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永光  方嘉 《上海汽车》2011,(11):55-57,62
针对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的侧面碰撞要求,对某自主品牌乘用车进行了50 km/h侧面碰撞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深入分析,基于LS-DYNA平台,依据C-NCAP侧面碰撞标准建立了该车型整车侧碰有限元模型,利用实车数据验证其有效性,然后利用该模型对车身侧围结构进行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国内安全碰撞标准渐次提高,对自主品牌车企来说,强者恒强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汽研中心")主任赵航表示。近日,今年第三批C-NCAP(中国新车碰撞测试)评价车型结果出炉,这是《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实施以来的"首碰"。  相似文献   

3.
基于侧面碰撞对乘员损伤的严重性,运用试验法和仿真法对某车型的侧面碰撞性能和乘员损伤进行研究。通过对车身侧面结构变形、速度响应、乘员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大壁障侧碰和75°侧柱碰的碰撞特性,并提出了B柱、前后门、门槛梁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相较于MDB壁障侧碰和90°侧柱碰,大壁障侧碰和75°侧柱碰对车身耐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前后排乘员造成了更严重的损伤。通过对侧面车身结构的优化,有效地降低了车身各部位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增大了乘员的生存空间,提升了车身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判定运动型多功能乘用车(SUV)受到同款车型以确定速度侧面碰撞时驾驶位附近车体耐撞性最差的工况,参考2018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的相关要求,联合HyperWorks和LS-DYNA软件建立了两辆某款福特SUV侧面碰撞的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了撞击车在50 km/h的速度下以4种角度碰撞静止车辆侧面6个位置时被撞车驾驶位附近车体侧围构件的侵入量数据及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若两辆此款SUV发生侧碰且碰撞速度一定,则被撞车驾驶位附近车体侧围构件在碰撞角接近120°且碰撞位置处于法规侧碰处向前0~200 mm范围内的工况下所产生的侵入量最大,即被撞SUV驾驶位附近车体的耐撞性在这样的工况下显得最差。  相似文献   

5.
正2月26日,澳大利亚NCAP公布了最新一批碰撞测试结果,测试车型包括奔驰X-Class、大众Polo、宝马X2和捷豹E-PACE,这4款车型均标配了AEB系统,最终都获得了5星级评价。大众Polo在成人保护项目上尤为出色,得分率高达96%,是4款车型中表现最好的。在侧面台车碰撞试验和侧面柱碰试验中,该款车均获得了满分。在正面100%碰撞试验和正面40%偏置碰撞试验中,其得分率均在94%以上。在安全辅助方面,其配备的AEB系统得到2.7分(满分3分);  相似文献   

6.
《世界汽车》2014,(4):108-109
<正>按照Euro NCAP发展的路线图,Euro NCAP每年都将更新评价规程,提高得分难度。2014年2月26日,Euro NCAP正式公布了按照最新的2014年版评价规程测试的首批评价结果:日产新一代逍客(2014款)获得了5星级评价。该车型在正面40%碰撞试验、侧面碰撞试验、侧面柱碰试验中均表现出色,获得23.3分(满分24分)。在座椅鞭打试验中,前排乘员的颈部有一定失分,获得了1.4分(满分2分)。在2014年新增加的后排座椅鞭打试验项目中则获得了1分的满分。但该车型没有配备市区AEB系统,因此未能获得最高3分的加分。  相似文献   

7.
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我国道路交通伤亡的人数是全世界最高的。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使车辆的安全性能尤其是碰撞安全性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考虑的重要因素。2006年7月1日,《乘用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侧碰)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后碰),这两个标准将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汽车安全标准逐步完善、与国际接轨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也对汽车生产厂家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汽车工业必须考虑将来所设计的汽车应符合二种侧面碰撞保护的标准;美国的FMVSS—214(联邦车辆安全标准)和欧洲标准。规定要求对1997MY(车型年)的轿车应遵守FMVSS—214标准,对于轻型卡车,大蓬货车最迟在1999年实施。U.S侧面碰撞模式被用于衡量加速度变化的尺度。参照U.S标准,欧共体指令希望在1996MY车辆上提前生效,并使用欧州SID—1模式测定乘员失位后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某乘用车型在发生侧面碰撞时是否满足国家安全标准,以有限元仿真为基础,对该乘用车进行侧面碰撞安全性分析.首先搭建整车侧面碰撞模型并设置计算参数;然后将模型的k文件导入到LS-DYNA软件中进行仿真计算;最后利用后处理软件观察整车碰撞时序图及B柱的变形模式,并参照国家侧面碰撞相关法规,发现该乘用车型存在B柱侵入量及侵...  相似文献   

10.
<正>总体星级评价★★★★★总体得分:58.0正面100%碰撞试验得分:15.13正面40%碰撞试验得分:16.86侧面碰撞试验得分:18.00座椅鞭打试验得分:4.00加分项得分:4.00(驾驶员侧安全带提醒装置0.50分,前排乘员侧安全带提醒装置1.00分,侧面安全气囊及气帘1.00分,ISOFIX装置0.50分,ESC 1.00分)标致品牌车型在C-NCAP测试中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307、308、408、508均获得了C-NCAP 5星级评价。2013年底,C-NCAP对3008进行了碰撞测试,最终该车型以58.0分的高分获得5星级评价。要知道,在此之前C-NCAP的最高得分记录只是57.0分,3008在碰  相似文献   

