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修建较早的车站未预留换乘节点,研究新建车站与未预留换乘节点的车站进行换乘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以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车公庄站为例,通过对车公庄站与既有2号线车公庄站的换乘方案、换乘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总结新建线路与建设较早的未预留换乘节点车站的几种换乘方式,如“十”、“T”型方式换乘; 实践证明采取“T”型换乘,新建车站下穿既有车站,设置3条换乘通道,实现单向换乘的方式较合理。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换乘车站进行换乘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邵振强 《隧道建设》2017,37(1):75-80
地铁换乘车站规模大、难点多,是地铁车站设计的难点。北客站站为西安地铁机场线与四号线的"倒厅"换乘车站,为解决"倒厅"换乘环控方案设计难点,结合北客站站设计实例,通过分析车站周边的控制因素,探讨车站风井对西安北站北广场的影响、过轨风道对车站规模的不利因素、站厅与站台楼扶梯口烟气控制、烟气"倒灌"等问题,确定适合本站的通风空调方案,使车站良好地满足各种设计工况,为地铁"倒厅"换乘车站环控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胡建国  罗从伍  陈宏 《隧道建设》2019,39(4):633-641
深圳地铁14号线黄木岗站与既有7号线、近期规划24号线黄木岗站形成地下三线换乘车站,车站周边环境复杂。如何综合各种边界条件形成建筑功能完善,结构经济安全,同时又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是本站研究的重点,特别是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的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逐一梳理地面建筑、地下建(构)筑物、地面交通、片区规划、工程地质条件、客流预测、车站换乘功能等边界条件,总结黄木岗站立交桥安全、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结构工法、施工器具选择、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等重难点,采取逐项突破的方法,最终推演出“干”字形节点换乘方案,其中14号线采用地下3层双叠侧式车站,与7号线形成平行同台换乘,与24号线形成台-台换乘。  相似文献   

4.
张文正  赵狮 《隧道建设》2015,35(7):698-708
绳金塔站是南昌轨道交通3,4号线的换乘车站,位于老城区旧城改造范围内,绳金塔站站位由3,4号线换乘线路路由及换乘型式确定。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3,4号线路由和绳金塔站的换乘型式研究了3种站位方案,并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综合老城区车站及区间的实施难度、工程协调量、成本和房屋拆迁量等因素,文章最后推荐绳金塔站的换乘方案为双层上、下平行换乘,稳定了3,4号线局部线、站位方案,为类似老城区旧城改造范围内车站的换乘方案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姜宝臣 《隧道建设》2017,37(4):486-493
由于线网完善和城市规划调整,地铁建设无预留换乘节点的改造换乘站数量在增加。如何解决深埋、编组不匹配,无预留节点等改造换乘问题,成为地铁建设新的挑战。广州地铁6号线海珠广场站存在深埋、编组不匹配,无预留节点和周边环境复杂等问题,通过对不同换乘形式进行分析,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L型平面换乘方式、单循环换乘的客流组织模式、台-台加厅-厅组合通道换乘形式;在结构设计上,通过采用明暗结合法满足了古树保护、历史建筑保护以及既有运营线安全等多项建设控制条件,成功实现了城市中心区复杂条件下的地铁换乘设计和建设问题。设计方法和实施经验对该类型的换乘车站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隧道建设》2013,(3):208
2013年3月8日,北京地铁路网客运量突破了1 000万人次。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今年5月北京地铁14号线局部开通、9号线与1号线在军事博物馆站实现换乘、10号线最后区段开通,今后日均1 000万客运量可能会成常态。今年以来,随着地铁新线开通,客流量已先后4次突破历史峰值。其中,3月8日地铁路网又刷新纪录,最高客运量突破千万人  相似文献   

7.
平行重叠式换乘车站公共区垂直交通布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帅六妹 《隧道建设》2010,30(6):660-664
为减小车站楼、扶梯对车站公共区的影响,通过大连地铁1号线西安路站与地铁2号线西安路站平行换乘工程设计实例,研究和分析平行重叠式换乘车站公共区楼、扶梯的布置及乘客的疏散。对主要公共区的3种布置方式进行分析,最后提出1,2号线分别直达站厅以及1,2号线站台直接换乘的楼、扶梯顺摆的公共区布置方案及垂直电梯设于付费区端头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8.
纪铁 《隧道建设》2011,(Z2):77-80
北京地铁六号线朝阳门站1号换乘厅为异型深基坑,且基坑紧邻大型建筑物,确保结构自身及周边环境安全是本工程的重中之重,在控制结构自身变形的方面采取了加强内支撑及增加深浅基坑连接板等方式进行控制,为降低建筑物沉降,主要采取了旋喷桩土体加固的方式进行地层处理。根据监测数据显示:采取以上方法进行加强处理可有效的控制结构自身变形及周边建筑物沉降,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市地铁15号线西段清华东路至望京西站明年底将建成通车,届时将与13号线、8号线和5号线等多条地铁实现换乘。15号线西段全长约10 km,设7座车站,自东向西分别是关庄站、大屯路东站、安立路站、奥林匹克公园站、北沙滩站、学院路站和清华东路站。为了实现与13号线的换乘,13号线也将同步在上地站与五道  相似文献   

