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徐路 《海运情报》2004,(11):25-25
IAL作为日本班轮公司的近海部门设立于1967年9月,是这家班轮公司的独资公司,当时称为“日南海运”。现在的公司名字是日南海运的英语表记名称.在设立后的1969年正式将公司名称改为IAL。当初,在日本、中国、前苏联之间的日本近海有20多艘普通货船营运.1970年在神户/台湾间第一次开始了该公司的集装箱运输。之后,随着日本班轮公司与山下新日本汽船合并为纳维克斯航运公司.IAL也就成了新公司的独资公司。1992年.台湾万海航运公司也成了IAL的出资公司,在纳维克斯  相似文献   

2.
MeSut G 《江苏船舶》2002,19(1):37-39
本文给出了一种估算货船横截曲线及初步设计阶段预测静稳性的公式。这一预测技术通过系统地变化的货船系列数据回归分析后获得。为了完成这一程序 ,一些货船线型采用 6 0系列。这一预测技术的数学模型是作为设计参数的函数构造的 ,这些设计参数如船长、船宽、型深、吃水和方型系数。本文发展的这一预测方法也能用于决定特定船型参数和对货船稳性的影响。这一方法已应用于一艘货船 ,并且将实船的结果与那些回归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周新民 《世界海运》2001,24(4):47-48
最近几年,日本陆续建造了一批Ro/Ro货船投入国内沿海航线,与中长航运距离的渡轮一样,它作为一种新的运输模式转换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显示出有替代渡轮的趋势,那么Ro/Ro货船能否成为日本沿海航线的主流呢?就日本Ro/Ro货船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供各国和地区的船舶建造与航运业借鉴。  相似文献   

4.
韩国现代商船(HMM)正觊觎全球集装箱运输的魁首地位。在1996~2000年期间,它将投资105亿美元用于订造新船(包括集装箱船、散装货船和滚装船等)以及港口码头的开发和管理。该公司1995年创利超过21亿美元,预计今年将创利26亿美元,到2000年将达到近72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集装箱运输迄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了,回顾我们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历史,无疑是令人自豪的。从本期起,本刊将连载陈长庚先生撰写的《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历史回顾》,该文资料翔实、系统,值得一阅。当然,资料难免遗缺,有关港口可提供补充资料,以供刊登。  相似文献   

6.
德国船级社总裁汉斯博十提出,集装箱运输需求的增加将带来对大型船舶需求的增加。全球经济的复苏,使大容量货运遍及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在亚洲,将出现一个更持续、更深远的集装箱贸易膨胀。这一趋势推动了集装箱货船前所未有的定购热潮,同时也刺激了大型的船舶需求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化》1995,(11):20-20
日本运输省着手制造超高速货船(TSL)的实船,已要求在1996年度预算案中列入有关TSL的保有形态、航线的调查事业费,将由该省的海上技术安全局、海上交通局、港湾局和运输政策局以实用化的软件为中心实施调查。如果快的话,将在1997年度设立航运公司,并争取在1998年度让TSL实船投入营运。  相似文献   

8.
高速货船的研制计划正在一些国家拟订和实施,并获得了进展,海上高速货船实现的关键在于:航运技术的保证;高速装卸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与陆路高速运输系统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9.
盛振邦 《船舶工程》1992,(2):8-10,49
本文简要介绍超高速船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运输船舶方面的情况,其中主要介绍日本在研究开发超高速船方面的基本设想、研究开发的目标以及若干技术问题。这种动向值得引起重视。文中还简要介绍了我国过去在高速船研究方面的有关情况,说明我国造船科技工作者在研究开发类似于日本所提出的超高速船方面具有雄厚的基础和很大的潜在能力,如果能够组织起来协力攻关,必能取得显著的成绩。鉴于我国造船及交通运输领导部门目前还没有将这类船舶列入研究开发的课题,希望本文的发表能引起我国造船同行们的关注,同时供领导部门在开发新船型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今后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和运行模式一直是各国运输界讨论的焦点。日本学术界最近提出了有关集装箱运输的未来模式,引起了运输界的关注和讨论。其观点主要集中在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趋势、航线的发展趋势及码头的运行模式等方面。这些观点对于发展我国的集装箱运输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由于集装箱运输不仅仅是船舶的问题,还涉及到港口、航道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所以必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枢纽港与喂给港纷争决定今后环球航线的运营模式,集装箱船的主流船型决定今后港口和航道的建设规模等。  相似文献   

