴朗时,哈里克群岛呈现一派风和日丽的景象,尤其是福古岛有大片海滩,浅滩上生息着4000多种动植物。因此常年有源源不断的观光者来此饶有兴趣地进行赶海活动。但是狂暴的海上暴风雨来临时,海洋顿时波涛汹涌,北海成了“死亡”的海洋。这种风暴每年要降临七、八次。每来一次,福古岛的大部分就浸没在海水中。暴风雨是伴随着狂风的怒吼和海水的呼啸的二重唱扑向福古岛上的,岛上  相似文献   

17.
关于淤泥质海岸与粉沙质海岸界定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以往淤泥质海岸和粉沙质海岸的界定方法进行了回顾和剖析,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根据前人大量试验结果和现场资料,从泥沙粒径、絮凝因子、起动流速、含泥量等因素,结合欧美国家和我国海洋调查规范对泥沙的分类,将泥沙d50<0.016 mm,含泥量大于25%的海岸视为淤泥质海岸;0.016 mm≤d50≤0.12 mm,含泥量小于或等于25%的海岸视为粉沙质海岸,这种海岸的分类不仅与众多泥沙研究成果总体一致,而且包涵了海岸泥沙运动、港口淤积及清淤等组合因素,更贴近于港口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8.
与陆地上一样,海底世界同样有着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而征服海洋深处,一直是科学家、探险家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也是一些国家海洋开发利用的重要领域。1996年,由我国科学家自行研究制造的深潜机器人,进行了深潜6000米深度的科学试验并取得了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深海开发工作正在进入急起直追的起步阶段。 深海是指6000米以下的海  相似文献   

19.
海洋生态系统及海岸工程生态影响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已形成了以实验观测为基础、建立生态模型的方法。文章对已有的海洋生态模型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初级生产力模型是纯生态模型的主要发展方向,综合考虑物理生化作用的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是未来海洋生态研究的必然趋势。同时,由于我国大规模海岸工程建设对近岸海域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影响,而相关的生态影响预测模型研究较少,为有效预测评价海岸工程建设对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海岸工程建设对近岸海洋生态影响预测模型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十五“愿上帝保佑你们”真是“祸不单行”,美国新奥尔良海岸防卫队刚把政委老周用直升飞机救出,我船调头向大西洋方向驶击.可是还未驶出墨西哥湾就迎面遇上了一个很大的热带低压风暴。开始我们从气象图看,我船航向正同热带低压移动方向相反,当时估计吃几小时风浪冲出低压影响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