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军 《中外公路》2020,(2):174-179
依托某实际工程,采用Abaqus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不同净距和坡度对软弱围岩偏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围岩塑性区发展规律的影响,并研究中空注浆锚杆长度变化对中夹岩及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得到合理加固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坡度和净距的变化,中夹岩柱塑性区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塑性区中心贯通、塑性区边缘贯通和塑性区分离3种类型;塑性区中心贯通产生的围岩塑性变形要比塑性区边缘贯通和塑性区分离的围岩塑性变形严重得多;当净距小于10 m时,中夹岩柱处于塑性区贯通破坏状态,需要对中夹岩柱进行加固;基于锚杆长度变化对锚杆轴力及隧道位移的影响,锚杆长度取4 m较为合理,对于偏压小净距隧道,浅埋洞可以采用规范规定的同等级别下支护参数的较小值,深埋洞可以采用规范规定的同等级别下支护参数的较大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寻求沥青面层单机全幅摊铺的铺筑效果,将统计的沥青上面层压实度按检测点距中情况分为"距中0~3.5m"、"距中3.5~7.0m"及"距中7.0到边缘"3个区段,结果表明:"距中3.5~7.0m"区段压实度最好,"距中0~3.5m"区段与"距中7.0到边缘"区段压实度几乎一样,但"距中0~3.5m"区段稍好些;且全幅一次摊铺引起的两边离析,经压实后形成不同的骨架结构、不同类形的孔隙率,导致在压实度相同的情况下,渗水系数不同、甚至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3.
销售地的法规要求,是指出口车型的出口国对摩托车性能及安全等方面所作的要求,一般是国标没有规定或与国标规定有所不同的项目。如后视镜规格要求,导流罩等外部突出物边缘曲率半径要求,牌照板尺寸及安装要求等,这些都需要在造型设计时详细确认。  相似文献   

4.
复杂条件下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深基坑工程东侧距基坑边缘3m处存在民房,基坑开挖时没有放坡条件,需采用竖直开挖方式,并有良好的稳定性,设计支护结构为桩锚支护。该文分析了该处基坑在采用桩锚支护结构后的稳定性,主要包括锚杆的稳定性、基坑的抗隆起以及抗管涌稳定性,最后得出该支护结构满足稳定性要求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建议,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公路》2021,(6)
根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相关规定,Ⅳ级围岩隧道施工的安全步距不得超过50m,这限制了自行式液压栈桥及三臂凿岩台车联合使用。针对龙昌隧道在Ⅳ级围岩公路隧道采用大型机械化施工需要,考虑机械操作性和施工安全性,对安全步距进行了动态优化。结果表明:龙昌隧道地质条件下,采用SN锚杆符合隧道施工初期支护要求,安全步距为80m时安全储备满足机械施工要求。同时结合BIM项目管理系统,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全方监控、整合与模拟,有效降低了隧道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6.
修剪是抚育树木的一项重要技术环节,通过合理的修剪,既能调整树冠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路树的正常生长,又是美化路容路貌、增添艺术色彩的重要手段. 路树的栽植一般都是整齐一致、随着路面线形设计保持距离不变的.在修剪技术上,既要从美学观点出发,应用修剪理论,又不能完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匝道曲线路段停车视距要求,采用二维停车视距计算方法(横净距法),在考虑匝道所有横断面和路基类型的情况下,分别计算了大小型车在不同设计条件下的横净距数值,以及满足不同设计速度停车视距要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值。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基于横净距计算对应最小圆曲线半径较规范规定值更为严格;大货车占比较高时,基于横净距计算对应最小圆曲线半径较以通行小型车为主的情况更为严格;在进行匝道圆曲线设计时,应在匝道圆曲线半径满足规范规定的情况下,可采用基于横净距计算对应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值。  相似文献   

8.
陈皓  鲁聪  李小青 《交通科技》2021,(2):114-119
文中结合某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工程项目,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净距下该IV级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应力、应变特性,探讨小净距隧道加固处理前后合理设计净距。结果表明,加固处理前净距10 m时中夹岩柱水平和竖向应力、应变及左右隧道拱顶处竖向变形和周边收敛较净距为6,8,12,14,16 m时逐渐趋于稳定,可取净距10 m作为加固处理前最佳合理净距指导隧道的设计。加固处理后中夹岩柱承受附加应力能力得到了提升,抑制隧道的中夹岩柱变形,此时净距8 m时中夹岩柱竖向应力、应变及拱顶处竖向变形较净距6,10 m趋于稳定,可取净距8 m作为加固处理后该小净距隧道的最佳合理净距。  相似文献   

9.
正盖尔雷人行悬索桥(Geierlay Suspension Bridge,见图1)位于德国墨尔斯多夫镇,全长360m,是德国最长的人行桥。该桥桥面距峡谷谷底约100m,站在桥上可以俯瞰整个树木葱郁的峡谷。该桥工期为6个月,下部结构和岩锚施工完成之后,上部结构的拼装仅用了4周。  相似文献   

10.
双向8车道超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变形机理、初期支护体系、开挖工法等方面与常规隧道有所不同,且国内外相关研究相对较少,设计上无相关规范可依,可参考借鉴实体工程也较为缺乏。为更好地指导同类工程设计,以京沪高速济南连接线工程为例,介绍了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大规模双向8车道公路隧道群的工程概况及设计要点,对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支护方案和开挖工法等进行了研究,确定其分离双洞间合理净距为10 m~15 m,建议衬砌支护采用二次支护方案并给出了具体参数,规定了隧道开挖工法、前后洞掌子面距离和施工步距离要求。该工程现已按时完工通车,实践表明实施效果良好,成果对类似工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可为后续规范的修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刘丹 《城市车辆》2009,(1):42-42
示廓灯是表示汽车轮廓,用来提醒其他车辆注意的示意灯。它安装在汽车的顶部的边缘,既能表示汽车的高度,又能表示汽车的宽度。结合法规要求:GB7258~2004《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第8.2.6中规定空载高度大于3.0m或宽度大于2.10m的机动车均应安装示廓灯;  相似文献   

