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当前船舶水上纵向运动预测精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船舶水上纵向运动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船舶水上纵向运动的线性数学模型的缺陷,然后引入非线性建模方法—神经网络对船舶水上纵向运动变化特点进行拟合,建立船舶水上纵向运动的非线性预测模型,最后与线性船舶水上纵向运动建模方法进行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船舶水上纵向运动预测精度高,船舶水上纵向运动预测误差要小于线性船舶水上纵向运动建模方法,验证了本文非线性船舶水上纵向运动建模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陈正华 《中国水运》2011,(11):14-15
船舶超载航行这个"顽疾",是诱发水上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为了防止船舶超载,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应提高船员的安全思想意识,加强海事现场监督检查,考虑船户利益,提高服务职能,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近年来,内河水网地区船舶超载航行愈演愈烈,船舶沉没、人员伤亡、航道阻碍的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但影响水上交通安全,而且还制约了水运经济的发展。江苏省盐城市虽然没有由船舶超载引起的水上交通事故,但  相似文献   

3.
叶祥  刘晓佳 《中国水运》2014,(3):67-68,70
水上事故的合理分级是规范水上安全作业以及配置应急方案的基础。目前,我国水上事故的分级方法未臻完善,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分级指标单一、船舶规模的划分严格不灵活以及忽略溢油在船舶事故中的重要性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水上事故分级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船舶水上事故进行分级,最后经实例验证了本文分级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据2017年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显示,3 000总吨以下运输船舶的事故占比超过90%,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调查发现,该类船舶普遍存在公司管理不到位、船舶质量差、船员不遵守船舶航行规定、避让协调和应变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对全国水上交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重大风险源。为维护稳定向好的水上交通安全形势,部海事局决定开展为期一年的中小型船舶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  相似文献   

5.
正据统计,2017年水上交通事故中3 000总吨以下运输船舶的事故占比超过90%,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该类船舶普遍存在公司管理不到位、船舶质量差、船员不遵守船舶航行规定、避让协调和应变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已成为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重大风险源。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稳定,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从2018年1月16日起,开展为期一年的3 000总吨以下中小型船舶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力求通过专项整治行动,找出一批质量差的船舶,通报一批管理差的公司,挂牌督办一批重大水上交通事故隐患,约谈一批问题企业,查处一批违法违规公司和船舶,有效管控水上重大安全风险,消除水上重大事故隐患,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方淡玉  方洽利 《水运管理》2011,33(3):29-30,39
为提高粤东沿海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分析当前粤东沿海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指出其在航行船舶动态监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以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为核心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体系设想,并给出系统构建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7.
采取有效对策,防治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事故,有助于渔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围绕当前的鄱阳湖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现状,介绍了水上安全事故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效遏制非法捕捞、提高渔民安全意识、做好水上交通隐患管控、规避自然灾害风险这几项安全事故对策,实现了对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事故与策略的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渔业领域的建设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8.
雷厉 《中国水运》2004,2(4):90-91
本文在研究新形势下的长江航运对水上通信的新要求,着重加强水上通信管理,努力为在长江上航行的十万余艘船舶营造一个规范有序、便捷畅通的水上通信环境,切实起到为船舶航行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水运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作为水上运输的交通工具,船舶需求量每年都在持续上升,这也促使我国造船企业加快了发展步伐。然而,当前我国各地船厂的造船技术良莠不齐,无法完全保证船舶的制造质量,而这些船舶投入使用后必然会给水上交通、水上环境等带来隐患。因此,要提高船舶使用的安全稳定性,船舶检测工作质量的提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这将为我国内河营运增强水上交通安全、规避水域环境污染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环境保护部批准并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新版《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旨在促进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的进步,推动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绿色发展。新标准将于2018年7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水上移动污染源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适用于各种船舶,几乎涵盖除军事船舶之外的所有船舶,包括各种规模和船龄的客船、渔船、油船、化学品船、集装箱船、散货船和特种船舶等,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刻画和分析区域水上交通系统状态演化,从水上交通管理的视角建立基于船舶扰动的水上交通复杂度模型。该模型根据船舶扰动的作用机理,利用基于内禀属性的密度效应因子和迫近效应因子、响应效应因子描述区域水上交通系统在船舶扰动作用下的状态演化过程,综合考虑3个因子的耦合作用,绘制复杂性地图将交通状态可视化。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客观地刻画水上交通的复杂性,管理人员可借助复杂性地图直观地感知船舶的不同行为对系统的影响,并可预测不同管制措施的影响,为水上交通管理与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罗冬根 《珠江水运》2014,(23):56-57
水上浮标是船舶航行的重要标志。文中通过简要介绍水上浮标的结构组成、配布原则及回旋半径,分析了部分船舶驾驶员对浮标的一些错误认识,就如何合理使用水上浮标进行导助航,引导船舶安全进出港口航道,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希望能对船舶航行安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内河船舶GPS监控系统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涛 《中国水运》2009,(9):35-36
从内河船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角度,结合南京市地方海事局内河船舶GPS系统的应用,对内河船舶GPS水上交通安全监控系统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正为切实做好岁末年初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湛江海事局近期持续开展涉客船舶安全检查工作,确保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连日来,湛江海事局各海事处相继对辖区客船、客滚船、渡口渡船、水上巴士等船舶开展安全检查工  相似文献   

15.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可以有效发挥横琴西区在珠江西岸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还可有效促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当地水上交通繁忙,通航环境复杂,跨海通道势必会改变船舶航行习惯,增大桥区船舶航行的危险程度,为验证桥址选址、通航净宽等的合理性,对船舶上、下行航行和航道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展船舶操纵模拟试验,分析不同工况下船舶交会安全距离及航迹带宽度。结果表明: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建设方案基本可行,在采用优化方案后,可以有效改善东航道上、下行船舶的避让操作,提高船舶桥区通航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船舶违章行为与水上交通事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违法违章行为导致的水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成为水上交通的安全隐患。文中从水上交通事故处理实践出发,对船舶违章行为与水上交通事故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责任的认定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国家水上危化品运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系统分析我国水上危化品运输特点,研究水上危化品船舶事故现状及特点。结果表明:我国危化品水路运输的需求量在日益增大,水上突发险情事故中危化品船舶事故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液货危化品运输船舶的老旧化、大型化、杂运集装化以及危化品散装多样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水上危化品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危害性大和易发生二次事故等事故特点和处置危险性高、难度大、专业性强等应急处置要求是制约我国水上危化品应急处置能力快速提升的重要因素。同时,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水上危化品运输船舶突发险情应急处置难题,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指出了加强危化品船舶事故应急救捞体系建设的10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镇船舶是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最薄弱环节.乡镇船舶构成复杂,量大分散,船东安全意识淡薄,船舶技术状况差,船员业务水平低,是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难点.如何建立乡镇船舶长效管理机制,维护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是值得大家深思和探讨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蔡立 《中国水运》2005,(7):40-41
从4月21日起,遍及全国范围的治理低质量船舶的行动开始,将有望彻底改变船舶制造业的市场规则。这几年,中国水运业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造船业的发展,特别是民营造船企业发展速度最为迅猛。但是,大量低质量船舶进入运输市场和生产领域,成为水上安全的重大隐患。日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了他们对民营造船企业“管理缺位”的隐忧。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水上安全管理与应急搜救能力,弥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技术的不足,研发了基于"北斗+物联网+AIS技术"的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可普遍适用于内河和湖泊小型船舶的安全监管,实现了小型船舶的动态监管、应急搜救和超速超区域报警,为建设水上安全监管体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