11.
在1956年之前,多用途散件货船在海运业界的干货船队中一直稳固地保持其霸主地位,1955年全世界多用途散件货船多达12000艘,超过9000万总吨,其中400万总吨散件货船是专门用来兼运矿砂和散件货的单甲板散货船,还有8600万总吨常规干货船则大部分是多层甲板,并且配备吊车。但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多用途散件货船的霸权地位已被集装箱船替代。本来由多用途散件货船装运的件杂货全球总量的60%已转由集装箱运输;到2010年,全球件杂货运输集装箱化程度将上升到70%~80%,不少传统件杂货,如家具、机械设备、零部件,甚至汽车、饲料、精矿砂、水果、啤酒、油…  相似文献   

12.
钟秋 《海运情报》2005,(8):18-18
韩国太荣商船今年4月2日迎来创立50周年。 3年前起参与集装箱运输:该公司设立于1955年4月,当初是一家专业的不定期船公司,主要从事日本/韩国、韩国/东南亚间的钢铁运输,以及大米、原木、石膏、饲料、肥料和工业制品等的运输。到约20年后的20世纪70年代。利用普通货船参与日韩航线的班轮运输以及往中国的不定期船运输。已开始在横滨、神户、名古屋、大阪等日本主要港口与韩国主要是仁川港之间开展班轮运输。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船检》2008,(10):75-75
日本最大的船运公司日本邮船株式会社.与新日本石油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系统.可以为6万吨运载丰田汽车的货船供电40千瓦。与丰田2010年推出的新普瑞斯环保型轿车车顶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不同.安装在船上的这些太阳能电池板,主要为货船的发动机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集装箱运输需求仍有可能维持旺盛态势2004年,在美国、日本等经济体复苏加快,世界投资行情回暖等利好因素的影响下,世界经济正步入上升轨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报告显示,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高达5%,增幅将创近30年来最高水平,报告预计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可达4.3%。良好的世界经济环境为集装箱运输市场维持旺盛态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ISM规则将于今年7月1日对第二批船舶生效.第二批船舶包括了除客船(包括高速客船)、油船、化学品液货船、气体运输船、散货船和高速货船以外的500总吨及以上的所有其他货船和移动式近海钻井装置.全球各区域性港口国组织已做好充分准备,于今年7~9月份将对进入其水域的ISM规则适用船舶,尤其是第二批船舶实施ISM大检查,这无疑是对本来已严峻的PSC形势,又一次考验.对此,船公司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6.
焦宁泊  钟铭 《集装箱化》2006,(12):11-15
0引言目前,日本已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中日贸易给中日航线提供了巨额货运量,尤其是集装箱运输量。日本财务省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日中贸易总额  相似文献   

17.
1994年,我国人民进一步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集装箱运输也有了更大更高的需求。面对新形势,集装箱运输战线广大职工共同努力,使水路集装箱运输持续高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船艇》1989,(5):26-26
日本运输省已决定着手开发50海里(时速约93公里)、航行于外海的新型超高速船——“Techno super liner”。这种超高速船若开发成功,除了日本与东南亚各地,只需1~2天即可到达外,日本与北美航线的航行时间也将自目前的10天  相似文献   

19.
张四梅 《集装箱化》2008,19(2):11-13
0 概述 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具有效率高、速度快、货损少和联运方便等优点,便于实现门到门运输、减少装卸环节、降低运输成本。铁道部非常重视集装箱运输,在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和铁路发展规划中,将集装箱运输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  相似文献   

20.
余汉标,高级经济师、广东省企业管理协会高级顾问,中国航海学会集装箱专业委员会委员,1993年被上海海运学院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期,他先后到过美国、日本和欧洲考察学习集装箱运输,并与香港同行有着密切的交往。1993年,他基于对集装箱运输的深刻理解,大胆否定当时已成定论的经营国内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必亏的观点,积极参与并作为主要筹划者,开辟了上海 广州全集装箱运输航线--我国国内水路首条内贸全集装箱运输航线。半年稍过,已可保本微利。又经过一年多运作,经济效益及社会反响日见其佳,运输形势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从而在客观上拉开了国内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全面蓬勃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