12.
正南非姆斯卡巴河桥(Msikaba River Bridge,见图1)是一座长580m的单跨斜拉桥。桥址位于树木茂密的深谷,两侧是砂岩悬崖。该桥梁底距谷底河面高度约190m,桥面的施工会遇到严峻的气候挑战。主梁采用钢-混凝土结合梁,桥面宽22.8m,承载4条车道和2条宽1.4m的人行道。主梁采用悬臂拼装法施工。该桥建成后,将成为南非跨径最大的斜拉桥。  相似文献   

13.
墨水河大桥主桥为2×90m单塔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该桥采用塔梁墩固接体系.主梁采用分体式箱形截面钢主梁,桥面采用STC层铺装体系.桥塔采用矩形截面"人"字形钢结构塔,桥面以上塔高48.6 m.主墩为混凝土圆台式墩,承台为矩形截面,下设12根φ2.0 m钻孔灌注桩.全桥共设置36根斜拉索,按中央双索面扇形布置,梁上索距9m;塔上索距2.2 ~ 2.628 m,斜拉索采用φ7mm环氧喷涂钢丝拉索.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程序进行结构静力验算,结果表明该桥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墨水河大桥主桥为2×90m单塔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该桥采用塔梁墩固接体系.主梁采用分体式箱形截面钢主梁,桥面采用STC层铺装体系.桥塔采用矩形截面"人"字形钢结构塔,桥面以上塔高48.6 m.主墩为混凝土圆台式墩,承台为矩形截面,下设12根φ2.0 m钻孔灌注桩.全桥共设置36根斜拉索,按中央双索面扇形布置,梁上索距9m;塔上索距2.2 ~ 2.628 m,斜拉索采用φ7mm环氧喷涂钢丝拉索.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程序进行结构静力验算,结果表明该桥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高等级道路弯道加宽缓和段合理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道路弯道加宽缓和段现行几种设计方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推荐两种设计方法。1.高次支距叠加法:方使设计与施工,计算方法简便易行,且能得到较传统的“直线过渡法”、“高次抛物线法”效果更好的路面加宽后的边缘线形。2.加宽曲线图法:计算方法比“缓和曲线法”简便很多,计算结果两者有极好的相关性。文中着重介绍了“高次支距叠加法”基本原理、计算公式,并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16.
公路绿化工作,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其重要地位和性能,一条好的公路,必须要有高标准的绿化才能突出其应有的效果.为此,在公路绿化中,必须懂得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根据其特性不同,进行树种选择,对不同时期的绿化提出具体要求,并对树木成活的机理、栽植技术、浇水及施肥的作用和要达到的目的进行分析和论述,以便在具体实践中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相似文献   

17.
郭太军  薛瑞杰 《公路》2012,(3):66-69
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对一跨径124m的钢箱斜靠式拱桥进行分析,计算了其在三种荷载标准组合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竖直拱肋和斜靠拱肋的最大压应力都小于钢材弯曲应力容许值.竖直吊杆安全系数3.19,倾斜吊杆安全系数3.53,满足拱桥设计要求吊杆最小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5的规定,并且应力都小于吊杆应力上限,满足吊杆疲劳性能要求.系杆安全系数2.94,满足系杆最小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8的要求.中横梁应力和端横梁抗弯抗裂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挠度验算其结构刚度满足规范要求.拱肋屈曲稳定分析其稳定系数远大于一般的要求.该桥设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不同车流在独立互通式立交场景的差异性使用需求,克服因最小净距不合理而导致的各类交通问题,搭建了最小净距数学分析模型.在剖析车辆驾驶人员获取、分析道路信息、作出决断,以及操纵车辆响应全过程的基础上,搭建变换车道场景模型;结合工程经验,确定变换车道转角与行车速度间的递归关系,分析车辆获取可接受间隙过程中的行进距离,获得独立互通式立交间的合理最小净距;并结合公路立交设计实例进行论证.研究成果显示:独立互通式立交间应降低非必要交通标志设置密度;行车速度为80 km/h、100 km/h对应独立互通式立交间的合理最小净距分别为872 m、1407 m;车流特征中大型车辆密集的场景应在上述合理最小净距的基础上增加200 m左右.  相似文献   

19.
水泥混凝土路设计时,遇到设计纵坡小于0.3%,按规范要求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过去常采用缩短雨水口的间距办法,来解决排水问题,实际上此措施是不能很好地解决排水问题的.提出:仅在道路边缘50cm范围内设置偏沟的办法(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不设置平石),雨水口距离可保持40m,不再要加密雨水口,缩短雨水口的间距,同...  相似文献   

20.
公路两旁栽植树木,是为了稳固路基、美化路容、防止风沙、大雪和洪水的侵害。增进行车的安全与舒适。自从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绿化暂行办法公布以后,广大公路职工和人民?众绿化“路旁”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根据全国23个省的不完全统计,到1956年上半年止栽植的公路行道树已达3200万余株。但是,一般说来。树木的成活率较低,23个省的平均成活率为68%,最低的仅及40%。从技术上分析,造成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树种选择不当、未能严格遵守种植操作规程、抚育不善或养护工作不够经常等所致。如:有些省栽植的树苗仅有三、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