11.
正在C-NCAP正面偏置碰安全测试的其中一项要求是:碰撞测试完成后,侧面车门要关闭良好,并且能够顺利打开,便于乘员逃生。而铰链柱作为前门的支撑零件,在碰撞过程中其溃缩量有严格的要求。本文根据正面偏置碰安全测试试验结果,结合CAE模拟分析,在不改变造型及截面尺寸的前提下,通过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使得某款车型的正面偏置碰实验能够满足要求。本文提出的优化设计效果明显,可以为后续的车型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朱蕊  王镝 《上海汽车》2023,(2):23-28
纯电动车型在发生碰撞时需要考虑对电池的保护,侧面柱碰工况由于柱子接触面远小于壁障,对电池的保护难度远大于前碰和后碰。文章通过研究,制定了柱碰工况下对电池保护的量化指标,识别出半填充挤压铝门槛、“圆管式”四号梁和承载力电池包的方案概念,通过提升管子厚度和曲率,优化挤压铝壁厚和加强筋位置,提高了车身侧面结构整体强度,降低侵入量,提升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3.
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法规的制定对于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汽车耐撞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从而降低了侧碰事故中乘员受重伤和致命伤害的风险。从我国第一部侧碰法规的提出,到如今更高标准的2018版C-NCAP规程的问世,汽车侧碰安全测试标准不断提升,使得车体侧面结构的吸能和传力设计也面临新的考验,对汽车侧碰安全性能的提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侧面柱碰及侧面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特点,选取某B级轿车分别进行了Euro-NCAP中侧面柱碰试验和C-NCAP侧面可变形壁障(AE-MDB)试验。分析了车身加速度以及假人伤害特点,结果表明:侧面柱碰撞相比可变形壁障碰撞对乘员有更大的损伤风险,车身加速度更大,车身侵入量更大、局部变形更严重。为减少侧面碰撞伤害,需要增加碰撞侧车身局部强度,避免小区域重叠刚性碰撞。  相似文献   

15.
《世界汽车》2011,(3):69-69
世界著名NCAP机构HIIHS(美国道路安全保险协会)最近的一项统计研究显示:在侧面碰撞试验中得分较高的车型在实际交通事故中驾驶员的死亡率要远远低于侧碰得分较差的车型。这说明以IIHS为代表的NCAP试验能非常准确地反映出车辆的实际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车型 2014款斯柯达昊锐车(搭载CEA发动机)故障现象组合仪表上的安全气囊故障灯异常点亮。故障排除用故障检测仪检测,发现安全气囊控制单元(J234)中存储有故障代码"01221副驾驶人侧侧面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驾驶人侧-断路/对正极短路"(图1)。如图2所示,该车装配了2个侧面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分别为驾驶人侧侧面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G179)和副驾驶人侧侧面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G180),且分别安装在两侧的前车门内(图3),侧面安全气囊安装在前排座椅靠背侧面。分析故障代码01221,推断G180的线路虚接或断路。  相似文献   

17.
为避免某车型侧面刚性柱碰撞中存在的车身结构变形过大,胸部压缩量超标的问题,优化和改进了该车身结构。根据座椅安装横梁、地板严重扭曲,乘员生存空间不足的试验结果,建立车身结构及约束系统侧面柱碰撞模型;根据侧面结构耐撞性的设计原则,变更了车身结构和材料等级。结果表明:优化后车身侧面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提升,侧柱碰前车门的最大侵入量降低13%,增加了侧面约束系统的缓冲空间,降低了假人胸部的伤害值。因而,这些改进,满足了整车侧面碰撞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基于乘员损伤分析的轿车侧面碰撞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建立了某轿车及可变形移动壁障的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通过与标准要求及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及多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MADYMO,按照GB20071-2006标准要求进行了侧面碰撞仿真,得到其碰撞变形形式、假人损伤指标值,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针对该车型在侧面碰撞时的不足,研究了改进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提高B柱、车门刚性及对地板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可以明显降低乘员在侧面碰撞过程中的损伤参数值,从而改进轿车的侧面碰撞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保险业非营利团体一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日前公布了4种中型车型的侧面冲撞试验结果。在8种车型中。4种车型获得”G(优秀)”评价,3种车型获得A(充许范围)”评价,1种车型获得了”M(充许范围下限)”评价。没有出现最低  相似文献   

20.
信息简讯     
奔驰全新M级多功能越野车获最新碰撞测试最高评价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日前公布的最新汽车碰撞测试结果显示,全新梅赛德斯-奔驰M级多功能越野车获得了最高的5星评价。在发生车辆碰撞时,无论车身遭到前方还是侧面的撞击,M级多功能越野车都能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更高标准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