10.
《隧道建设》2014,(1):18-18
<正>武汉地铁4号线一期于2013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据总体设计方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负责人介绍,该工程最大的设计亮点是4号线和2号线在洪山广场、中南路2个车站交会,首创了国内同站台连续换乘模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主管武汉地铁设计的副总工程师熊朝辉介绍,同站台连续换乘模式,即在中南路站采用双岛平行连续换乘,车站为地下2层双岛4线,2号线在中间,4号线在两侧;洪山广场站为地下2,3层同站台换乘,2号线上下重叠布置于车站西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其运营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的运输效率.乘客换乘效率不仅与枢纽场站的选址和设计有关,同时还与换乘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北京地铁西直门站换乘设施为研究对象,经过调查预测目标年地铁西直门站的交通量,并进行换乘设施服务能力和交通需求之间的匹配性研究,判断设施利用率,从换乘便利性等角度进行换乘效率分析与评价,最终实现换乘设施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刘志广  张金伟  段婉玲 《隧道建设》2016,36(12):1492-1499
随着我国大中型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线网日益密集,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线换乘站和规划线车站同时换乘的建设工程逐渐增多,轨道交通与其他城市功能空间整合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解决车站换乘和城市空间综合利用是设计重难点。以北京地铁金融街站为例,在借鉴既有地铁换乘站案例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踏查调研和静态计算的方法进行初步分析,引入客流动态仿真模拟评价既定车站方案。提出新建车站与既有线车站近远期2种换乘方案、远期对既有线换乘站改造方案、统筹考虑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石广银 《隧道建设》2014,34(1):24-31
随着城市轨道线网规划规模的不断发展,地铁换乘站的数量不断增加。在设计工作中同期或近期换乘站的设计较为深入细致,而线网规划远期换乘站的研究却不够深入,在建地铁站设置的位置及预留换乘形式直接影响着远期换乘站的设置及使用功能。本文分析了双线远期换乘的几种形式及特点,通过对北京地铁5号线蒲黄榆站由于规划相对滞后引起后期改造困难和既有卫星广场站先期站位未充分考虑车站换乘设置,致使后期换乘实施困难,使用功能被削弱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远期换乘站设计应从线网规划、站位选址、换乘节点预留等方面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贝贝 《中国自行车》2007,(11):46-46
近日,北京地铁5号线站前将专辟自行车停车场,沿线车站可停放上万辆自行车,方便骑车的北京市民换乘。其中,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口旁将设三个自行车停车场,共1596平方米,可停放上千辆自行车。北京新建的轨道交通设施为市民的自行车换乘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上海轨道交通11、13号线隆德路站换乘段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德路站是上海轨道交通11、13号线的换乘车站。它由两线车站、控制中心、地下变电站、附属结构等多部分组成,结构较为复杂。该文介绍了隆德路车站换乘段节点结构设计。换乘段为地下四层结构,施工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换乘段地下二层以上设采光中庭,顶板、下一层板开圆形大孔,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采用空间整体分析,计算模型与实际工况相吻合,计算结果合理,以期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土钉墙在北京地铁万柳站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小冲 《路基工程》2008,(1):167-168
介绍北京地铁十号线(含奥运支线)工程万柳站基坑土钉支护的施工工艺、预应力施加及信息化监测等内容,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说到全国最深的地铁站,有不少人会想到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红土地站,它最大埋深60 m,车站共配备32部电扶梯供乘客出行,是目前我国运营的最深地铁站;然而,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红土地站很快将不再是全国最深的地铁站,它将被另一个红土地站——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红土地站代替。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红土地站位于轨道交通6号线红土地站下方,与轨道交通6号线红土地站"十"字相交且换乘,埋深达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铁十号线呼家楼站建筑结构型式的选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正林 《隧道建设》2006,26(2):22-26
以北京地铁十号线呼家楼站为例,针对车站所处位置的环境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车站的使用功能需要等综合因素,确定地铁车站建筑结构型式,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两大直辖市之间的火车单程缩短为半小时。相较之下,两地的地铁建设一度稍显滞后。去年9月,北京地铁4号线开通,实现"零距离换乘"。新春伊始,天津也传来消息:建设中的  相似文献   

20.
以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彭城广场站为例,以位于商业中心同期实施换乘车站方案的合理性和综合开发能力为研究目的,通过对彭城广场站规划线路外部控制条件的分析,深入讨论在车站站位、站型、换乘形式、联络线的设置等存在多种可能性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满足车站功能、换乘功能、车站及区间可实施性、客流吸引、综合开发、综合造价、运营安全以及社会效益等要求的建筑方案,并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可比性的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以确定推荐方案。同时针对位于城市中心且控制性因素较多的车站建筑设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